硅谷银行倒闭的背后不只是“加息”

奔跑财经 閱讀 7881 2023-3-19 19:47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硅谷银行倒闭的背后不只是“加息”

3月10日,资产规模达200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在48小时之内轰然倒塌,倒闭之后在整个世界都掀起了“余波”。这场“余波”已经持续一周,至今没有要退的趋势。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银行业地震,总要给这场灾难找个说法,矛头指向最多的就是美联储。

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政策成了硅谷银行倒闭最“显著”的原因,但激进加息之下,美国更严重的经济问题被掩盖了。这起事件背后还透露出哪些信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被人工压制后的通胀数据

激进加息是为了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美国的通货膨胀到底有多严重?

美国劳工部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同比上涨6%,仍处于高位。而这个衡量通货膨胀的数据还是美国官方人工压制过的。

作为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造成的结果就是:经济数据好看了,但是老百姓买东西却感觉越来越买不起了。而美国真实的通货膨胀率远比公布出来的要高得多。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CPI的权重变化了。

来自美国劳工部的资料说明,在美国构成CPI指数的商品共有8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CPI各类商品的权重并非恒定不变的,劳工部会根据各行业变化调整权重。这种调整之前是每两年一调,从2023年开始变为了一年一调。改变权重就意味着大众最为关注的通货膨胀数据存在被人为调整的空间。

2017年,德文郡研究集团(Devonshire Research Group) 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真实的通胀率大约是官方报告的三倍。

其中总结道:一方面,美国官方CPI数值的计算会受到众多复杂的技术决策的制约,所以,官方的CPI数据被扭曲了。另一方面,官方的通货膨胀报告与其说是衡量购买力的手段,不如说是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过程。所以CPI不再只是一项金融衡量工具,更是被当做一种政治手段,被政治所左右。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讨论如何衡量通胀,这比讨论CPI各类商品的权重更重要。

除了改变数据的各项权重外,通货膨胀的数值也存在被人为压缩的可能。比如核心CPI指数不包含食品、能源这两类对居民生活成本影响较大的商品,最终造成以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整体通货膨胀率看起来比真实的通货膨胀率更低。这种人为压抑数据的结果就是,从数据中已经无法看出美国真实的通胀水平了。

但不可争论的是,在人为操纵下,这项数值仍然处于高位。硅谷银行的倒闭,让大众的视线都转向了美联储的加息,但加息背后,美国的通胀问题也远比表现出来的严重。

被加速的科技行业危机

过去十年间,受益于全球货币宽松和科技的发展,美国科技股经历了超长时间的牛市。以Facebook、苹果、亚马逊、微软为主的科技巨头在这十年间的表现极其亮眼。但去年一年间,科技股的价格全年都在下跌,科技巨头们也纷纷开始了裁员降成本。Meta、谷歌、特斯拉、推特等巨头公司均已开始大规模裁员,其中,Meta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进行多轮裁员,人数规模约1万多人。巨头科技公司尚且如此,那些初创科技公司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

裁员潮对于“科技之城”硅谷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而突发的硅谷“黑天鹅事件”无疑加速了科技行业危机的到来。

伴随着过去十多年的科技潮,硅谷银行的业务量和资金规模都飞速增长,银行的管理层无疑也沉浸在科技行业高速发展的惯性中。但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除了要面对外部激进加息的经济环境,还要应对行业下行周期的调整,他们无疑正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

与此同时,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初创公司和其他以技术为主的创业公司。这类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差,主要依靠外界融资活血。在美国整个加息周期中,他们的经营和融资都受到了影响,这时银行存款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但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企业尚未从过去一年的科技颓势中走出来,迎来的却是硅谷银行更致命的打击。

这起事件对这些科技企业的打击有多严重?有数据称,硅谷银行没有个人账户,只有大约6万多个企业账户。对于大企业来说,尚存在一定抗风险能力,但未来恐怕会有更多小企业出现周转问题。知名创业孵化器YCombinator首席执行官Garry Tan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本次硅谷银行暴雷事件影响了1000家初创企业,其中三分之一将无法在未来30天内发放工资。所以,现在硅谷银行危机已经逐渐演变为了科技企业的经营危机。

硅谷一直是科技的象征,当我们在讨论硅谷银行倒闭是否会引发金融海啸时,同时需要担心的还有科技行业的大震动。

后续立法的可能性

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美国两党针对一项法案开始了互相甩锅。

民主党人士将该事件怪罪于特朗普时期签署的一项法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许多地区银行的风险管理。而特朗普任期为了提振经济,出台了《放松银行监管法案》。放松对中小型银行的金融监管,并鼓励银行进行金融创新。3月15日,硅谷银行倒闭后,美国民主党人公布废除特朗普时期的放松监管力度的法案,决定重新开启对银行业的强监管。

之前,像SVB这样与创业公司深度捆绑,且极度依赖单一生态企业的银行,被美国宽松的金融监管忽略了。

但即使美国加强了监管,金融监管的重点仍然放在了银行本身,忽略了来自特定领域或行业的风险。比如,数字货币、加密行业。最近接连暴雷的Silvergate、Signature以及硅谷银行,这三家银行都与加密行业有关。根据美国媒体披露的信息,在硅谷银行存款最多的公司前三名中有两家都是加密企业。

虽然硅谷银行倒闭,部分原因也在于未对单一生态领域的客户做好风险管理,但对于这类银行的监管问题也逐渐成为讨论的焦点。初创科技公司资金需求大且融资能力差,一旦行业出现下行趋势,行业的风险就会直接传导至金融业,引发金融业危机。

所以,美国后续是否会出台相关法案限制银行专注于单一领域,引导其分散风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总结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像“平地一声雷”突然炸开,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它身上。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硅谷事件发生得越突然,说明背后的许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美国一系列的激进加息之下,背后还有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在这种严重通胀下,美联储因硅谷银行事件而选择调转政策方向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未来一定会继续加息,甚至是激进加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下一个“硅谷银行”随时可能出现。

而除了通胀问题外,在这起事件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与硅谷银行深度捆绑的初创科技公司。过去一年,美国的科技公司都不好过,现在看来,这起事件更是在提醒我们科技、初创公司好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历次暴雷事件来看,每次危机事件都会引起美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注意。虽然硅谷银行自身也存在问题,且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但单个危机也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未来美国是否会推出相关法案、会推出什么法案也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突发!比特币大涨超10% 下一篇:Coinbase股票今天上涨了12%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