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升级、2023 以太坊生态的讨论
在上期的《DeFi 之道年终策划——2023 比特币发展展望》中,DeFi 之道邀请了 BTCstudy、HashKey Capital、Blockstream、RGB 的嘉宾们一起探讨 2023 比特币的发展趋势与当前比特币技术的发展现状。不得不说比特币作为行业的引领者,比特币生态的发展一直是加密行业最激动人心的一场长途旅行。
本期的主题是以太坊发展展望,过去两年以太坊生态无疑是站到了加密舞台的 C 位,在可见的未来,以太坊生态的发展也一定会是加密行业的一个主流叙事。在加密行业的 2023 年有哪些可以关注的变化和可能?2023 年 1 月 3 日,DeFi 之道邀请了 Chainfeed 创始人潘致雄、dForce 创始人 Mindao、ABCDE 投研合伙人 Lao Bai、Noting Research Todd(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欧易研究院研究员 Shirley 一起探讨 2023 年以太坊生态叙事。
DeFi 之道:请嘉宾们简单做下自我介绍。
潘致雄
我之前在链闻,现在在做一个内容聚合器 Chainfeed。我最近关注以太坊 EOF 这个话题,上海升级或者未来的升级都会有 EOF 相关的讨论。
Mindao
2022 年其实发生很多事情,包括公链层面,还有交易所赛道,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是不是已经完全解除了,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思考。
在产品的层面,DeFi 原语类的应用最近看的比较多,包括链上的合约交易的协议,NFT 赛道的 AMM 流动性的应用。当然这里面也是为我们将来去做一些相关的产品做一些储备。
Lao Bai
我之前在 Amber Group 做分析师,现在是在 ABCDE 做投研合伙人。我最近其在疯狂看项目,惊讶的是虽然现在已经这么熊了,但是建设者的脚步没有停下,每天都会有新的项目。
Shirley
我是欧易研究员 Shirley,作品有几篇行业研报和几个科普视频,也是《通证设计》书籍的联合作者。
DeFi 之道:以太坊社区成员会特别关注一个问题,即什么时候可以开放 ETH 质押提款?开放提款对 ETH 生态来说会有哪些影响?这涉及到了以太坊接下来的上海(shanghai)硬分叉升级,可以和大家简单谈谈这次升级吗?
潘致雄
开放提款大概在 2023 年的 3 月份。这从经济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从 2020 年 12 月以太坊信标链创世之后,所有进入信标链的以太坊都没有流通到以太坊网络中。这次升级之后,质押的以太坊就能流通在以太坊 L1 上,这可能会对以太坊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另外我觉得 EOF 细节非常多。简单来说,为以太坊虚拟机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性,当然这件事情它是分阶段的,这次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之前有讨论过是加入一个还是两个 EIP,能把这件事情进一步的提升。我记得最终结果就加入了一个 EIP,把 EOF 再往前推了那么一点点。这个事我觉得是开发者非常期待的一个功能。也有人声称这是 EVM 有史以来最大的升级。
之前大家也非常关注 proto-danksharding(EIP4844),由于难度以及各方面因素,4844 应该会放在下次升级,最快可能也要下半年或者年底。
Shirley
上海升级计划的内容主要有激活信标链的提款,还有一个 EVM 基础功能升级,另外也会针对 gas 费优化和降低 L2 成本有一些小的升级动作。
我认为开放提款对以太坊生态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到时候节点可以提款,退出了以太坊的验证者的行列;第二个是每天的新增解锁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抛压。过去一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是不断暴露的,尤其是 LUNA、3AC 以及 FTX 破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是最大的,不仅是在资产和价格的维度冲击了整个市场,其实也波及了很多机构和项目。如果这些机构中有参与信标链质押的,质押开放提款之后,他们可能会卖出以太坊去填补亏空,这会带来抛盘。另外这些事件也冲击了普通用户对行业的信心,有些用户可能会选择抓紧落袋为安。
所以目前在熊市的状态下,链上项目表现都很萧条,以太坊从通缩状态回到了缓慢增发的状态,再叠加上这部分解压的抛盘,其实会冲击以太坊的价格。至于以太坊能否稳住,这就取决于对以太坊有长期信心的这一部分质押者有多少啦。
DeFi 之道:除了提款提案,之前大家还非常关注 Proto-danksharding(EIP 4844)提案,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对整个以太坊生态实现扩容,但在最近,开发者们又达成了共识,认为有必要将其剥离上海(shanghai)升级,并纳入到下一次单独的升级,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Mindao
我觉得所有的以太坊改进提案要从两个维度看,第一个是重要性,第二个是紧迫性。从重要性上讲,4844 和以太坊的提款提案重要性是一样的。从紧迫性来讲,提款的紧迫性更高。
刚刚 Shirley 提到了可能导致抛压这个问题,我是有不同的意见的。
现在以太坊整个 stake 的比例只有 14%,在所有的 POS 网络里面是最低的。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大家对于什么时候能够能提款这个事情不确定。去年 Luna 爆雷之后导致 stETH 脱锚十几个点。这个事情对以太坊的经济安全影响是极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整个社区给这么大压力,一定要在这一次升级把这个事情搞定,这样的话就能形成经济和安全闭环。
如果不能提款,以太坊所有 staking 的衍生品是一个股权性质的东西,什么叫股权性质?就是这个东西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能回来是不确定的。
3 月份升级之后,如果可以提款了,就从股权性的投资变成债权型的东西了。债权型很简单,现在以太坊 stETH 的折价大概是两个多点,理论上应该 1:1。如果说提款实现了,现在安排有一个额度的限制、排队的限制。大概率应该 13 天能够取款。按照这个来算的话,整个折价可能会从现在两个点缩到 0.2 个点。这跟美国国债所谓的折现去估它的面值是一样的,确定性非常高。
所以我觉得以太坊的提款是非常关键,一定要尽快执行,执行完之后不会出现大量的抛售,反而会出现什么大量的人去质押。我个人预计太坊到年底的质押比例会到 50%。
另外我们提到的 4844,主要的作用在于 L2 扩容这块,提供一个新的交易类型。4844 本身升级的难度是远远比提款要难得多的,技术难度仅次于 1559 和 Merge 之间,因为它涉及到共识和执行层的改变。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不需要太急,因为现在以太坊的 L2 一笔转账也就 8 美分,一笔聚合交易大概 0.2 美元,还可以忍受,所以没有那么迫切。
如果 4844 能够执行的话,L2 整个 gas 费用和扩容可能有几十到一百倍的增长,我觉得意义还是很大的。
Lao Bai
我对于 4844 感觉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为之前已经把这个推迟过了,没想到又一次推迟。情理之中,这算是以太坊的一贯作风,可以无限多次跳票,就跟游戏中的暴雪一样,虽然出手必属精品,但是你一定要习惯我这种跳票的作风。
我也认为现在的 staking 比例太低,我觉得开放提款后质押率提升到 30% 甚至 40% 是完全 ok 的。大家要注意的就是开放之后,以太坊的质押收益率会从现在的 5% 左右下降到 2%-3% 左右,而且到时候 Lido 也不会是唯一的一家质押平台。
4844 新引入的 blob 交易数据会比原来非常多,对于前节点的负担也非常大。以太坊的创始人 Vitalik 提议每 30 天自动删除 blob 数据,以防止网络对数据和内存存储的要求过大。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存储的项目选择做 blob 的历史数据的归档,到时候对于存储赛道可能会是一轮新的刺激。
DeFi 之道:除了提款以及 EIP 4844 之外,你觉得哪一个以太坊改进提案是近期值得去关注的,理由是什么?
潘致雄
我最近在研究 EOF 提案,整体来说 EOF 能提升 EVM 的性能,从编程的功能性上也会带来一些提升。
以太坊基金会对 EOF 进行了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规划。第一次和 EOF 相关的升级其实是在伦敦升级前的 2021 年 6 月提出的 3541 提案(拒绝以 0xEF 字节开头的新合约)。然后就是 2023 年上海升级包含的 3540、3670。3540 可能是上海升级最核心的,要把 EOF 的数据结构引入到 EVM 上。在未来的 2-3 个 EIP 里面进一步提升代码验证的逻辑,或者是一些字操作码的升级。带来更低的操作成本,EVM 的性能也会提升,函数层面也会有一些提升。
综合来看,EOF 是一个长达好几年的规划,EOF 容器是 v1 版本,未来会有更多的升级版。引入版本号的概念对于开发者来说会带来更多的功能性和更多的选择。
Lao Bai
我现在关注 EIP4488,把调用数据(calldata)成本降低 5 倍。但是我发现 4488 已经变成了停滞不前的提案。我怀疑 4488 降费可能最终不会被实施起来,因为现在 Arbitrum 和 OP 在经过架构升级之后也足够便宜了,大家觉得 ok,再等个半年到一年可能就有 4844,到时候再降个几十倍,一次一美分做一笔交易非常爽。所以 4488 变成一个比较鸡肋的提案。
还有几个比较关注的提案,最大的就是 4337 状态抽象,这是以太坊进行大规模采用的一个必经之路。还有一些像是什么 5192、5484 实现灵魂代币 SBT 的不可转让性。
Todd 今天没来,我代替他说一下对 EOF 的看法。以太坊的 EVM 虚拟机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支持合约向前兼容,EOF 完全实施完之后,就可以向前兼容了。你可以同时执行两套不同的 EVM,就好像你电脑上装了 windows7 和 windows8 双系统同时跑。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未来理论上我们可以在以太坊上打造一个支持并行处理的虚拟机,同时又不破坏之前的单线程执行的虚拟机。
DeFi 之道:对于 eigenlayer 启用的重质押(Restaking)原语有什么看法?他们正在开发的 eigenDA 和 EIP 4844 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Mindao
eigenlayer 打的是现在比较火爆的 DA 领域,主要是帮助二层网络去做数据的扩容。
eigenlayer 创新点在于它的概念有点像 cosmos 的 Interchain Security 安全性租用。简单来说,就是提供流动性的 LP 同时可以 stake 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LP 除了可以赚 trading 费还可以赚 staking 的费用。但是我觉得它跟 4844 差别挺大的,因为这种 DA 网络不仅仅是作为一个 L2 的数据扩容,也可以做 oracle,也可以做 bridge。4844 有点像国道的扩容,比如从 3 车道到 5 车道到 6 车道,国道扩容无论从财政支持上还是政策上,都是国家级别的。但是 eigenlayer 的 DA 网络更像是开一个乡道或者架一个桥帮着国道去做分流。所以从安全假设来讲差别挺大的。
eigenlayer 最主要问题在于切入的市场已经存在很大的玩家了,比如 chainlink, 现在基本所有 DeFi 都用它做 oracle。chainlink 本身的市值也是挺大的。所以如果它做一个 DA 的话,不但有自己本地的经济安全保障,同样也可以借用以太坊的安全保障。所以我觉得 eigenDA 的概念上确实挺新,但是面对市场的这种竞争的话要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叠加的越多,安全问题越大。所以我个人不是很赞成 L1 的网络安全结合过于讨巧的经济模型,这样会降低 L1 本身的健壮性。
DeFi 之道:L2 项目方面,包括 Arbitrum、Optimism、zkSync、StarkNet 、Aztec、Polygon、Scroll 等都有了各自的进展,比如 OP Stack、L3、zkEVM 等技术架构,那在这么多的 L2 方向当中,你更看好哪几个?理由是什么?
潘致雄
从纯技术优雅的角度来说,大家应该都会觉得 zk 系肯定会是长期的方向,但是从中期的角度来说,我更看好 Arbitrum、Optimism 这两个为主的 L2。在 1-2 年里面,他们应该会是更核心的扩容方案。
我们现在看到 zkSync、StarkNet 技术演变是非常快的,但是你可以看到他们跳票也是层出不穷。StarkNet 在以太坊的兼容性上是做得最差的。你要在上面部署网络,需要学习 Cairo 语言。虽然有一些学习的成本,也有开发者愿意这么做。但从项目迁移角度来说,短期内做 L1 这种应用的迁移的成本还是比较大的。
Aztec 的技术难度更大了,可能不是一两年里面能解决的,所以他们采用了一些相对比较取巧的方式,给应用加上了隐私特性。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他们虽然现在都是并行在开发的,但是保不准他们未来可能会产生一些合并和收购的可能性,毕竟他们的很多有些技术站是有共享的可能性的。像 polygon 已经带头收购了几个 L2。
Mindao
如果按宗教来说的话,我觉得 zkSync 是属于犹太教,zkEVM 可能属于东正教,Arbitrum 和Optimism (Optimistic Rollup系)有点像新教。
教派的区分跟技术纯粹度和理想主义有关系。Optimism 有点精英主义,大家都不愿意去。Arbitrum 打的是平民路线。而且 Arbitrum 还有一个做的特别对的地方,一开始就跟 EVM 100%兼容。Optimism 并不是这样,大概落后于 Arbitrum3-6 个月时间,所以我们当时就完全不考虑了。后面 Optimism 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跟 Uniswap/Synthtix 去深度整合,整了一两年时间专门给他们去做一些配置,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路线。
ZK 系列确实从技术纯粹上可能更好。但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实 Optimistic Rollup在可用性和技术性做的兼容算比较好,而且如果后面 ZK 的技术真的起来了,再去兼容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从纯粹开发者的角度讲,我觉得 Optimistic Rollup (Arbitrum 和Optimism等)可能会远远要占优势。
新教会在世俗社会获得优势地位,也是不再太纠结于所谓的技术纯粹(原教旨)问题。同样的,做公链技术,最主要你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开发者在哪,第二个用户在哪。如果没有开发者没有人搞应用,就自然没有用户。
比如说做链上合成资产和合约的 SNX 比 GMX 至少早做了 5 年,在上一代 DeFi 刚起来的时候就在做,然后跟 Optimism 深度整合,最后交易量也没太多起色,现在 gmx 已经全面超过 SNX 了。所以在L2 竞争上,我个人倒不是很纠结技术,最终优势在团队对这个事情的认知,对文化或者意识形态的认知。
Lao Bai
我把这几个项目的优点说一下,大家自己去判断更看好哪一个。
Arbitrum 毫无疑问是 L2 生态龙头,几乎现在所有的新的 DeFi 项目和一些新的创新型项目在 Arbitrum 上。
Optimism 之前我是完全看不上的,到现在连一个欺诈证明都没有做出来,值得留意的生态项目除了 SNX 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新项目,它是靠着发币才把 TVL 和生态慢慢的做出来。
Optimism 也不能忽视,它最近发了 OP Stack,这个东西抓住了一个非常好的叙事,在未来模块化和应用链大行其道的时候,OP Stack 理论上可以一键发链,把 cosmos 应用链的叙事搬到了 OP 上,而且他们和 Lattice 合作推出 3 D 自治元宇宙游戏 OPCraft 在开发者社区吸引了非常多的眼球。
zkSync、StarkNet 都提出了 L3 的概念,和 optimism 的 OP Stack 有一点像,他们也都看重在以太坊生态未来会出现类似于 cosmos 的应用链的叙事和需求,很多的超级应用不想要停留在一个 dapp 的状态,他们需要一个自己的 App chain,速度快且费用便宜。现在的解决方案目前来看,一个是可能的 OP Stack,第二个就是基于 zkSync、StarkNet 去做一个 layer three。
Aztec 是我最个人最欣赏的一种做隐私的方案,我觉得做隐私就应该是做成一个类似于插件的形式,去服务已有的 DeFi 或者 NFT 的基础设施。Aztec 现在只是做简单的质押借贷,还没有办法去跟 DEX 或者 AMM 的项目去合成做隐私。
Polygon 靠着抱 V 神大腿,靠着疯狂 BD,硬是把市值做起来,收购各种明星项目。但是现在你也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对手。不管是星巴克还是 reddit,基本上首选 Polygon,它占了 web2 出圈的的优势。第二个就是他收购了不少的这种真的有项目有技术有实力的团队,现在手下有隐私的 zK,有通用的 zk, 已经做成了一个 zk 矩阵。
Scroll 是我们华人的骄傲,做的是最兼容以太坊原生 EVM 的一个 zk。而且 Scroll 的 zK 的证明的生成也是相对于其他几家可能会有优势。
Shirley
从技术上我也是更看好 ZK 方向,它只要能跑通并且能做到 EVM 兼容的话,其实 ZK 整体的安全性和体验是更好的。只不过目前它的实现难度比较大,又缺少 EVM 兼容性,导致它的生态是比较弱的。在它之后的发展上,在实现逻辑上怎么把计算量减小、让成本可控,这方面还需要继续去做一些探索。
OP 路线比较有先发优势,并且由于 EVM 兼容,它的生态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是 layer2 赛道的主导,并且应用生态的成熟度也是比较高的,有很多知名项目选择了这一类的,OP 会首先形成一个规模效应。
另外我也关注到以太坊后续计划的几次升级里面,比如说 EIP-4844,它主要降低 rollup 方案因为存储而消耗的费用,这种后续的升级对 OP 的体验的提升会超过 ZK。因为 OP 费用消耗主要来源是存储的消耗,但是 ZK 除此之外还需要额外支付ZK验证的计算费用,所以 EIP-4844 实现之后,从用户的感知层面会觉得 OP 的费用降低幅度是更多的,其实这对 OP 的继续扩张是很有利的。
当 OP 的网络十分通畅,费用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安全性又得到保证的时候,基于 OP 生态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到时候 ZK 项目再去反超的话,也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DeFi 之道:自从 FTX 暴雷之后,L1 赛道的竞争局势似乎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之前很火的 aptos、sui 在最近的热度也变低了,而像 Ton 这种社交应用类公链在最近获得了牵引力,可以谈谈这种现象吗?
Mindao
在公链赛道里面比较明确的有三个类型的公链,一个是以太坊这样的一个主链带着一帮 rollup 小弟。另外就是 Solana 这种单一链,不搞其他的 layer,所有的共识、交易都在单一链上。APT/SUI 也是属于这个赛道的。第三个是从去年起的比较快的 Cosmos 的所谓的应用链生态。
过去这一年半的时间,大家对 Solana 这种所谓的单一链没有充分的信心。Solana 最近惨不忍睹,整个 DeFi 的流动性枯竭,以至于在 Solana 生态里面几乎找不到一个可用的 DEX和借贷的协议。以前 Solana 提出来单一链的好处在于可组合性,这个周期下来这个命题没有被证明,Solana 现在没有跑出任何一个跟以太坊生态不一样的应用。大家会怀疑,单一链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逻辑上好像也不是很自洽。
我觉得以太坊主链 + L2/L3及类似于 Cosmos 的 APPchain 模式,可能在将来的市场的潜力和可用性会更强。
TON 比较另类,它不属于第四类,因为它可能更多是一个打法的区别。我最近也在用 TON 的一些应用,它的体验跟我们用的所谓的 DeFi 确实不一样,比如说跟 Telegram 连在一起的,从Telegram 跳转到钱包,Telegram 可以直接去转账。最近有很多它的上面的 DEX 应用开始起来了。
Telegram 本身就是在 web2 里面属于叛逆的一个派别,其创始人在俄罗斯是属于被长期压制的对象。我相信将来这种大的 web2 应用去切入到所谓的公链生态,这个可能是一个有意思的打法。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微信,在微信上又整合了一个公链、DeFi 和其他应用生态。它将来的用户的普及会非常快,而且像 Telegram 这种不受任何国家监管的叛逆web2 公司,确实有很多玩法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Shirley
大的 web2 社交平台的用户潜力是不容忽视的。
联想到一个事例:去年 Reddit 向用户空投了 NFT 头像,用户为了领空投,期间是有 280 多万个钱包账户被创并且持有了 NFT,这个数量是很让人惊叹的。
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平台用户众多,它有超过 15 亿的注册用户;另外一个就是它的使用场景是契合的,用户领到 NFT 可以直接做头像用;还有一个就是它领取的操作路径非常便捷。小白用户进入 Web3 的门槛是比较高的,钱包、助记词、NFT 这些行业词汇能把一些人绕晕。当时 Reddit 没有使用这些行业词汇,它是用“头像“来直接称呼 NFT,用“保险柜“来指代钱包,用户去领取的时候它直接给用户支付了 gas 费。所以从用户的体验上来说,从创建钱包到领取头像的过程可能只有几秒,是很符合圈外这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
Ton 和 Reddit 有一些相似之处,一个是它是依托 Telegram 这种用户众多的社交平台;另外可以去做一些支付,社交平台上做支付有微信支付这样的例子,它的使用场景也是契合的;还有它在操作上也是比较便捷的。所以最近可能吸引了一些用户去使用吧。
DeFi 之道:ZK 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显学,很多项目都在往这个方向靠近,但它们本身并不是 ZK 的,而是利用了 SNARK 证明的简洁属性,这方面的用例,除了 Rollup 之外还有哪些?
Lao Bai
从 zk 的两大基础属性出发,你就可以去拓展到能够想象到的一些使用场景。
第一个特点就是我在不泄露知识的情况下来证明我是对的。根据这点应用,其实可以拓展出很多的隐私相关的应用。比如保护巨鲸隐私、匿名投票、身份验证、机器学习、链上保险箱等。
第二个特点是生成一个证明特别麻烦但是证明一个 zk 是非常简单,基于此可以用于 rollup 扩容和跨链桥。大多数桥都是一个多签模型,zk 会做得更加 trustless。比如说链 A 的资产 deposit 到合约,然后你去验证 zK proof 直接在链 B 这边去释放资产。这样我们就有希望把以太坊之间 L2 之间的流动性割裂可以通过 zk bridge 去做到资产或者是消息上的互通,也可以把 cosmos 生态和以太坊生态通过基于 zk 的超轻量客户端去实现互通。
DeFi 之道:合并之后,ETH 的流通总量经历了数次变化,目前随着网络交易需求量的下降,ETH 又从通缩状态回到了缓慢增发的状态,那你认为在 2023 年,会有哪些催化剂(例如应用)可以促进网络交易的需求?
Mindao
大家对网络交易交易需求量这个东西好像特别执着,但是我觉得如果以太坊现在(熊市叠加L2的崛起)主网需求还很高是不正常的状态。
我觉得以太坊 merge 之后从一个交易网络变成一个结算网络。结算网络并不是靠网络本身交易的手续费去决定价值的,比如说一个房子值钱不是这个房子交易了 100 遍。就跟黄金一样,90% 的黄金都是在金库里面没有动,但它的价值在这里。
以太坊的功能转变成提供网络安全保障,自身网络的交易频率的需求会降低。在未来,L3 的交易量 > L2 的交易量 > 主网的交易量。
Shirley
我还是比较期待行业“出圈“。现在 Web3还比较小众,我们真正的用户群体是很少的,如果能把圈外的一部分用户吸引进来,整个网络交易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
我觉得以下三块比较有潜力:NFT、链游以及 Socialfi。
NFT 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之前只是 PFP 式的图片炒作会比较兴盛一些。我觉得到了 2023 年的话,它可能会在音乐 NFT 、数字孪生或者物品验证方面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推特、Facebook、Instagram 以及 Reddit 这几大社交平台,在去年相继支持 NFT 它们平台上展示的功能,去年 10 月份的时候,苹果也允许开发者在 iOS 系统内发行 NFT,可以看出 Web3 和 NFT 成为了社交媒体巨头们去抢夺的一个高地。那其中,Reddit空投后有 280 多万的用户注册他们的地址,但是其中实际上只有 1% 的地址拥有多个 NFT,99% 只拥有它的 NFT但是没有参与交易。随着 NFT 向这部分社交用户们不断渗透,NFT 会在应用人群上更多。以及,这些大的社交平台对 NFT 的探索应该不会止步于只拿来做头像,可能有一些也会去试水支持NFT平台内交易或者是发 NFT 项目这样的一些措施。这样做的话,它们有天然的用户群体,还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会更进一步的助推 NFT 的应用。
当然我也有关注到去年有很多名人入局了 NFT,也有很多传统的品牌把 NFT 作为它的一个营销方式。综合下来,我觉得 2023 年 NFT 的应用场景其实也是会更加丰富的,会更多的触达到圈外的用户群体。
再说链游,链游潜力无限。之前 axs 和 stepn 各自都引领了一波热潮,跑鞋用很短的时间获得了上百万注册用户,甚至吸引了很多圈外用户的参与。虽然它俩因为经济模型或者路线规划的问题,最终走向了没落,但是其实也让大家见证到了 Gamefi 的巨大威力。我觉得后面的链游会借鉴他们在游戏机制和 token 设计上迭代的更好。今年应该也会有一批已经开发了 1-2 年的精品、大制作的游戏上线,不管是在画面还是玩法上都是很值得期待的。游戏是很容易出圈的典型应用,发展起来会极大促进网络交易的需求。
最后就是 Socialfi,在Socialfi里用户是直接的受益者。然后它的市场空间可能会比 Gamefi 更加广阔,因为可能有的人不玩游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脱离不了社交网络这个圈层。
DeFi 之道:对于接下来的 2023 年,你对以太坊以及整个 Crypto 生态有哪些期望?
潘致雄
最核心的是能出圈,但不要太高举高打。这个行业往外去延伸需要以一种特洛伊木马的方式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泛用型的工具和产品。
Mindao
以太坊挺幸运的,在每一个周期的尾部或转折点总能找到新的叙事来续命。我希望在新的一年有公链能够挑战以太坊的生态,否则以太坊很难更高速的发展。
对crypto 生态其实我挺失望的,我 2013 年入圈,过去我觉得币圈至少有 70% 的人是正常人,30% 是非正常人。2022 年发生这么多事情之后,我觉得币圈 70% 是非正常人,30% 是正常人。
我最近听了美国对FTX调查听证会,我感觉这帮国会议员到了恨不得把整个 crypto 禁掉拉倒的地步,感觉已经失去信心和耐心。其实 crypto 在 2022 年开局是挺好的,把 crypto 污名化的东西通过web3去掉,又打 gamefi、NFT,整个转型特别好。突然来这么一系列骚操作,整个铺垫全没了,现在 Web3 都已经被污名化了。如果后面不做调整的话,这个行业往主流走是挺大挑战的,特别是监管层面。
在这个行业里每个人的工作状态跟价格关系太大了,这个是其他行业没有的,我觉得是不正常的。我希望 2023 年有更多的跟币没有关系的工具型或者实用型的应用能出来从而对行业带来一些改变。Crypto 的污名化严重了,以前我们说污名化只是在中国,所以矿圈、币圈被赶出去,中国从业者成了“crypto 犹太人”。现在美国人也成为 crypto 犹太人,以后大家往哪跑?如果连美国这个舆论阵地也失去,这个行业进入主流会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Lao Bai
我希望 4844 能够实施,不要一拖再拖,基于以太坊的 App chain 的叙事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也希望在以太坊的生态内可以看到真正做到并行处理的 EVM,比较期待 cosmos 的共享安全在未来两三个月可以顺利的上线,DeFi 能够以某种形式跟现实世界做一步的打通。
我们过去一直希望线下资产上链,然而现在比较讽刺的事情是,makerdao 居然拿 DAI 去买美国的国债。希望今年或者未来几年线下和线上在 DeFi 层面的连通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
最后期待能有一个 killer App 可以把更多的 web2 的用户引流进来,不是像 Stepn 这种单纯的昙花一现式的引流,而是可以做到更加长久和可持续的留住这些玩家,然后让他们一步一步的慢慢的去了解 Web3。
Shirley
对以太坊,希望以太坊能够按照路线图去稳定的推进升级,早日实现它的伟大构想,早日支持大规模商业应用。
对Crypto ,我希望 Crypto 生态能进一步出圈,然后有更多的 Web2 的公司/品牌拥抱 Web3,也有更多的人群能进来深入的去体验。另外也希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结合的应用更多一些,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