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Mint Ventures 閱讀 8769 2022-12-30 09:59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2022 年即将过去,Mint Ventures 决定用回顾和展望告别这一年,为一年的 Web3 研究和学习工作画上句号,期待在新的一年继续见证 Web3 这个全新商业世界的成长,更迭、收获新的认知。

我们请机构内的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们,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回答:

过去的一年中,Web3 的哪些行业事件让你印象最深刻?

在未来的 1、2 年,或下一个牛市周期,你认为值得关注的趋势\投资机会是什么?

有其他想分享的所见所闻所想吗?

Mint Ventures 的 6 位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以及 2 位外部研究伙伴(菲菲和博博),都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以下内容均保留了 Mint 各位原作者的核心观点,但受限于篇幅,部分做了删节。

受限于每个人获取的信息、认知、立场,以下所有内容都是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们在落笔当下时空的所想所感所悟,不可作为投资建议。

Alex Xu:下一个周期,依旧看好 DeFi

针对混币器 Tornado Cash(后简称 Tornado)的监管行动、大批量 DAO 组织的兴起与实践,以及 Luna 生态的崩溃,是 2022 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

先来说针对 Tornado 的监管行动。

Tornado 是以太坊上最大的混币器,是众多黑客和其他有切断资金追踪需求的用户的常用工具。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 ( 简称 OFAC) 在今年 8 月初将其列入制裁名单,禁止美国公民使用,Tornado 的开发者 Alexey Pertsev 也荷兰当局逮捕。很快,众多机构开始主动跟进 OFAC 的制裁行动。首先是第二大稳定币发行商 Circle 迅速冻结了 Tornado 协议内的 USDC,并对高关联地址内的 USDC 进行冻结。然后,Github 下线了 Tornado 的代码库。其他机构也开始对 Tornado 的有交互记录的地址进行封禁或列入黑名单,其中不乏去中心化项目,比如 Uniswap 屏蔽了 253 个与被盗资金或制裁有关的加密地址,借贷协议 Aave 前端屏蔽了众多与 Tornado 有过交互转账的地址。像 Infura 和 Alchemy 这样的第三方节点运营商,也停止支持 Tornado 的相关服务。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监管方对 DeFi 出手,在该事件之前尽管大家对此也有担忧,但是考虑到 DeFi 部署在以太坊上,继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用户也都是匿名地址,对 DeFi 的制裁难度和成本远高于中心化机构和个人。但是 Tornado 事件却揭示了残酷的现实:尽管 DeFi 是基于代码信任和去中心化网络运行的,但是与它交互的个人和其他机构依旧受到传统法律和信用体系的严格制约,监管对 DeFi 的打击能力远比想象中的要强得多。

Tornado 监管事件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整个加密社区重新开始自我审视,包括:

商业模式的安全性:大量采用中心化机构发行的资产安全吗?MakerDAO 的联合创始人 Rune Christensen 在同月发表的博客中表示,DAI 要与美元脱锚,协议要继续走去中心化的道路,以限制未来潜在的审查攻击。而 USDC 目前仍然是 DAI 最大的铸造抵押物。

商业伦理的正确性:由社区管理的 DeFi 是否应该配合监管的行动?DeFi 存在的重要价值就是无许可、自由、透明、匿名,当一个 DeFi 帮助监管机构打击其他 DeFi 协议和用户,它如何向自己的社区用户解释,并说服他们自己不会被监管驯服,做出有害社区利益的事?

除了 DeFi 之外,如果监管将手伸向以太坊的节点服务商,以太坊社区该如何应对。在以太坊社区针对这种情况的投票中,一种方案是将这种审查制度视为对以太坊的攻击,然后通过广泛共识去销毁配合监管的节点的质押权益;另一种方案,是容忍审查制度。Vitalik Buterin 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立场:将控制节点配合审查的行为视为对以太坊的攻击,并对这些验证者进行惩罚。

Tornado 监管事件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去中心化”的价值,而这一点在牛市里主打高性能的新公链高歌猛进时,在以太坊高昂的 Gas 成本面前,曾经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而在 Tornado 事件,以及 BNBchain 跨链桥增发攻击(主网停止运行,节点拉黑了攻击地址)之后,我们有必要对协议和网络的“去中心化”和抗审查能力重新评估价值。

2022 年另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大批量 DAO 的兴起与实践。

DAO 这种组织和协作形式并不是 2022 年的新事物,此前众多加密项目早在以 DAO 的方式进行治理,在社区论坛进行讨论、发起选票、升级产品、拨付资金。

但真正让整个加密社区开始重视和积极参与到 DAO 的风潮中的,是 2021 年年底的 ConstitutionDAO。ConstitutionDAO 以竞拍苏富比在 11 月中旬拍卖的官方初版印刷的美国宪法为使命,在短短几天内,通过募资平台 Juicebox 成功众筹到了超 1 万枚 ETH,时值 4300 万美元。当时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Gemini、Coinbase、a16z 等知名机构纷纷为其进行宣传。尽管最终 ConstitutionDAO 竞拍失败,但这一事件让人们看到了 DAO 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可能性,更重要的是 ConstitutionDAO 事件的巨大热度帮助其捐款凭证代币 People 在 12 月成功上线币安等一线交易平台,这一发轫于“民主”概念的项目代币,成为了 2021 年最后一个,也是 2022 年首个成功的 MEME 代币,在当时已经走凉的市场环境中逆市创造了不菲的财富效应。

ConstitutionDAO 在影响力和财富效应上的成功,终于让更广层面的加密用户关注和开始追逐 DAO 的概念,加密世界 DAO 组织数量的大爆炸也由此开始。DAO 成为了当时媒体和 SPACE 最热烈讨论和交流的话题,DAO 组织、DAO 工具的融资也很快在 2022 上半年热了起来。我也在当时加入了不少 DAO 社区,为以下几个问题寻找答案:

DAO 这种组织形式相对于其他主流组织形式的优势场景是什么,它擅长解决哪些问题,不擅长解决的又是哪些问题?

区块链和加密商业为 DAO 提供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如何评估 DAO 组织做得好不好?

目前来看,DAO 风潮逐渐转淡,尤其是使命单一、事件驱动型的 DAO(比如在宪法拍卖后又出现了竞拍蓝色起源登月名额的 DAO),但是许多定位于长期、综合目标的 DAO 组织依旧在运行,精益改善的努力还在持续。我距离最初寻找的其中 2 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接近了一点:

加密世界的 DAO 相对于公司制,优点在于更大的弹性。弹性意味着组织灵活的伸缩、包容度和民主性,其背后是透明的制度、开放的访问和协作通道、跨域地域\种族\文明的协作氛围。在目标明确、感召力极强的使命下,人们容易在 DAO 中实现快速聚集、积极行动。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为 DAO 的透明性提供了低门槛的工具,也起到了自然筛选受众的作用(Web3 的用户们,天然对 DAO 的组织形式和价值观有好感)

当然,这些答案和思考离最终的结论尚远,因为现在 DAO 现在也离它们最好的形态尚远,有很大的进化空间。

我们回看 DAO 发展过程,促成它迎来第一波兴盛的并不是这种协作本身在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上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反而是由于投机性热潮和财富效应,为这一概念吸引到了足够多的注意力、热钱和人才的流入,这成为 DAO 组织实践的养料。这再一次证明了投机泡沫在重要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实践中的推动作用。

至于 Luna 生态的迅速崩溃,在今年 3 月我曾写过一篇《千万美金赌局背后:Luna 到底是不是庞氏骗局?》。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 Terra 不是主观的、传统意义上的庞氏骗局,这也不是大家的主要分歧点,主要分歧点是 Terra 的公链发展模式:

“支持者认为:Terra 的高息存款类似于互联网领域的获客和留存补贴,尽管前期有巨量亏损,但是从用户总的生命周期来看,目前补贴的钱未来会从长期的生态繁荣中迂回地赚回来;反对者认为 Terra 的这种补贴 + 公链代币&稳定币挂钩的发展模式难以形成稳态,最终会在某次 Luna 价格大跌的负螺旋中走向死亡。”

文章也对 Terra 的脆弱点、业务模式和潜在风险做了分析:

脆弱点:Terra 生态的脆弱点在于其生态代币 Luna 的经济带宽不足,UST 的稳定能力是不及 DAI 这类去中心化稳定币的。

业务模式:而为了推动叙事,构建更强的经济带宽,Terra 基于其稳定币 + 公链的双轮模式,构建了一套自我强化的业务模式,顺序如下:

1.首先在公链内自造 DeFi 场景并提供补贴(Anchor 为代表),塑造了稳定币需求

2.需求推动了 UST 的铸造规模,用户开始被引入

3.提高生态的数据表现,如 TVL、地址数、转账活跃度和参与生态的项目数

4.指标的提振强化了 Luna 叙事的吸引力

5.基于共识和基本面的改善,得以推动与更多头部项目的合作

6.叙事和共识的增强,提升了 Luna 的交易广度(投资者的人数和区域)和交易深度,并逐步推高价格

7.实控方以套现或销毁 Luna 的方式获得资金

8.用套现的资金继续补贴【环节 1】,推动以上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这个业务模式的主要支出环节是【环节 1】,而主要收入环节是【环节 7】,只要【环节 7】的收益足以支撑【环节 1】,该循环就能持续,帮助 Terra 向其两大商业目标迈进:

推动其以 UST 为代表的稳定币的大规模采用,取代 USDT、USDC 等中心化稳定币

推动 Terra 公链的繁荣,为开放金融和其他应用提供发展 Web3 经济的平台。

风险点:维护 Terra 的业务循环的主要挑战,在于 3-6 环节的叙事构建过程出现问题,即 Luna 代币价格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导致【环节 7】的收入和资金不足以支撑【环节 1】的补贴。

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可能因素包括:

加密资产价格崩溃。全赛道项目的叙事价值和估值均被重创,Terra 所在的稳定币和公链也未能幸免。

项目内部意外事件(例如受到丑闻影响的 Abracadabra)。事件导致 Luna 代币价格大跌并丧失流动性,进而引发 UST 的潜在担保率不足,导致死亡螺旋,且团队对此无能为力。

监管冲击。监管限制了 Terra 获取更多金融手段来维持项目的运转和应对突然情况,或者说监管本身就是突发事件。

以上业务循环并未实际吸引到足够的开发者和用户进入 Terra 生态,市场对 Terra 的叙事看法转向消极,或是现行的公链价值评估框架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你是 Luna 的投资者或 UST 的持有者,需要对以上情况非常警惕。

Terra 生态仅在文章发布不到 2 个月内就崩溃了,事后证明有些事说对了,比如 Luna 暴跌导致的负螺旋的大背景是熊市的逐渐深入,大部分加密资产在普跌。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可能性被忽略了,比如推倒 Terra 金融积木的不是“生态赶不上币价导致消极叙事”这类长期因素,而是定向的狙击。事实证明当机制存在脆弱性时,这个脆弱性的实际情况会远比设计时的更严重,因为攻击者会千方百计杠杆撬动这个脆弱点,从大规模的崩溃中获益。

但是 Terra 早期的成功也证明了一件事,面对公链强大的网络效应,想要击败以太坊,一定不能重走以太坊成功的路径。

下一个周期:依旧看好 DeFi

在下一个周期里,我依旧看好 DeFi 的发展,并一直在熊市里积极搜索优质的 DeFi 标的,无论是低估的老项目,还是价值尚未被发掘的新秀。理由很简单:金融本身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发展历程中,金融产业的市值和利润都共享了经济发展的红利。而在价值互联网的商业中,价值被资产化、流动、交易、增效的需求和频次将几倍于信息互联网,DeFi 在其中的基础设置作用只会更明显。

当然了,DeFi 的发展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比如前面说到的监管的扩大化,可能会让很多原本可以探索的模式和方向发展变得缓慢。这意味着我们对于 DeFi 项目的投资评估需要更加严苛。

在具体 DeFi 项目的筛选上,除了那些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龙头之外,我也很喜欢那些积极进行原生的 Web3 创新,注意业务协同性和组合性,在熊市依旧非常勤奋的项目,FRAX 便是其中之一。它除了最早的稳定币业务(包括美元稳定币 FRAX 和通胀锚定货币 FPI)之外,已经上线了 Lending、Staking 和 DEX,目前社区还在讨论 BTC 的封装业务,这些业务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之间的组合和协同性很强,相互之间有正外部性。此外,Frax 也是最早意识到 Curve 治理价值的项目之一,在 Curve 社区有很好的治理基础。

但 FRAX 团队实名且身在美国,在美国监管重点已经明确指向稳定币和 DeFi 的大背景下,这令人担忧。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竞争壁垒的弱化:Web3 投资的主要难点

我们经常从“竞争优势”角度来思考和评估投资标的,但这一标准在 Web3 投资领域践行时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当一个行业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壁垒,这对于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都是噩梦。在 Web3 商业领域想要构建垄断比互联网时代更难,这可能意味着在这里投资追求绝对的“长期”、“壁垒”是很困难的,更重要的是谁能更早找到边缘处的创新,谁能做到极致的效率(在缺少壁垒的市场,效率是生存的关键)。

经济模型≠商业模式

StepN 的故事告诉我们:经济模型≠商业模式。只有庞氏才会把经济模型作为产品本身推向市场,否则经济模型的作用应该是协调、润滑商业模式里的多方关系。代币经济学家企图用一套经济模型解决“产品增长”(X to earn 的实际目的)、上市募资和企业治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高难度动作?还是一个完全的妄念,仍然有待观察。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对“这个项目尝试解决什么问题”的关心,应该放在“它的经济模型怎么样”之前。

Web3 所创造的价值是更大的自由与更低成本的信任

Web3 的底层价值是什么?这是一个所有投入到 Web3 进行创业、投资的人都应该持续思考的问题。我现阶段的答案是它的无许可性和全球性,提供了一个规模和边界空前广大的自由市场,而代码开源和数据的可验证性,为这个空前的自由市场提供了更低的信任成本,繁荣由此而生。

因此,没有利用好 Web3 的核心优势“自由”与“信任”的项目,在商业上会面临更大的难度,比如做现实资产上链的项目,并没有摆脱原来的信用体系(基于法律、政府的资产确权)。而原生的 Web3 资产、业务流可以全部在链化的项目,天然就具有优势,会更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

Alex Xu 的主要关注领域:DeFi 和消费级 Web3 应用

Alex Xu 的过往文章(2022):

Pocket Network: Web3 基础设施层的革命者

全面解析 Arweave:业务逻辑、产品生态、市场竞争与项目估值

Web3 音乐赛道:市场背景、商业价值、爆发路径和投资机会

千万美金赌局背后:Luna 到底是不是庞氏骗局?

从货币协议到 DeFi 矩阵,多角度解析 Frax.finance

监管之雷终于降临,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春天要来了吗?

Web3 的底层价值,以及如何用它做好投资?

Alex Xu 的 Twitter:@xuxiaopengmint

Colin Li:关于大众情绪、基本面和创新的年度印象

回顾过去的 1 年行业发展历程,脑中首先蹦出来的是 3 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今年 3 月份的“辍学 All In Web3.0”,与大众的情绪相关

这一条口号随后演化出了“辞职 All In Web3.0”、“离婚 All In Web3.0”等其他同样吸引眼球的口号。一些 DAO、KOL 还有知名机构也加入到了这个讨论中,印象中当时打开推特,就能出现冠以这些口号的 space,讨论也非常热烈。虽然之前阅读各种金融泡沫的书时也看到过类似的口号,但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这个过程。

这件事情让我有几个感想:首先,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越容易相信“永恒牛市”。其次,crypto 的泡沫与传统资本市场相比,更容易出圈。“辍学”的是学生群体,这在过去很多泡沫中并不常见。最后,“肉身梭哈”这件事不是不能干,但考验投资者的“择时”能力。

第二件事是 Luna 大崩盘,与项目的基本面相关

今年 3 月底,市场中就有人预估 LFG(Terra 的生态基金,为 Anchor 协议提供利息补贴)的储备只能撑不到 2 个月,当时还有在 Anchor 中存钱的朋友来问我 Terra 的风险,虽然我给他的建议是在储备到之前要尽快把钱提取出来,但我没想到 Terra 会如此迅速的崩盘,也没有想到即便是很多大机构也深陷其中。

回到 Terra 本身,早期的“旁氏 marketing”可能并没有对错之分,但在 Luna 起飞后的 1 年多时间内 Terra 生态发展仍然失衡,并没有通过“Luna-Anchor”飞轮让生态繁荣起来,这或许才是 Terra 生态崩盘的根本。

短期来看,Luna 的恐慌源自于链上 UST 的脱锚和狙击,而这恰恰源自于 Luna 在链上的池子流动性较浅之时。我更倾向于把 UST 脱锚看成一次狙击。Crypto 领域不乏聪明的投资者,他们不仅仅能发现存在瑕疵的项目,也能捕捉到顺势推倒泡沫的窗口,以及利用好链上活动透明这一属性来发动更多倒向自己的投资者。与这样精明的猎人存在于同一个生态之中,对我来说需要比以往更加了解项目的风险点,不求能成为一名猎人,但求当猎杀行动发生时自己不要受伤。

第三件事是 Sudoswap 的 NFT AMM,与产品创新相关

NFT 在最近这 1 年多时间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了诸如 SandBox、BAYC、Axie Infinity、StepN 等诸多惊艳的项目,但 NFT 本身还在早期起步阶段。以大众参与度和热情最高的 PFP 为例,除了少数头部项目做出了差异化和持续推进路线图之外,市场中大部分在发行之后走向沉寂。Sudoswap 推出的 NFT AMM 默认了 NFT 其实非同质化程度较弱的属性,而更像是同质化的虚拟资产。从交易的角度上看,我认可 Sudoswap 的这种做法,但从长期来看,NFT 的发展不会停留在此,我更愿意去期待一个非同质化程度更高的 NFT 世界。NFT 的权益、形态、所承载的内容都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展望下一轮牛市,目前我认为有 5 个方面值得期待:

第一个是去中心化稳定币

从“稳定币”概念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 3 次浪潮,特别是 2020 年起的这一波浪潮,在底层资产、锚定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各种创新,但经历了今年的熊市洗礼,存活下来的基本只有法币抵押稳定币和其他数字货币超额抵押稳定币,稳定币的创新似乎回到了原点。“去中心化稳定币”不仅仅拥有“非主权货币”的特点,还能实现与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打通的实际使用价值。在世界经济愈发动荡的今天和未来,我们需要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不止于刚刚提到的两种类型。因此,我认为在下一轮牛市中,“去中心化稳定币”仍然会是牛市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赛道,或许能出现在抵押物、锚定机制、价值捕获能力上都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项目方也能有很强的 marketing 能力,让这类稳定币在 crypto 世界中高速流通起来。

第二个是无抵押借贷

在我看来,V 神“灵魂绑定代币”概念的提出某种意义上正式表明区块链技术进入了可大规模使用的阶段。只有用户深度介入链上活动、链上的经济活动对于现实生活有更加多元的影响时,“灵魂绑定代币”代币才具有意义。正如同微信 / 推特账号一样,如果一旦丢失会给现实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此时这类虚拟世界的身份才有重要价值。而当一个人链上的活动、身份可以用灵魂绑定代币来标记之后,crypto 天然的金融属性就将与之结合,在众多的新金融业务之下,我更看好无抵押借贷赛道。现在的无抵押借贷赛道,主要是针对机构,个人想使用信用借贷的难度很高。下一轮牛市或许将出现针对个人的便捷的无抵押借贷业务,它的业务规模和增速或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三个是 NFT 底层资产的创新带来证券化方面的创新

非同质化资产在传统金融领域带来的飞跃要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资产证券化浪潮。当时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做底层资产的 ABS,带动了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因此,随着 NFT 本身的现金流价值、权益价值的丰富,未来相应的证券化机会也会蓬勃发展。现在基于 PFP 的抵押借贷或许只是 NFT-Fi 的短暂瞬间。

第四个是去中心化存储

“去中心化社会”的基石之一是去中心化存储,这是数据层面的“去中介化”。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 NFT 选择去中心化存储服务,未来随着 crypto 的发展,这方面的需求也会增长。当前的一个问题在于,传统商业领域还没有看到去中心化存储带来的显著优势,或许去中心化存储的爆发还需要等待传统商业世界因为中心化存储暴雷而引发风险之后。

第五个是随着监管介入,crypto 会越来越合规,在这种情况下能顺利 onboard Web2.0 用户的应用

过去的 2 年,有 crypto 圈外的朋友来问我如何进入 Web3.0 世界。不过“助记词”、“钱包”、“入金”、“网络”等概念让他们眼花缭乱,大部分朋友即便在我协助下完成了入门,但很快就放在一边。因此,如何降低用户进入门槛成为了 Web3.0 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有不少钱包在做出各种尝试,也有其他赛道的项目方在进行尝试,但到目前为止,能把产品的“可玩性”、“易用性”、“投资 / 交易的顺畅度”、“趣味的持续性”很好整合在一起的项目屈指可数。我倒不认为独立的“钱包”项目一定是未来 Web3.0 用户的必要门户。能把几个维度综合起来的项目,未来会成为爆款。我不知道这类项目会出现在哪个细分领域,但我倾向于它会出现在 NFT 的某个细分方向。

Colin Li 的主要关注领域:稳定币、无抵押借贷、去中心化存储、流动性质押协议

Colin Li 的的过往文章(2022):

CeFi 爆雷潮中的 TrueFi:机构信用借贷业务的风险与机遇

Colin Li 的 Twitter:@ly_wander

Scarlett Wu:火爆的内容和应用走向平台是容易的,而平台孵化出火爆内容很难

过去的一年时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

第一个是年初 Yuga Labs “重新定义种子轮”

估值 40 亿美元的种子轮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流传出的 Yuga Labs Pitch Deck 中可见,这家 2021 年 2 月成立的公司,不仅 2021 年全年收入达到 1.37 亿美元,净利率也超过 90%,在追捧高毛利公司的硅谷,这个”天价种子轮”似乎也确实合理。

不过,这笔交易也可能是这个周期里传统基金在 Crypto 领域 FOMO 造就的泡沫巅峰。那时大几十万刀购买的 BAYC,目前地板价不到 10 万刀。泡沫过后,虽然受伤的是部分持有者,但 ApeCoin DAO 在短短八个月里,确实用每周 2-4 个值得投票的提案,将董事会逐渐由投资人向社区成员转移,和较为审慎的提议、审核、投票、执行流程,给所有向往成为有“活力十足的自治社区”的 NFT 项目打了个样。

第二个是 StepN 的病毒式传播,以及 GMT 半年后无可避免的冲高回落

X-to-Earn 的双代币模型最多可以膨胀到什么样的程度?今年 4-5 月的 StepN 给了我们答案。相比双代币模型 + X-to-Earn 的鼻祖 Axie,StepN 的体验更“轻量级”(不是人人都能在电脑前打一天游戏,但人人都会揣着手机走路),钱包体验交互更丝滑,最初的体验上手更简单——细分市场的洞察和产品细节的打磨让 StepN 从一众 Axie 的模仿者里脱颖而出,虽然游戏热度维持的时长难以与 Axie 媲美,但巅峰期的用户规模(据福布斯 5 月时的报道,MAU 最高 230 万)与 Axie 相差无几,巅峰期月收入也超过 1 亿美元。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https://activeplayer.io/axie-infinity/

尽管 StepN 有摩擦极小的病毒式传播,丝滑的产品体验和极为精细的代币消耗机制,双代币模型的脆弱仍然在用户增长乏力时展现。对投资该项目的 VC 来说,目前 GMT 的价格仍然可以维持一个相当可观的收益(近百倍),但 VC 解锁时 GMT 的价格会进入什么区间仍未可知。而对于用 X-to-Earn 的幻梦想从 VC 融资的项目方,有三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潜在市场规模(TAM),产品细节的打磨,经济系统的治理能力,是否能超过 StepN?

如果不能,只能寄希望于给 VC 更短的解锁时间,换取更早退出的可能性——但 Hype 结束立刻走人可能也会伤害 VC 的品牌,毕竟一级市场是一个品牌比钱更重要的行业。

由于币价提升,或者潜在的赚钱预期蜂拥而至的用户逐渐流失之后,产品会留下什么?

Hype 会对产品产生怎样的影响?Hype 结束之后,会比用户进入之前,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吗?

以及,从 Axie 到 StepN,或者从 StepN 的 Solana 链,到 BSC 链和 ETH 链,可以看出当用户不相信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会一直进行,Ponzi 的生命周期只越来越短。如何通过增大潜在市场规模、改进机制、提升经济系统的治理,来保证 Ponzi 不会在几周内破灭?

第三个是 Limit Break 的推出,传统游戏行业的成功创业者进入 Web3,拿到 2 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引领行业趋势

Gabriel Leydon 是游戏大厂 Machine Zone 的前 CEO,经历过 Atari 的街机时代,抓住过移动游戏、Free-to-Play 的风口,发行过多款成功游戏,这样一个“连续成功创业者”进入 Web3 游戏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种鼓舞。进入 Web3 创业不应该是“行业热钱多,其他地方不好融资”的退而求其次,而应该是“看准机会,大刀阔斧行动”的主动选择。

而 Limit Break 旗下 DigiDaigaku 的发布和其后系列 NFT 的走势,都很好地说明了一个擅长市场、擅长游戏化的操盘手可以将 NFT 的游戏化运营到何等出神入化的程度。Gabriel Leydon 21 年做客的播客是我当年的年度最佳,清晰的远见和论证极为丰富的展望让我为之折服,而项目今年 9 月至今的进展也让我非常期待它会如何改变 Web3 游戏的机制设计和宣发模式。

关于下一个牛市周期,值得关注的趋势和投资机会:

可能有些老生常谈——尤其在大家放弃单个项目专注基础设施的当下——但我仍然认为最好的机会在 Killer App。新用户在意的并不是以太坊,Polygon,Solana 还是 Aptos,他们在意的是什么 App 有意思,什么 App 我的朋友都在用。

底层区块链、钱包、或者各种具有可组合性的小组件,他们固然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但相比「拥有数百万高粘性活跃用户」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壁垒。Steam 成为游戏平台的前提是 Valve 的《半条命》需要在上面下载——内容带来流量,而不是流量带来内容。目前大多数游戏平台都在寄希望于流量带来内容,而流量的来源则是空投预期和商务合作的转赞评抽奖——这样的流量价值不高,壁垒也很弱。

因此,我仍然认为,从内容,从 App 走向平台 / 基础设施是容易的,而从基础设施 / 平台走向内容则更难,尤其在巨头林立的当下。年初 StepN 的火爆让 Solana 宕机也是很好的例子,大多数用户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 Solana,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 Web3,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 StepN 玩(亏)得开心。

关于产品和 Tokenomics,我认为当前市场下 Tokenomics 的重要性被过于强调了,而 PMF(Product Market Fit)被过于忽视了。

PMF(Product Market Fit,即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编者注)被过分忽视的结果是,Tokenomics 的飞轮让伪需求转起来了,回到第一个问题对 X-to-Earn 项目的三个考量,实质是在思考「如何延长生态繁荣的时间」和「提升繁荣时期项目的收入」,再对应投资人的收入。伪需求可以被 Ponzi 驱动转起来,但一旦泡沫破灭,市场中没有新用户进入,繁荣的周期只会越来越短。

Tokenomics 也很重要,好的 Tokenomics 可以促进增长、维持长期繁荣,同时应该与产品本身的机制和目的结合。市面上 Tokenomics 在平均水平以下的项目都在犯同一个毛病:只理解双代币模型带来的潜在增长,忽视了产品希望解决的问题,在什么时期需要增长,面对的是怎样的用户,以及与此对应的,经济模型应该如何辅助增长需求。实际上,真正的需求也可能因为 Tokenomics 增长得更好,因为可以解决的需求本身就能产生(没有投资回报预期的)收入,而 Tokenomics 将资产高度证券化,极大地促进了早期用户获取的飞轮。

最近在重新理解 2000 年前后出现的互联网公司的历史,当年的硅谷在泡沫化抬高估值的操作和现在的 Crypto 圈颇为相似:头部 VC 投出了一两个 Amazon、eBay 此类上市的项目,后续投资的创业公司就有了很好的估值支撑——即使不一定真的找到了 PMF,一个很棒的故事可能可以让上市公司买单,而上市公司再借由创新概念股价再创新高。而在 PayPal 还尚未普及的年代,估值上百亿美元的 eBay 居然是由一个“需要寄支票才能在网上购买二手娃娃”的故事支撑,看起来十分荒谬。在这样的荒谬里,泡沫破灭了,但新一代互联网巨头成长了起来,Amazon 就是新一代巨头中拥有近万亿美元市值的佼佼者。

而对比 eBay 和 Amazon 的股价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新东西:一个找准自己定位,始终保持创新的产品将会怎样在经历周期后逐渐脱颖而出。

1998 年 eBay 上市时,市值 7 亿美元,00 年互联网泡沫的巅峰时期,市值最高达到 144 亿美元,01 年泡沫破灭时,最低回归到 32 亿美元。(想想 BTC ETH 的腰斩再腰斩…)

1997 年 Amazon 上市时,市值 4 亿美元,00 年互联网泡沫的巅峰时期,市值最高达到 360 亿美元,01 年泡沫破灭时,最低回归到 21 亿美元。(比山寨币更跌宕起伏…)

但后续两家公司的走向则截然不同:

eBay 04 年走到 330 亿美元,在 21 年的泡沫里最高冲到 549 亿美元,现在则回归到 230 亿美元。

Amazon 则一路高歌,从 01 年的 21 亿美元,到 21 年泡沫中最高冲到近 2 万亿美元,现在尽管有所回落,市值仍接近一万亿美元。

对于 01 年看着手中的股票以各种幅度贬值的投资者,恐怕很难想象它们日后将走向何方。对于加密信仰者来说,现在的 Crypto 市场就像 01 年 .com bubble 破灭一片狼藉的现场。手头的 token 是下一个 Amazon,还是下一个 eBay?或者是在寒冬中倒闭的无数寂寂无名的公司?

这是我们都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Scarlett Wu 的主要关注领域:游戏、NFT、AI 以及其他消费级 Dapp

Scarlett Wu 的过往文章(2022):

APE 质押临近、监管施压,关键时点重新审视 Yuga Labs 生态价值

Scarlett Wu 的 Twitter:@scarlettwu_eth

snapp_ye:ZKEVM 是下个周期最值得关注的趋势

2022 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OP 和 ZK 系对 L2 市场的布局和争夺。

我们先简要复盘一下 L2 市场今年的重要事件,先说 zk 系对于市场的争夺:

Polygon 引发的 L2 大战

2022 年 7 月,Polygon 率先宣布实现 ZKEVM 等效性。一个月内,Polygon 代币价格从 0.34 美元飙升至 0.95 美元。Polygon 的暴涨引起了空前的 Layer2 热度。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然而 Polygon 的宣传完全属于炒作,随着 Polygon 在 7 月 21 日公开 ZKEVM 代码,公众发现相关程序几乎无法使用,随后 Polygon 代币迅速下跌。不少熟悉 ZKEVM 的朋友在 7 月 20 日晚成功做空,收益颇丰。

2022 年 10 月 11 日,Polygon 才将公共测试网上线,实际进展远远慢于宣传。

zkSync 的迅速跟进

作为 ZK Rollup 的龙头之一,zkSync 迅速做出了回应。2022 年 7 月,zkSync 正式发布 100 天 ZKEVM 主网倒计时,预计 10 月 28 日正式上线 ZKEVM 主网。2022 年 10 月,ZKEVM 再次吸引了极高的热度,但是 10 月 28 日当天,zkSync 竟然上线了“Baby-Alpha”版主网,本主网无法开放给公众使用,也无法让开发者布署合约,实际最多只能算内测版本。随后,zkSync 发布了若干主网升级计划,预计在 2023 年实现主网上线。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由于 ZKEVM 市场热度极高,这种“内测版主网”的新闻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的热情。2022 年 11 月 16 日,zkSync 开发公司 Matter Labs 完成 2 亿美元 C 轮融资。

Scroll 的误入

2022 年 7 月 19 日,Scroll 宣布上线 Pre-Alpha 版本测试网,并开放内测申请。因为与 Polygon、zkSync 官宣时间恰好重叠,三大 ZK Rollup 突然同时实现 ZKEVM 等效的段子充斥全网。但 Scroll 的内测版本基本符合宣传预期,当前测试网名额有序开发,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展现了 Scroll 项目相对务实的一面。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同时,Scroll 在去中心化并行证明(俗称挖矿)中的愿景、在数据可用性方案的选择(拒绝 zkPorter 模式等),均给人 Web3-native 的感受。

再来看 OP 系的动作:

Optimism 的宏愿

在 2022 年 10 月,zkSync“主网上线”引发 ZKEVM 风潮时,Optimsim 不甘示弱,迅速宣布了愿景宏大的 OP Stack。

在 Optimism 的设想中,继承以太坊安全性的 Optimism 可以作为大批应用链的底层,各种应用链依托 Optimism 进行全方位的跨链互操作性,这也被称为以太坊上的 Cosmos。

但是由于 Optimism 从 2021 年 11 月升级以来,长期没有正常运转欺诈证明,Optimism 的安全性也受到一定的质疑。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Arbitrum 的反击:

2022 年 7 月,Arbitrum 团队 CEO 喊话 Polygon ZKEVM,认为后者几乎无法使用。

2022 年 10 月,Arbitrum CEO 再次表态,现在鼓吹 ZKEVM 是在损害整个社区。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之所关注 L2,理由很多:

Layer2 的长期发展空间巨大:

一方面,以太坊处理能力极为有限,需要大量 Layer2 执行具体交易来实现扩容,从而大规模落地现实世界。另一方面,随着链上应用场景的快速增加,链上应用对于执行层的需求也更为多样化,大量各具特色的 Layer2 通过以太坊主链进行交互,是区块链的未来趋势。

Layer2 在未来 1-2 年潜在投资机会较多:

比如 Layer2 项目的发币机会。当前 OP 系与 ZK 系的主流玩家,除 Polygon 相对特殊早已发币、Optimism 于今年 6 月发币外,其余主流项目大致会在未来 1-2 年发币:

Starkware

2022 年 7 月,Starkware 正式宣布发行代币 Starknet,并宣布 Starknet 代币将成为 gas fee 支付代币。11 月 16 日,代币合约正式布署在以太坊主网上,但暂时没有开放交易与使用。

zkSync

2022 年 11 月,项目方明确发币后将分配 2/3 代币给社区(注:Starknet 为 1/2 分配至社区)。考虑到 zkPorter 等项目必须通过代币质押来保证安全性、zkSync 在未来两年基本足以主网上线来看,zkSync 代币基本在未来 2 年内会上线。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Scroll

Scroll 的特色在于零知识证明挖矿,由于当前 ZK Rollup 是打包(Sequecer)- 证明(Prover)的运转模式,且零知识证明生成远远慢于交易打包,因此 Scroll 构思了完整的去中心化并行证明模式,预计将 Scroll 代币作为挖矿奖励,鼓励矿工用更优质的硬件参与证明生成。

Scroll 主网同样预计未来 2 年可以上线,且由于挖矿机制,主网上线时必然需要 Scroll 代币,而且 Scroll 代币是具有一定价值捕获能力的。

我最关注的未来投资机会也在于 ZK 赛道。

理论最优的 ZK Rollup

由于以太坊每秒只能处理约 15 笔交易,远远低于现实需求。因此扩容就成为了区块链落地的必经之路以太坊链下扩容的基本逻辑在于让 Layer2 处理多笔交易,然后交给以太坊主链验证存档。过往的链下扩容方案基本无法让交易被压缩后被以太坊主链验证,而零知识证明可以将数十笔交易压缩为只有原先一笔交易大小的、可以验证的证明,从而让区块链性能大幅提升。因此,ZK Rollup 也就成为了理论上最佳以太坊的扩容方案。

为什么是“长期看好 ZK”?

首先,针对同一道数学题,计算与证明的流程几乎是完全逆向的,这意味着证明将是对计算的完全重构。其次,对于以太坊来说,早期很多计算处理过程对于零知识证明都非常不友好,导致 ZK Rollup 复刻以太坊虚拟机(EVM)之路还很遥远。

其他的思考:

关于 Layer2:

总体上,“短期看 OP,长期看 ZK”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ZK Rollup 在最近一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开始有了引领“Layer2 Summer”之势,ZK Rollup 内部在上线时间的竞争已经几乎白热化,而 OP 系(特别是 Arbitrum)则希望 ZK Rollup 的落地更晚一些,从而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未来是多链的,而且很可能是以太坊为共享安全层的 Cross-Rollup 交互,因此各具特色的 ZK Rollup 都有较多发展机遇。

Layer2 投资机会:

ZK 挖矿赛道的机遇

由于 ZK Rollup 证明远远慢于交易打包,且越兼容以太坊则证明越慢,那么未来通过硬件提升证明速度将是长期发展方向。考虑到 Scroll 等已经宣布零知识证明挖矿的龙头项目,原先矿业的布局机会同样突出。

ZK 代币投资的机遇

ZK Rollup 收支的基本型是向用户收取 gas fee,用于项目运营成本、给 Layer1 的证明费与给 Layer1 的发布费。

以编号 90415 的 zkSync 区块为例,zkSync 总计向用户收取 gas fee9.92 美元,总计向以太坊支出 19.91 美元证明费与 42.20 美元发布费,此时的 zkSync 显然处于严重的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往往需要通过发行代币的模式润滑整个商业模型。

在不发币的时代,zkSync 往往需要付出 50 美元现金补贴一个区块的生产,但是在发币的基本模型中,项目方可以选择为矿工支付 zkSync 代币进行补贴,随着 zkSync 成本逐渐下降、实现收支平衡并获得更多市场份额,zkSync 代币持有者也有望共享 zkSync 生态发展的红利。这是一种类似传统公司期权激励的商业模式。

比特币正是通过这样的经济模型,颠覆性地实现了无本金、无融资的商业发展。当前 IPFS 存储成本远高于存储中心,但是因为 Filecoin 代币补贴,去中心化存储依然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总体上,代币是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让暂时还不够成熟、成本较高的项目提前走到普通公众面前。

因此 ZK Rollup 项目方非常有意愿通过代币工具实现商业模型的润滑,这些代币将为我们带来较多投资机会。

snapp_ye 的主要关注领域:公链、Layer2、零知识证明

snapp_ye 的过往文章(2022):

Aptos、Solana 和新公链周期律

重新梳理 Polygon:以太坊扩容瑞士军刀的现状、未来增长点和估值分析

snapp_ye 的 Twitter:@snapp_yebit

菲菲:前互联网大厂员工,现 Web3 投资工作者的跨界第一年

Mint Ventures 的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们分享了自己对于 Web3 今年的回顾和展望,我作为今年 5 月才从 Web2 大厂转行进入 Web3 投资的萌新,更想结合自身经历,从“跨行成长”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三点思考。

第一目前是否是加入 Web3 的好时机?

互联网经过这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达到了瓶颈。

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也在不断反问自己,什么行业还有至少十年上升期,下一代互联网机会在哪里。我跟周边的好多朋友反复讨论后,找到的答案是 Web3。

那么 Web3 的现状究竟如何呢?我想从产品经理(我在互联网的职业背景)常说的用户需求角度,讲一件事,今年 11 月份网易和暴雪的分手。这次游戏的停服事件,又一次把游戏玩家对于“账号 / 装备所有权”的诉求推到大众面前。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机会,Web3 项目发展和用户需求是相互促进的。不论是 Defi 对传统金融的改进,还是 NFT 这类新价值媒介给市场营销创造的新玩法,抑或是到现在还在商业模式摸索中的 Gamefi,Socialfi。因为用户需求的日益成熟和增长,web3 原住民快速增长,现在的 Web3 正在复刻最初的互联网早期黄金年代。

另外,尽管 Luna 和 FTX 的暴雷,带来了更多政府对 Web3 的监管行动和负面声音,但明显的转变是,这几年多国政策开始从抵制变成了监管和共处。

就拿香港来说,10 月底 Web3 大会上,香港财政司正式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香港未来会加快完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对于零售投资者可买卖虚拟资产的适当程度也会进行公共咨询, 对香港引入虚拟资产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也持开放态度。国内各大城市也在对元宇宙,数字藏品这些 Web3 相关产业进行探索尝试。

所以从个人职业的突破,到用户需求的解决,再到政策方向的转变,以我的个人体感来说,现在都是加入 Web3 的好时机。在萧瑟的熊市安心播种,在蓬勃的牛市中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第二怎么去找到 Web3 里面的机会?

其实 Web3 的机会基本是 Web2 的映射,你可以选择做投资也可以做项目,可以自我创业亦可加入团队,具体职责上,可以担任开发或社区运营;方向尝试上,可以选择 Gamefi,亦可 NFT 赛道等。你需要做的就是,结合你自己的背景,兴趣,能力,目的去做最适合你的选择。

或许很多朋友对于找什么样的机会已经心里有数,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找到,我给的建议就是“加强主动”。

不同于 Web2,作为大厂员工被动的等猎头打电话跳槽,在萌芽发展中的 Web3,一切都需要你发挥主观能动性。

想找心仪的项目团队加入,自己去看看优质项目的官网,去写邮件主动求职。想认识某个大牛,自己主动加他的推特,写自己的认知和诉求。我加入 Mint Ventures,也是自己主动写邮件拿到的机会。

当然所有的主动结识,你都需要把你自己的优点、认知和能创造的价值也同时展现给对方。

第三作为 Web3 新人,如何自我提升?

不论你选择什么方向,不论你之前什么背景,进入 Web3 并且想终有所获的核心是,“热爱且坚持”。只要真正做到这两点,学习成长才有持续的内在驱动力,相信半年时间,你足以成为某个赛道 / 领域的资深人士。

以我自己为例,我产后仅仅一个月就跨城市去工作,最初的几个月,每天基本除了睡觉时间,都在不断阅读并动手实操 Web3 的各种项目。我的个人体会是,只要你看过 / 实操过头部 100 个项目的白皮书,使用过它们的产品,那么你对 Web3 的了解认知可以超过圈内 90% 的人。

另外如果可以,也建议你不断的在社交平台进行输出,以输出反逼输入。为了让自己不会懈怠下去,在入行几个月后,我也与朋友写了一个公众号“Web3 100days”,记录我们对于 Web3 从 0 开始的认知分析。

当然除了这些外,如果你能找到一个 Web3 的好平台,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对你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如虎添翼。就我自身而言,Mint Ventures 对我的成长帮助确实非常大。最后,祝大家都可以在 Web3 领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菲菲的主要关注领域:Defi,Socialfi,更偏向二级市场

菲菲的公众号:Web3 100days

Jessica Shen:依旧期待 NFT 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过去一年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件有 Luna 帝国的覆灭、StepN 产品的出圈和大量传统互联网人才进军 Web3。

Luna 帝国覆灭给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至今加密货币世界仍旧在余震当中。我虽然不是 Luna 崩盘事件的重大损失者或受益者,但是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加密货币行业的魔力和魅力,也让我对行业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与许多投资者相反,Luna 的崩盘让我坚定了对行业的信心。

加密货币世界是潘多拉的盒子。“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是刚接触加密货币时,友人赠我的忠告。事件发生的那几天,我一直跟踪着 Luna 事件的市场变化和进展,听到不同 Twitter Space 和各种播客对事件影响的分析,眼睁睁看着 Luna 这个被众多 KOL 和博主供在神坛的加密货币以及 Terra 整体生态在几天之内从天堂到地狱的巨变。这样的事件中不免听到有“坏消息”从远方传来。此后的一长段时间,余震波及包括 Three Arrows Capital 在内的多个机构,从赫赫有名的投资机构,到身边的普通个人投资者,多少都受到了事件的负面影响。崩盘事件发生之迅猛、影响之剧烈,令我印象深刻。友人的赠言一语成谶。牛市赚得盆满钵满的人,熊市到来时都在裸泳。

加密货币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割裂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在我一边为加密世界”雷曼“事件忧心和惋惜的时候,现实生活中隔离在上海家里,每天唯一的“自由”时间便是下楼和邻里邻居一起排队做核酸。看着现实世界中的鸟语花香和欢声笑语,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在大陆,Web3 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但在香港、新加坡、美国、欧洲等地方,Web3、NFT 和加密货币已然成为大众话题。加密货币对每个人生活、工作的渗透和冲击正在全球慢慢发生,无疑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用户和资本进入行业。

2022 年也是传统互联网人才大举进入 Web3 的一年。尽管从 GoKuStats 数据来看,2022 年周活跃开发者人数在熊市影响下下降不少,但在开发量最集中的以太坊上,开发者迁移的趋势依旧明显。根据 Alchemy2022 年 11 月发布的 2022Q3 以太坊上的 Web3 开发者报告,在以太坊上两个重要 Web3 library Ethers.js 和 Web3.js.的周下载量达到了 150 多万次,是 2018 年的 10 倍多。2022 年 9 月的智能合约部署量达到 17,376 个,为有史以来最高值。可见,尽管时值熊市,开发者仍在积极开发部署。在工作中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来自传统互联网大厂的开发者和产品经理,加入 Web3 的创业行列。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图片来源:GoKuStats(2022 年 12 月 7 日)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图片来源:Web3 Developer Report (Q3 2022) by Alchemy

Messari 在 2022 年 10 月初统计,以太坊上活跃开发者每周提交的 commits 的数量大约是 8000 次。数据显示 Web3 开发活跃度与 Web2 相比九牛一毛,更加证明开发者的潜力尚未在区块链领域完全释放,加密世界的发展仍处于爆发的前夜。可以肯定的是,Web3 会持续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更多领域,加密商业是难阻的趋势。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图片来源:Messari

StepN 产品的出圈也是今年的热点事件。上半年最火的项目 StepN 将大量对加密货币和 Web3 一无所知的人群带进了这个世界,尽管它在团队管理、监管政策、代币模型方面,StepN 饱受争议。我对这个事件的反思出是,圈内人都在期待更多参与者的加入,而若没有一个用户体验极佳或者利益驱动的产品作为窗口,圈外人的学习成本巨大,从私钥到资产安全,从加密货币世界各种缩写到深奥的代币模型,横亘在二者之间的还有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圈内频出的丑闻事件造成大众的信心缺失。话虽如此,我对加密货币市场的扩张、与监管的调和、技术的进步和更强的安全性,怀抱着十分的期待。

在加密货币领域,我未来比较关注的趋势和赛道是:

围绕资产安全的基础设施未来仍是行业发展的重点

NFT 将会是 Web3 破圈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先说围绕资产安全的基础设施。

熊市盗贼多,2022 年我们看到了太多黑客攻击事件,随着越来越多传统资本利益纽带延伸到加密货币领域,监管审查程度不断戒严,国家级别对链上资产的审查、对 Web3 项目的监管升级,为将看来更多资金和用户参与加密货币活动做准备。同时 2022 年暴露了多个中心化交易所违规挪用用户资金事件,中心化的托管机制又一次失去了 Web3 用户的信任。对于习惯了中心化信任机制模式的用户和资金,保护资产安全会是参与”去中心化社会“活动时的首要要务,于加密货币原生资本、新进资本而言都一样。但由于去中心化和”弱“监管的本质,围绕资产安全保护的各种基础设施将会是加密货币行业里那个被持续关注的“刚需”。

在这个领域里,钱包作为资产重要聚集地和用户流量入口,具有”看门人“的作用。钱包种类多种多样,从比特币诞生至今,钱包的意义也从单纯的资产管理、转账记账,延伸到了资产管理、链上应用、社交身份象征等。按设备来分,有硬件钱包和软件钱包,按托管方式来分,有自托管、共同托管(多重签名)和中心化第三方托管,按签名算法分,有单个签名、多重签名、单个私钥 MPC 切分等方式。但目前来看,各种 web3 钱包产品需要在安全性、功能性、用户体验、Gas Fee 和可恢复性等方面进行取舍。2022 年,安全事件频发和用户体验要求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市场中涌现出了较多 MPC 钱包、智能合约钱包解决方案,力图打造无私钥、高安全的钱包产品,但仍在产品迭代、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报告,2021 年全球加密钱包市场规模有 69.7 亿美金,到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482.7 亿美元。在巨量增长的过程中,Web3 钱包发展趋势必然朝着更加安全、用户体验更加友好的方向发展,迭代出更佳的产品。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图片来源:R3PO 文章《FTX 陨落之后,钱包能守护住加密世界的去中心化底线吗?》

NFT 是 Web3 破圈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在 2022 年,NFT 市场延续了 2021 年下半年的火热,快速培育出了多个大型 PFP 项目成为蓝筹,为市场增强了对 NFT 的共识,但随着熊市到来,PFP 资产价值也受到过市场质疑。抛开对于社交价值、身份标识是否存在”泡沫“这一讨论,NFT 行业未来朝着更实际、更多效用价值的方向发展是达成共识的趋势,未来 NFT 行业会逐渐回归到”非同质化“和”确权“的初衷用意。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也会带来更高 TPS、更低 Gas Fee 的环境,辅助 NFT 风靡各个领域。

比如粉丝 / 社群管理工具便是 NFT 被需要的重要场景。拿电竞行业举例来说,若粉丝对钟爱的团队所付出的时间、金钱可以用 POAP 或 NFT 的形式记录,再用作回馈的纽带和渠道,对于当前价值捕获集中在各大”Web2 平台“的粉丝经济而言会是巨大的范式转移,也会是电竞团队、粉丝所喜闻乐见的。

此外,我们看到传统商业和互联网企业在 NFT 领域进行着各种探索,NFT 逐渐成为用户管理的工具、连接用户的载体和纽带。品牌发行的 NFT 在用户钱包中,天然而微妙地实现了传统的买家与卖家、品牌与会员之间关系”升华“。举例而言,星巴克即将上线基于 NFT 平台的新会员系统——Starbucks Odyssey,除了提供会员免费饮品优惠等福利外,星巴克计划带给用户全新的 web3 体验,为会员系统增加更多可玩性,以用户拥有的 NFT 作为”标识“为其会员带来更多特殊别样的体验。我将其理解为一种会员体系的”范式升级“。传统营销手段中,想要提升可玩性、用户粘性并不存在技术难点,但一方面老旧的优惠福利花样难让用户产生新鲜感,NFT 平台使得会员体验整体翻新,未来几十年将的消费主力 Z 世代们也更愿意拥抱新兴事物,另一方面,NFT 平台(或其他品牌采用的 web3 会员系统)能使星巴克提供更多 Web3 体验,如游戏、NFT 徽章交易等,可以看到星巴克等众多品牌在原有产品领地(咖啡、鞋子、奢侈品等)的基础上,正在绘制更大的疆域版图,Web3 的窗口一旦打开,增强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带给会员很多美好想象的 NFT 会为品牌带来新的收入流。

另外一个 Web2 用户向 Web3 领域大迁徙的例子是各大社交软件头像的 NFT 化,Line、Reddit 等等社交工具纷纷在今年推出了 NFT Avatar 头像,刮起了类似当年 QQ 头像的一阵风。前 Redpoint 投资人 Tomaz Tunguz 曾发表过一篇文章《2022 年最成功的 web3 项目》,他提到 Reddit NFT 头像使用人数刚发行不久已经是 OpenSea 人数的两倍,Axie Infinity 用户的 10 倍,对于这种量级的用户教育本应耗费巨大成本,但在 Reddit 平台上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且创作活跃度高。

事实证明,我们在等待 Web3 现象级产品出现的时候,大批 web2 用户也在不断接受全世界 Web3 风潮给他们生活中带来的点点滴滴的变化。而 NFT 连接的小图片的强出圈性就是他独到的利器,围绕 NFT 的效用(Utility)逐渐被解锁和挖掘后,会使得连接 web3 世界的桥梁更加宽阔。

自去年下半年,NFT Boom 继 DeFi Summer 后成为业内又一大新叙事,对 NFT-Fi 的期待也是经常成为讨论热点。然而,这个“温点”尚未真正热起来。在思考背后的原因的同时,我也在提醒自己在推演上要警惕路径依赖,或许 NFT-Fi Summer 并不会像 DeFi Summer 一样为加密货币行业带来用户、资金的巨额增量,或许 NFT-Fi 最后在万众期待下被新的叙事代替。NFT 与 FT 本质上存在较多差异,DeFi 和 NFT-Fi 很难强行类比。中性的说法是,NFT 行业兴衰直接决定了 NFT-Fi 的存亡,悲观的说法是,若 NFT 行业支柱倒塌,NFT-Fi 市场容量天花板的缺陷会更加明显。

从当前市值和交易量来看,所有公链中,NFT 仍旧集中在以太坊上的蓝筹 PFP,即便有类似 Reddit 的 Avatar NFT 大举带入 web2 用户、有类似 Art Gobblers 的“艺术 +Tokenomics”社会试验、有大大小小 GameFi 资产用 NFT 形式发行和交易、有体育粉丝狂热的球员 NFT 卡,蓝筹 PFP NFT 仍旧占据了 NFT 交易量榜单。目前,运营较为成熟的 NFT-Fi 有交易市场赛道(含聚合器)、借贷赛道,其余碎片化协议、租赁协议等都仅是少数用户使用,没有成为主流 NFT 玩家使用的协议或产品,NFT 期货协议 NFTPerp 也是近期才上线。交易市场仍旧被 OpenSea、X2Y2、LooksRare、MagicEden 等占领,借贷赛道龙头有 NFTfi、BendDAO 等。从主流 NFT-Fi 协议生态来看,金融化的产品仍旧围绕现有的蓝筹 PFP 资产搭建,集中性较高带来的风险是,蓝筹 PFP 的崩坏会立刻影响下游 NFT-Fi 协议的生存。

今年我们也看到了比较多的 NFT-Fi 机枪池、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做市场服务的创业项目。它们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由于对标的市场集中度高,蓝筹 PFP 市场已经开始存量竞争,市场容量天花板使其未来业务发展受限。未来 NFT 市场格局如何我们很难预测,但可以明确的是在没有看到创新的品种或像蓝筹 PFP 一样强共识的 NFT 资产出现的情况下,大量 NFT 都是昙花一现,NFT-Fi 的作用也将会只是寥寥。

做投资,远见很重要。虽然在 NFT-Fi 领域,我们仍然像是在雾里看花,前方的路并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 NFT 本身承载了更多的非同质化的内容价值,比 FT 具备更强的文化和艺术属性,也更能够建立用户与冰冷晦涩的区块链代码世界之间的连结,用户在潜移默化中付出了更多的“情感成本”,也比因此比 FT 有更强的粘性和更丰富的生命力。总体而言,我依旧期待 NFT 市场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Jessica Shen 的主要关注领域:NFT-Fi、DAO 工具、DID 等

Jessica Shen 的过往文章(2022):

《BAYC 降价潮重现:全面分析 NFT 借贷龙头 BendDAO 的“危”与“机”》

《一览 2022 年 NFT 赛道发展》

Jessica Shen 的 Twitter:@Jessicashen6699

Lawrence Lee:来自周期的 beta 让人自大,自大到认为是自己能力创造的 alpha

2022 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崩溃”。

崩溃贯穿了 2022 年整年,从 Luna 开始,3AC、Celsius、Voyager、Blockfi、FTX 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而近期 Grayscale 表示因为安全原因而不提供比特币储备证明,则更像是来自周期的一种呼应:一切因他而始,是否也会因他而终?曾经甚嚣尘上的“华尔街机构进场带来 Crypto 永恒牛市”的叙事,随着机构们被披露的越来越多的匪夷所思的业余操作,也不再有人提起。

他们的迅速崩溃归因到最后,都只是一些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甚至任何一个高中生都可以明白的道理:

借新还旧并不是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商业模式;

不要使用超出能力限度之外的杠杆;

不要挪用他人资金;

DoKwon、ZhuSu 以及 SBF 都是聪明、勤奋、雄心勃勃的人,不然他们也很难在一个周期之内迅速积累大量的财富、声誉和地位;但是他们都犯下了简单幼稚而又无可挽回的错误 ,而让一切迅速散去。在我看来,虽然他们所犯的错误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失败可以归咎到同一个原因:

来自周期的 beta 会让人自大,自大到认为这些都是自己能力所带来的 alpha。

谨与各位 Web3er 共勉!

在我看来,引入大批量用户仍然是整个 web3 世界在下个周期的主要任务:

本轮周期中,Axie Infinity 和 Stepn 已经能够承载超百万人每天超过 20 分钟时间的沉浸,我们已经看到了 Web3 大迈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曙光。

因此,一方面,我会关注能够承载千万人链上生活的基础设施,包括中心化交易所、公链及 L2、金融基建(FT&NFT 的交易所和借贷、稳定币、预言机)、存储……这些在本轮牛熊之后都已经涌现出了稳固的领先者,而且很多业务都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和网络效应,所以会重点关注上述龙头的二级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会重点关注那些可能将更多用户引入 Web3 世界的应用。

我们回望过去,曾经引发大规模用户链上活跃的应用,无论是 17 年的 CryptoKittes、18 年的 Fomo 3D,到 19 年多条链上活跃的 Gambling Dapp, 到 21 年的 Axie Infinity 和 22 年的 StepN,我们可以发现,投资 / 投机性与成瘾性的结合是一以贯之的:

投资 / 投机性是人性最基础的需求之一,尤其对于仍处早期阶段的 Web3 行业,这仍然会是任何 dapp 吸引用户的核心动力。而成瘾性则是这些应用能够持续吸引用户的重要特质,也是非生产力类应用能吸引用户的根本原因。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非生产力类的 Web2 应用,都具有较强的成瘾性。

在未来的 1-2 年,我认为这一趋势仍会延续,所以我会关注具备一定成瘾性的泛娱乐赛道的应用,着重寻找其中能够具备某种投资 / 投机性的那些,他们最好具有精巧的多人博弈机制,以及清晰的价值传递。

Lawrence Lee 的主要关注领域:DeFi、游戏、NFT

Lawrence Lee 过往文章 (2022):

重新梳理 Polygon:以太坊扩容瑞士军刀的现状、未来增长点和估值分析

以太坊转 PoS 在即:Staking 赛道及代表项目深度解析

Lawrence Lee 的 Twitter:@flyinglittletoe

博博:持续追寻深度的游戏内容和体验

2021 的年底,我和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沉浸在刚刚过去的元宇宙热潮中,热烈地讨论着 2022 年的加密世界将会变得如何有趣,但也心怀隐忧:第一,流动性的收紧对加密世界的影响究竟几何?第二,这些元宇宙项目会不会无人问津?第三,简陋的游戏和复杂挖矿模型的组合还能走多远?2022 用一年的时间给了我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想趁此机会和读者们回顾 2022 年的三件事是:1.WETH 的“资不抵债” 2.Decentraland 的日活不足千人 3.GameFi 项目的交易总量大幅下滑

第一件事 WETH 的“资不抵债”

11 月底,光环加身的 FTX 和 SBF 也轰然倒下,恐慌情绪继续蔓延,WBTC 也出现了短暂的脱锚(WBTC 是由中心化的机构 BitGo 维护运作)。不久之后,WETH 也会资不抵债的消息悄悄开始流传。

我们知道,WETH 和 ETH 通过代码 1:1 兑换,完全去中心化,理论上来说没有脱锚的可能,也没有所谓基金维护,开发者和 KOL 们便开始纷纷恶搞,坚称此事千真万确,孙宇晨也忍不住加入其中,宣称要筹集 20 亿挽救并不存在的“WETH 基金会”。但部分不明真相的 KOL 见状都跟风发声,让用户迅速把 WETH 换回 ETH 避险;有些主流媒体也将这场恶搞当真,一本正经地将此事报道,似乎真的以为 WETH 资不抵债;惹得众人哭笑不得。

我的感想是:

首先,经历了从 Terra 到 FTX 的崩溃,FUD 的传播变得廉价。崩溃早期的传闻确实拯救了很多人,但是也导致了一有风吹草动,加密用户就成为了惊弓之鸟,媒体 /KOL 应该对这类信息的甄别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其次,加密用户的数量在增加,对技术类科普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虽然在日常使用中,用户只需要知道如何使用产品即可,但在加密世界这样的新兴领域,了解产品的运行逻辑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信息优势,并抓住属于自己的交易机会。

第二件事 Decentraland 的日活不足千人

今年 10 月,一则“Decentraland 日活用户不足千人”的新闻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时候我们回看 Otherside(猴地),Sandbox,Decentraland 三家元宇宙项目的土地 NFT,其交易量和市值已经拉开较大差距。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数据来源:Opensea.io(2022.12.26)

在元宇宙赛道上,先发优势带来的竞争壁垒已经不是核心竞争优势。能否在元宇宙中生产好的内容,成为了新的核心竞争力。

Sandbox 和 Decentraland 在内容生态上主要依赖自己设计的各种小游戏,以及和第三方 ip(尤其是来自圈外的各类 ip)合作,举办策展活动,其核心竞争力在项目的 BD 能力。其中 Sandbox 对游戏的设计更丰富一些。

Yuga Labs 除了 11 月正式官宣收购 10ktf 外,其社区生态亦非常活跃:当下较火的有 Mutant Cartel,Mutant Hounds 和 Applied Primate Experiment 等内容生态。上线初期,这些项目彼此之间会互相保持独立,各自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但早期通过隐藏的线索将彼此串联起来,在谜底揭晓时会给人恍然大悟的感觉。整个内容生态围绕 BAYC 品牌构建,有较强的一体性,仿佛在观看一部部游戏化的电影。其核心竞争力来自项目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社区成员的创造力。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 Yuga Labs 在内容生态上的解决方案,除了强大的开发团队外,充分调动了社区的潜力;当然,SEC 对 Yuga Labs 生态的监管依然是潜在的风险。并且,过高的预期也可能会导致元宇宙产品落地后不及预期的压力。

第三件事 GameFi 项目的交易总量大幅下滑

从一月份开始,GameFi 项目的交易总量便逐渐下滑至今。除了年初表现超预期的星鲨,以及开辟 X-To-Earn 新航道的 Stepn 外,其他项目均表现不够理想,Crypto Unicorn 游戏上线即崩盘,给 GameFi 玩家的残存热情浇了一盆冷水。

2022 年其他的一些思考

图片来源:https://www.footprint.network/@Footprint/GameFi(2022.12.26)

精巧的经济模型已经难以复现曾经的飞轮效应:当存量用户已经熟悉庞氏游戏的生命周期和规律,他们更倾向于根据代币的供需关系进行博弈,代币价格容易出现短期的暴涨暴跌,愿意长期持有资产的用户减少,最终导致项目的生命周期变短。

随着 Web3 游戏逐渐成熟,“好玩”在 Web3 游戏中的重要性占比会越来越高。大多数链游的可玩性一般,投资者和尝鲜者难以转化和留存为真实用户,用户总会有“如果我要追求好玩的话,为什么不去玩对应的传统游戏”的疑问。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许多传统游戏大厂开始进军 Web3 行业,我期待第一款以内容著称的 Web3 游戏正式落地,并引起圈外玩家的热议,而不再是“Axie Infinity 单日收入超越王者荣耀”这样昙花一现的自嗨。

因此,内容和体验的提升是未来 Web3 游戏和元宇宙项目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此建立强大的社区是项目保持成功的重要路径。

下轮周期,期待 Web3 游戏会继续蓬勃发展,并在多个维度获得进步:

生产端:更专业的从业者,更优质的内容,但也面临更多挑战

在一级市场中,更多传统游戏的从业者开始加入或创立 Web3 游戏团队,他们大多都有过在传统游戏行业成功构建产品的经验,并能为 Web3 行业引入更先进的游戏开发技术。

Beacon(一款地牢探险为主题的小游戏)证明了一款有趣的小游戏也可以在 Web3 跑起来。我们看到 Web3 里也有这样一群愿意花购买 3A 游戏的钱,去体验游戏乐趣和获得道具所有权的真实用户存在。当然,Beacon 的成功也不仅仅是内容的功劳,用户也对其后续的 NFT 和代币有不小的期待。但其出色的表现,势必能吸引许多游戏团队对 Web3 游戏的关注。

相比传统游戏,Web3 游戏团队除了需要打磨出好的游戏内容外,还要面对 Web3 的诸多挑战:不仅要面对 Web3 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的特点,而且需要对整个 Web3 市场和社区的运营有着清晰的认知,并在现阶段做好传统游戏用户与 Web3 用户的区分。

Web3 游戏团队对项目在 L1 的选择,资产的发行方式(是 Freemint,还是付费铸造,给哪些群体优先权),以及后续的市场计划,都要仔细考量,结合自身所需要的用户群体进行设计,尽可能多的在资产发行时就获得较好的初始流量,并逐渐过滤游戏资产的持有者为真实的游戏玩家。

与此同时,Web3 的 PFP 生态培养了一批强社区文化的用户群体,如果 Web3 的游戏项目方能拿出有诚意的产品,并对社区的 UGC 内容保持积极的开放和鼓励态度,我们可能会看到一批生命力极强且有高质量 UGC 内容的游戏产品。

消费端:用户数量增多,用户专业度提升

现阶段的 GameFi 产品真实玩家数量不足,经常出现游戏代币的持币人数超过玩家人数的情况。传统的游戏玩家和不少游戏从业者对 NFT 等 Web3 技术暂时持观望态度。

但随着 Web3 游戏体验的改善,真实玩家数量将有望显著提升。

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主流游戏平台和游戏厂家对 Web3 技术的采纳,看到游戏团队将 Web3 技术相对无感地接入游戏的构建中,并使用其他更容易被主流接受的名称来指代 Token,NFT 等 Web3 技术名词。

不同玩家对于游戏类型的喜好不同,对各种游戏类型的需求不同,应在开发游戏前对 Web3 用户作详细的评估。

产业格局:根据开发成本精细化

小成本游戏(例如,单个游戏 5M 成本及以下)

这类游戏画面质量不高,主要重视游戏玩法。团队往往深入社区,构建忠实的玩家群体,主要从游戏门票或出售道具中获得收入,对团队的精简,低成本,执行能力和营销能力要求高;这一类游戏应当是最早爆发的,它们需要积累几千名核心玩家构建社区,就能很好地收回成本并持续获得业务收入,其中能更好地将 Web3 与游戏结合的项目将更加脱颖而出。

中成本游戏(例如,单个游戏 5-20M 成本)

这类游戏对画面和游戏沉浸感有更高的要求,并能花一定的资源进行海外市场针对传统用户的推广,主要从出售和收取功能道具类,人物装饰等炫耀属性的物品中获得收入。这一类游戏是近年获得融资数量最多的,我更看好其中能在 Web3 游戏市场和传统游戏市场都能获得持续曝光的游戏产品。

大成本游戏(例如,单游戏 20M 成本以上)

这类游戏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和较大的开发团队,以及传统游戏行业的头部从业者进驻 Web3 建设,行业可能还需要时间探索业务模式,期待第一个高成本游戏的落地交付。

Web3 技术和游戏结合的优势:

游戏资产的所有权(只有你能支配你的资产)

资产的互操作性(资产无缝的跨平台使用)

DAO 的治理与游戏的深度结合

对玩家而言,将 DAO 的治理与游戏深度结合也能给游戏过程带来神奇的体验。小规模场景下的 DAO 治理能让团队资产的分配有更安全的解决方案;大的游戏设计上,DAO 的治理能让全体玩家对剧情的推动做出抉择;甚至可以在游戏中设计治理博弈的机制,例如在 MMORPG 中,玩家可以通过获得投票权,投票调整游戏的某些可变参数形成对己方有利的条件:例如调整不同地区资源的产出(我的矿场在君临城,我想让君临城的铁矿产出增加!),调整不同种族的能力强弱(我是龙族,我想要解锁变身能力!),调整不同阵营的势力范围(我是暗黑阵营,中立地区的土地归属本周给暗黑阵营!)等。

遗憾的是,目前我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游戏中,DAO 的治理仍然流于形式,并且没有设计出玩家可以深度参与的模式。但未来随着游戏内容的加深,我们有机会可以更多地看到这类游戏和 WEB3 技术的结合。

Web3 游戏的潜在投资方向:

Web3 游戏最核心的资源是优秀的内容开发团队,能够快速获得市场反馈的是玩法清晰的小成本游戏;对中成本游戏需要更好地综合其团队,营销能力,游戏产品的设计和交付能力,再进行投资决策。

其次是 Web3 游戏的分发渠道,Web3 游戏的分发渠道(如拥有有效流量的游戏发行平台,游戏公链,游戏公会,游戏社区,乃至长期活跃的游戏项目本身)和传统的游戏分发渠道都是重要的资源,能为小成本游戏团队提供初始流量和种子玩家。

还有 Web3 游戏的基础设施,例如能承载大量游戏用户交互需求的高性能 L1 和二层网络,保护游戏资产所有权的去中心化存储等。但应用层的选择较为自由,当确定一款或数款心仪的游戏会部署在某条链上时,再围绕这条链去布局也为时不晚。

写在最后:

经历了 2022,虽然 GameFi 这种游戏化的金融产品已不复往日的热闹,但我们仍见识过游戏化设计结合各类通证经济模型的潜力。DeFi Summer 留下了交易,借贷,稳定币发行平台,GameFi 让 NFT 的使用变得更加自然而然,将 NFT,代币和用户行为通过游戏化设计联系起来,加速了 NFT 交易市场和 NFTfi 的构建。

从长远来看,游戏化设计的加入可能对 Web3 发展的影响,如图形界面对计算机发展的影响一样深远。图形界面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使用门槛,而游戏化的设计给用户即时且生动的正反馈,让用户愿意探索使用更加复杂的产品,便于让 Web3 构建并运行更加庞大的系统。

尽管身处行业的熊市周期,我们仍然看到 Web3 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我也期待游戏应用能和 Web3 技术擦出更多的火花。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標籤: DAO Web3
上一篇:LUNC再涨18%!治理再减燃烧税 币安同意暂停销毁至明年3月 下一篇:2023加密展望:没有大师 只有周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