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失败将削弱加密行业,但尽管有 FUD,用户仍支持 CZ
在最近几天 Binance 出现多个坏消息后,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可能的崩盘。
自 FTX 倒闭以来,币安一直试图将自己定位为最后贷款人,建立了行业复苏计划。
批评者指出 FTX 的原生代币与 BNB 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存在显着差异。
Binance 目前正处于 FUD(恐惧、不确定、怀疑)的浪潮中,因为该交易所面临多重争议,包括可能的洗钱调查和自周末以来客户提款的急剧上升。随着财务状况不佳的谣言四起,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开始让整个行业感到担忧。
CZ的个人行为也引起了一些关注。在 12 月 7 日的一条推文中,CZ 将他们最近的储量证明报告称为“经审计的储量证明”。他还暗示这相当于“透明度”,尽管报告 既不透明也不是实际审计。有关用户提款增加和可能进行洗钱调查的报告只会加剧人们的担忧。
担心交易所崩溃的不仅仅是交易员和币安用户。该公司轻松成为业内最大的交易所,2021 年的交易量为 7.7 万亿美元, 过去 24 小时的交易量为 150 亿美元。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司倒闭的迹象,但人们正在谈论如果它倒闭会发生什么。而且看起来不太好。
币安“大到不能倒”吗?
2008 年,世界目睹了全球银行体系因一些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倒闭而几近崩溃。政府不得不介入救助他们,以阻止可能席卷整个经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感知到的必要性导致了“大到不能倒”这个词。
如果一家公司“太大而不能倒闭”,那么它的规模太大以至于它的倒闭会破坏经济。这是因为政府或周边行业认为,任何挽救公司的努力都比允许公司倒闭所造成的破坏更小。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破产,其资产被清算,剩下的数额将不足以偿还债务。
例如,如果这家公司是一家投资银行,那么它的客户几乎肯定无法从它那里取回他们的钱。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传染效应,使其他银行倒闭并引发重大经济危机。
就 Binance 而言,任何崩盘都不仅仅会威胁到用户存款。但由于其规模和中心地位,任何内爆都会威胁到整个行业的信心。许多散户投资者可能会完全害怕加密货币,而机构投资者会将他们的现金转移到更古老、更安全的行业。
币安不是一家银行,尽管它的行为像一家银行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像币安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不是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加密货币交易所并没有融入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这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了较小的系统性风险。
然而,由于他们持有数十亿美元的用户资金,他们的倒闭将对整个行业产生连锁反应。CZ 似乎对此表示赞赏,上个月曾短暂考虑过救助陷入困境的 FTX。
不久之后,币安提出了“行业复苏基金”。正如官方所称, 行业复苏计划 (IRI) 向并非因自身过错而面临困难的公司开放申请。令人担忧的是,这将币安定位为一种中央银行或最后贷款人。一种慈善的解释是,具有财务故障保险的行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Binance 只是想稳定一个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对他们有好处,对吧?
当然,一个不太看好的观点是,这种定位让币安本身看起来更稳固。毕竟,为什么一家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会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无论哪种方式,这都会使任何 Binance 崩溃变得更糟。如果崩盘,谁来救助币安?
从缺乏对更广泛经济的接触以及政客们对加密货币的明确混合意见来看,它可能不会成为z府。
“BNB 不是 FTT”币安捍卫者说
在随后的 Binance FUD 中,许多观察家对 Binance 的原生代币 Binance Coin (BNB) 和 FTX 代币 ( FTT ) 进行了非褒义的比较。自 11 月 27 日以来,BNB 对美元的价格下跌了约 13% 至 273 美元左右。
FTT 是最近被捕的 Sam Bankman-Fried 名誉扫地的交易所 FTX 发行的代币。该公司承诺提供一系列好处,并且有一段时间,代币是交易所的巨大收入来源。但外界不知道的是,FTX 人为地抬高了该代币的成本,然后将其用作贷款的抵押品。从本质上讲,使用假钱来获取真钱。只要投资者对 FTT 抱有信心,这种情况就会持续下去。
根据 CoinDesk 的 Ian Allison 11 月的报道,Binance 的 CZ 宣布将清算其账簿上的所有 FTT。这几乎以一己之力引发了 FTT 的大规模抛售,并 在 72 小时内从 FTX 提现了 60 亿美元。
然而,与 FTT 不同的是,BNB 不仅是一种交易所代币,还是币安智能链 ( BSC ) 的燃料代币。它不仅提供典型的交易所令牌实用程序,例如降低交易费用,而且还是世界第三大流行的第 1 层的核心令牌。它们不是等价物。与 FTT 不同的是,BNB 并不是以我们所知道的为抵押进行借贷的。在 FTX 崩溃后,CZ 自己 说:“永远不要使用你创建的代币作为抵押品。”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