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数字货币开启财富管理新格局
采用数字化技术的货币称为数字货币,人们一般把数字货币区分为法定数字货币和非法定加密数字货币。具有法定地位和公共属性、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和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构成法定数字货币,亦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商业化市场主体发行的数字货币,称为非法定加密数字货币,亦称私人数字货币,包括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从财富管理的视角来考察,数字货币的创新既是市场,又是工具,既有机遇,又有风险。
李礼辉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
第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支付普惠与清算升级。
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在65个国家或经济体中,60%的中央银行已在进行数字货币试验或概念验证。零售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主要定位于大众化的支付工具,可以补充或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具有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意愿。批发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主要定位于升级版的清算工具,可以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直接清算的场景,具有构建数字化金融中枢的意愿。
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或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称为“数字人民币”。一是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二是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兼容基于账户、基于准账户、基于价值等三种方式。三是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并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支付”。四是应用集中式和分布式混合技术架构,采用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应用可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构建多层次安全体系。五是可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执行有条件自动支付,支持业务模式创新。
第二,虚拟货币市场:投机性与去中介。
虚拟货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投机者。例如:韩国四大虚拟货币交易所统计显示,该国虚拟货币投资者高达581万,如无重复计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1%。问题在于,虚拟货币市场充斥着投机、欺诈和庞氏骗局。虚拟货币的账户相对集中,关键少数位于食物链顶端,有能力操纵市场,散户往往被“割韭菜”。2021年1—5月,比特币价格在突破6.5万美元高点后,一再崩盘,最低跌破3万美元;众多杠杆交易在暴涨暴跌中被强制平仓,爆仓资金累计超过100亿美元。以虚拟货币为主体的去中心化金融采用对等网络、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等技术,而不同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可以建立自动做市、自动清算机制,形成去中介的链上金融体系,可以脱离银行等金融中介。
在去中心化金融协议的应用中,开放的网络没有准入限制,局部透明的资金流便于交易方跟踪,非中央控制的交易可以拒绝监管者的管控和审查。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可匿名、可跨境、难管制,会成为资金非法流动和投机交易的工具。
第三,超主权数字货币:货币替代与金融独角兽。
脸书于2019年启动全球性数字货币Libra研发,2021年明确Libra将精简为Diem,基本架构是:
(1)单一锚定美元,将在美国运行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纳入美国监管范围,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互补;
(2)建立“公有链+联盟链”混合型网络,实现跨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3)应用可编程智能合约,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包括有条件支付;
(4)允许商户端自由切换其他支付服务,通过竞争来激励创新;
(5)27家创始会员包括Visa(维萨)、Master(万事达)、Uber(优步)等。
必须警惕的是,Diem的创始会员拥有20多亿的全球用户基础,一旦获得批准,Diem很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一是形成超越国家主权的“货币替代”。采用分布式对等架构的数字货币有可能穿透法定主权和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屏障,弱小国家容易成为货币替代的目标。二是形成超越商业银行的金融独角兽。从支付清算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投资、保险、资产交易等领域,全面争夺传统金融业务,成为跨国金融独角兽。三是可能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美国的国家实力领先世界。Diem数字货币系统的基本依托是美元,或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美国继续推进美元货币霸权的工具,有可能排斥数字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
如何抓住数字货币创新发展的机遇,开启财富管理的新格局?这里谈几点认识。
一是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将居于核心地位。打造全球最佳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中国的货币主权,保护中国的金融安全,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家实力。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架构,完善应用场景设计,完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确保数字人民币在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有必要策划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改善跨境支付环境是G20的积极主张,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有条件成为改善全球支付环境的主要工具。中国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试验领先全球,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力争主导地位,抓紧研发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功能,适应金融机构之间支付清算的需求,谋划建设数字化国际金融中心和数字化国际财富管理中心。
数字人民币自身的技术架构能够达到跨境使用的基本要求,但要实现相关国家和经济体之间无障碍、高流量的跨境支付,既涉及技术标准、技术平台的协调,也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汇兑安排、监管合作等诸多制度性、政策性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明确,将在充分尊重双方货币主权、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试点,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项要求,并与有关货币当局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及监管合作机制。
在全球数字金融制度建设中,中国应该主动参与并积极争取话语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统一标准。
二是建立管控去中心化金融的安全屏障。去中心化金融有可能穿透一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屏障和货币主权及地域金融监管边界。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热点,更是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热点。
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实行更高水平的经济开放、金融开放(包括资本市场开放),是基本国策;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底线。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分布式对等架构、去中心化架构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具备的及潜在的“颠覆性”性能,重点研究基于全新数字技术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穿透金融基础设施屏障的可能路径,研究技术对策和政策预案,构建数字金融安全屏障。
三是建立穿透式数字金融监管。数字化技术创新正在改变金融服务模式,逐渐形成交互、交叉、交集的金融新业态。例如,数字资产市场将是财富管理市场的主体,既包括数字化的金融资产,也包括资产化的专利数据、著作数据,既有所有权的交易,又有收益权的交易。数字资产市场将形成一个资产所有者、投资者、产权登记、产权认证、金融中介、监管机构、税务机构、仲裁机构等多方交集的复杂架构。
金融创新呼唤监管创新。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建共享,可以对多方数据进行快速解耦合组合,可以共享多方监管数据,可以执行一致化的合规标准,应该覆盖所有的金融机构,应该穿透不同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复杂、耗费资源的现场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和被监管成本。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