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ETHCC上Vitalik的演讲(注解版)
话说对于比较重要的以太坊生态会议,Vitalik一定会出现,并且带来以太坊的进度公布。
这不,在ETHCC上,Vitalik的演讲就又带来了一些新词新事。
因此,本文综合了Vitalik演讲中提到的内容,并做注解,帮助大家理解以太坊未来。
首先,目前以太坊是处在合并前的测试阶段,以太坊合并测试网已经有了90%的进展,不过后续还需要的时间依旧成迷,我们先静待9月。
接下来,请看演讲内容:
1.合并(Merge)不是以太坊的最终目的地,发展路径是:Merge、Surge、Verge
注:Merge是合并,即从 POW 转移到 POS,目前仍在测试中,合并时,运行信标链节点的验证者会运行执行客户端,将原以太坊1.0链以新的执行层节点支撑,以太坊1.0链将变成执行层,未来会发展为分片之一。而信标链成为共识层,主导账本一致性,在预想中,应用操作的gas费会归于执行层节点。
Surge是指引入分片,也就是合并后以太坊的下一步,进行分片结构的搭建,最终目标是拥有64个分片同时运作,这样的思路中途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比如分片间通信、共识等。此前的预测是DApp部署的时候要考虑部署在哪个分片中,因为不同分片之间数据同步会影响DApp。分片节点,预测会如合并的操作类似,在众多以太坊验证者中推广部署执行层客户端,扩大分片可分配的节点数量,然后调整算法和实际实践操作。计划完成时间为2023年。
Verge是指Verkle树的技术引入,其目标是帮助优化以太坊存储并帮助减少节点大小。区块链的数据结构几乎全部使用Merkle树,就是二叉树的数据结构,数据都填充在一个二叉树里,Verkle树相比Merkle树,存储相同大小数据,空间占用更小,在此前Vitalik的文章中,数据对比显示为,如果一个树包含 10 亿条数据,在传统的二叉 Merkle 树中进行证明将需要大约 1 KB,在 Verkle 树中,此证明将少于150B。
2. 最终会停止对协议的修改,并利用L2来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增加更多功能。L1是为了安全和可依赖性,L2是为了快速迭代并执行。
注:这是未来很理想的状态,以太坊的1层在达到权益证明共识运作正常后,就不会有很大的更新,因为以太坊庞大的规模,未来会求稳,而非不断优化。那更多可做的事情,就会导入L2。L2的链相比以太坊,都是船小好掉头。
3.需要短期的痛苦,长期的收益
注:目前看,应该是说在到合并、分片等计划前,都算是短期,这个阶段下会承受延期、gas费高、交易不顺畅等痛苦,而这是为了未来对生态有意,是大话无疑了。
5.禁止SELFSESTRUCT
注:SELFSESTRUCT是合约的一个操作码,该操作码可以执行合约的存储树删除,也意味着这个操作码会被引导为危险性的一个隐患。其代表着当一个合约可以将存储树的数据删除后在原存储位置重建数据。此前Vitalik曾发文说明,这个操作码的存在对于以太坊来说是弊大于利,功能上看其本身是为了提高合约gas的利用率和合约的合理性,但其可以删除存储树的功能,就意味着要多对缓存有新的规则,增加了合约的复杂性,还具有一些安全风险,所以建议直接移除。
5.EIP-4444
注:EIP-4444 是把HISTORY_PRUNE_EPOCHS 设为 82125 个 epoch (即信标链上 1 年),也就是使执行层客户端存储的历史数据期限为1年。以太坊客户端目前存储着约350 GB 的历史数据,但对于验证效率来说,很多是无用数据,所以这样修订后,可以大大降低节点接入门槛。
6. 易于使用的轻客户端,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运行它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较小规模的去中心化矿池轻松地在以太坊中入股、更轻的硬件上运行全节点。
注:这一个方向可以称为全面的便捷性,轻客户端是查询以太坊链上信息的必要工具,即是应用以太坊的必要工具。而可以入股以太坊,即参与以太坊节点共识和执行,这也是为了分片和未来以太坊网络稳定性做准备。更轻便的硬件运行节点,达成的是一样的效果。
7.
长远目标:
让以太坊具有量子抗性
如果zkEVM运行良好,在基础层中制作txn空间,使汇总成本降低。
注:这个部分,似乎都是有创新性的挑战,抗量子的能力,其要从算法和算力上具体实践,目前无法做评论,似乎Vitalik是想彻底打消以太坊可以被攻破的潜在威胁。而对于在基础层增加交易空间,是以数据可用性为切入点的尝试,这就像是以太坊目前一个块里打包的数据空间是有限的,这是限制承载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改进数据空间,就是必要的,目前已经有EIP提出将数据可用性空间从1M提升到2M,未来提升会更多,第一步的尝试会在合并后的分片过程中尝试更新,可以静待这个更新,来看看以太坊究竟能不能改变区块链的历史难题。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