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矿工的麻烦会引发比特币价格的“死亡螺旋”吗?
比特币矿工的强制抛售引发了对 BTC 价格的担忧,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对 BTC 日益增长的兴趣是长期的积极因素。
@PricedinBTC 于 7 月 9 日发布的关于美国“开采比特币的成本”的帖子引起了加密社区的关注,尤其是考虑到 BTC 矿工最近的头条新闻。加密熊市和不断增长的能源成本给采矿业带来了一场完美风暴,这导致一些公司裁员,而另一些公司则推迟了所有资本支出。一些人甚至提出了对比特币矿工陷入“死亡螺旋”的担忧。
然而,在美国运营的专业矿业公司 Arthur Mining 的首席执行官 Raymond Nasser 告诉 Cointelegraph,他们的利润率与@PricedinBTC 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
Arthur Mining 目前的产能为 25 兆瓦 (MW),公司专注于环保能源。一开始,人们可能会忽略他们的数字,因为像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 这样的上市公司拥有 300 兆瓦的发电厂,但这些公司依赖于传统的电网能源——即使一部分电力来自水力发电厂。
为了实现最佳的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实践,较小规模的采矿作业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被低估的火炬和滞留天然气。他们的秘诀是移动比特币采矿设施,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它利用更环保、更高效和更有利可图的能源。
关于矿工 16,000 美元的生产成本,纳赛尔说:
“这些图表非常主观。业内最大的新项目正在寻找离网解决方案,而这张图表代表了城市地区使用的一些最昂贵的并网能源成本。我们的综合能源成本低于美国两个不同州的 0.02 美元千瓦时。”
过去一年电费翻了一番
QuickElectricity的数据显示,从 2022 年 3 月起,美国爱达荷州、犹他州、弗吉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内华达州、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商业电力成本从 0.08 美元到 0.09 美元不等,公众号,币胜。
比特币网络的优势之一是它优先考虑效率,这意味着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过程将始终寻求最低的运营成本并转向这一点。ASIC 采矿设备是移动的,但更重要的是,还有其他能源的可选性。例如,这些机器可以安装在集装箱中,运送到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结构,并与振荡电源一起工作。
迄今为止,总部位于加拿大的比特币采矿数据中心制造商 Upstream Data 为天然气建造便携式比特币采矿设备和基础设施,而无需任何管道或中游设施。在部署了 180 多个这样的数据中心之后,这项活动正在成为主流变得越来越明显。
今年早些时候,CNBC探讨了如何在比特币开采过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迄今为止,天然气比特币开采公司 Giga Energy Solutions 已与 20 多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交易,其中四家是公开交易的。
更高的利率和比特币的崩溃正在伤害 BTC 矿工
不管能源如何,矿工们一直在努力解决他们的资产负债表问题。除了比特币价格下跌的影响外,融资一直是整个行业的主要障碍。Cointelegraph 7 月 7 日的一份报告调查了工业规模的比特币矿工如何欠下约 40 亿美元的贷款,一些人被迫清算其持有的 BTC 以支付资本和运营成本。
但并非每家矿业公司都能获得传统的长期银行融资。因此,这些公司通过提供他们的矿工和基础设施作为抵押品,创造了一个风险更高的债务结构。随着比特币价格暴跌,采矿设备价格也随之暴跌,进而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恶化了他们的融资条件。
Blockware Solutions 分析师 Rich Ferolo在 6 月 28 日向 Cointelegraph 表达了他的担忧:
“对于 s17s [ASIC 矿工],每千瓦 0.07 美元,BTC 需要在 18,000 美元左右...... 你会看到很多投降、破产和过剩的机器……更多的是适者生存。”
根据纳赛尔:
“我们一直通过每周立即再投资或清算我们的比特币余额来减轻我们的凸性风险。我们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凭借 70% 以上的 ebitdas 和高效率,过度贪婪地持有比特币储备可能会破坏你的运营并让你付出代价工作,就像我们在过去一个月看到的那样”。
采矿业存在问题,但影响有限
该行业显然存在问题,但这可能只是其起步阶段的反映。尽管如此,矿工出售的比特币数量超过了过去几个月的开采量,这可能会对 BTC 的价格造成额外压力。
这种永无止境的循环强化了“死亡螺旋”理论,但这种过于简单化的做法并没有考虑到矿工只是简单地将他们的机器关闭到某个价格阈值以下,并且许多人将定位到电力成本更便宜的地区,甚至寻找可再生能源的选择。
尽管随着网络变得不那么安全,挖矿活动减少实际上会带来短期风险,但这种风险被夸大了,因为比特币的难度调整增加了运营矿工的盈利能力。简而言之,比特币挖矿业务不会对比特币价格构成系统性风险。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