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效应对于NFT而言是否不可或缺?
随着熊市深度的下潜,如今的NFT市场已经远不如年初时那般活跃。许多项目方也因为市场的走势推迟了NFT的发行计划。可即便如此,浏览交易市场我们依旧可以发现有些项目的价格仍然坚挺且高不可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FT市场的龙头项目BAYC,作为NFT赛道当之无愧的龙头项目,BAYC即便在此时的行情下也仍有接近100个ETH的惊人地板价。
这不禁令我们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在推动这些NFT的价格到达如此的高位呢?
想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加密市场项目价值的构成要素。
NFT的实体价值
某个项目在市场上价格的表现,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结于两大因素:
1、项目的实体价值
2、项目的共识价值
所谓项目的实体价值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项目的基本面价值(不同于传统投资市场的基本面),其包括项目的资产状况、负债情况、损益情况等。而带入加密市场的语境中,还需要再增加几个标准,如融资情况(主要看投资方是何方神圣)、团队情况(经验、能力和信誉度)、解决的问题(潜在价值空间)、经济模型等。在这些标准的综合运作之下,将会影响项目的实际估值。
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判断,我们可以以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窥见一个项目的整体生态架构,从而对项目的实际价值有个相对客观的判断。
但说到这里,许多人会觉得仅通过上述的指标已经可以对一个项目拥有相当全面的认识,且这些指标相对务实,因此对于其他较为空中楼阁的方面就无需深究了。
但实际而言却并非如此,人们对于能轻易捕捉到的东西往往兴趣寥寥,反而对于难以把握的部分才容易深陷其中。而从实际的市场案例出发,仅靠基本面的评估许多问题是无法得到解释的。
就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BAYC,在其项目的前期阶段如果仅从其基本面出发进行剖析,我们大概率会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个垃圾项目(没有冒犯之意)。甚至在其初期的网站上,项目方自己都自嘲为旁氏。可其日后的发展是谁也预料不到的,如果仅做基本面分析也将意味着我们会为自己的傲慢付出踏空的代价。
所以我们不禁再次发问,那些缺乏实体价值的项目,究竟是什么在推动其价格的攀升呢?
NFT的共识价值
Web2世界的偏见者在谈及加密市场之时总喜欢拿出这么一套说辞:加密货币不过是庞氏骗局罢了,本质就是炒空气的击鼓传花游戏,跑得快的吃肉,跑得慢的吃屎。
这种说法看似正确,实际却是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势。对此,我只想问一个问题,究竟是谁规定只有实体资产才具有价值?
众所周知,黄金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保值的一般等价物之一,但实际上其在日常生产中除了作为奢侈品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使用价值(这种特性像极了加密货币)。它不像食物一样可以食用;也不像房产一样可以居住;仅做饰品的话,也有大量更好的材质可以取代。那究竟是什么赋予了黄金如此稳固的价值意义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共识。
换言之,是大多数人认为黄金有价值,或者说习惯以黄金衡量价值,黄金才有价值的。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几千、上百万年,人类发现了另一种与黄金相似、同样性质稳定、储量有限、易于储藏的资源,那黄金是否还会当仁不让的成为价值储藏的不二之选呢?
而关于共识,黄金并不是唯一的例子。我们目前工作的公司以及所在国家的政府本质都是多数人共识凝聚的产物,如果大家不相信或不遵守法律或规定,它们顷刻之间就将土崩瓦解。但实际上它们却在被广泛的使用。
在这些东西摆在眼前的情况下,再说什么因为没有实体,就缺乏价值就是庞氏骗局,恐怕就难免有点掩耳盗铃了(况且加密货币对于财产重新分配以及制度重建的价值也不应该被忽视)。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对于缺乏实体价值的项目,推动其价格攀升的无疑就是共识了。
共识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某个项目既可能因为实体价值相当之高得到人们的共识,比如石油等自然资源;也有可能因为情绪上的共鸣而得到共识,比如mfers以及一系列meme项目;抑或是由于利益的实现以及从众心理等。
而BAYC前期共识的获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名人效应。
BAYC的名人效应
BAYC上线于2021年5月,起始发售价格为0.08个ETH。与绝大多数项目一样,其在刚发售时也是无人问津,直到NFT大佬Pranksy批量购入BAYC后这种局面才发生了改变。
BAYC团队明显相当有能力,在第一波热度之后,他们没有放过这次机会,紧随其后便开始了空投发放、组织线下聚会等一系列活动,BAYC也因此被赋予了一层社交层面的意义,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欧美社交圈的潮流。
后续,越来越多的名人开始关注和购买BAYC,如NBA球星斯蒂芬库里花费18万美元购买了一只BAYC,并作为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再比如波场的创始人孙宇晨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只BAYC,引爆了整个加密市场。
伴随着这些接连不断刷新认知的热度,BAYC的价格也一次次被抬高,其代表的社交圈也随着其地板价的攀升越来越高端。时至今日,BAYC已经成为加密市场顶尖社交圈的名片。
NFT是否需要名人效应?
目前的绝大多数NFT仍是基于以太坊构建的,其初始发售价格通常需要几百美元。一张图片数百美元的价格如果作为单纯的消费品,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难以接受的。但NFT市场的迅猛发展却一反这一常识。对此或许只有一种解释——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NFT并非是单纯的消费品,而更倾向于投资理财产品的性质。
基于这个逻辑出发,名人效应对于目前的NFT市场来说,不仅不是无关紧要,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就NFT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实在很难说它是一种合格的投资理财产品。其流动性极差(除去蓝筹NFT),缺乏合理有效的估价机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相当粗犷,但接连不断的造富神话却还是令人趋之若鹜,毕竟利益是最大的共识。
不过,收益高的同时风险大也是必然的,因此人们内心是渴望受到确定性的指引的。而有需求就有市场,人们需要指引,名人们就来了。
在大众眼中,名人是凝聚了大量社会财富、信息,甚至智慧的群体,因此名人参与或者背书的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自然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大的盈利可能性)。而这种内心取向将会凝聚起新的共识,驱使人们购买NFT,并自发宣传,从而抬高币价,提升热度,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从本质而言,NFT市场就是一场流量和热度的游戏,而名人本身就自带大量流量,因而就算从理性角度出发,追随名人的脚步进行NFT投资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DYOR。而DYOR的内容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及的项目的实体价值层面。
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是否具有名人效应甚至可以作为我们对于项目评估的一大指标。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个指标的作用由于NFT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被过分扩大了,甚至有人会利用这种心理在市场收割散户。
因而如果想进一步释放出NFT市场的潜力,基础设施的完善恐怕是必由之举,而如今我们身处的熊市就是个好机会,大量机构也开始了基础设施层面的布局。相信在长期的积淀之下,名人效应的作用将会回归合适的阙值,而NFT市场也将在下轮牛市迎来新的爆发。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