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反驳加密货币嘲讽者?
厌倦了无知的专家和朋友们挖空心思地谈论为什么加密货币是一个骗局的老话题?请拿出这份文件。
他们回来了。随着加密货币熊市的恶化,仇视者再次出来讥讽这个他们长期以来坚持认为不过是过度炒作的骗局的行业。资深的加密货币用户曾经看过这部电影。它发生在2010年、2014年、2018年,现在也在发生。媒体专家和临时观察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加密货币一无所知都在拿出同样的陈词滥调,说他们一直都是对的。
在Decrypt,我们报道加密行业的好的、坏的和丑的,我们是第一个承认最近有很多丑文。但是,我们相信加密货币是迷人的,并将继续存在,随着最近一连串庆祝崩溃的嘲讽性头条新闻的出现,这一切又似曾相识。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在这里提供了帮助。下一次,当一个 "专家 "在晚宴上开始大谈特谈为什么加密货币只不过是一个针对傻瓜的骗局时,请让他们看看这些反驳。把它打印出来。折叠起来,放在你的钱包里,作为餐垫使用。
"加密货币是一个大的庞氏骗局。只有当有足够多的傻瓜来购买更多的代币时,代币才会上涨。"
反驳:一些代币项目和shit币是类似庞氏骗局的吗?当然是。但你也可以对许多交易清淡的股票和其他高风险投资说同样的话。在比特币和其他顶级代币(如以太坊和XRP)十几年的价格历史中,它们的价值从来没有归零--这就是庞氏骗局的情况。相反,每一种都从多个熊市周期中恢复过来,超过了以前的高点。
"加密货币没有内在的价值,与法定货币不同,加密货币没有任何支持。"
反驳:自从美元在1971年脱离金本位以来,美元也没有任何东西支持。比特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背后技术的使用。而合法的加密货币项目得到了大型和不断增长的在线社区的支持,这些社区的财富和影响力现在超过了一些小国家。
"加密货币并不安全,人们账户不断被黑。"
反驳:黑客攻击发生在人们成为网络钓鱼诈骗的受害者,并给予他们的钱包访问权,就像加密货币以外的tradfi中的类似诈骗。使用Coinbase或Gemini或FTX等安全平台的新手和加密货币新人没有因欺诈而损失一分钱。
"比特币是在2008年发明的,但却未能实现大规模采用。"
反驳:互联网是在1969年发明的,而第一次消费者网络热潮--网络崩溃之前的热潮--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发生。到1995年,互联网上只有4000万人。比特币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亿的用户。移动网络、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加密货币人士称之为Web2)直到2007年iPhone的诞生才真正发生。那是网络发展的18年,比特币只有13年的历史。
"加密货币是为犯罪分子准备的。"
反驳:百元大钞或礼品卡也是如此,这两种东西都受到贩毒集团的欢迎。虽然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已经成为某些类型的犯罪,特别是勒索软件最喜欢的支付方式,但犯罪交易的数量占整个加密货币活动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且每年都在缩小。此外,执法部门最近在多个场合完成了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追踪并追回了被盗的加密货币。
"区块链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好处。"
反驳:只要有东西可以通过去中心化得到改善或变得更有效率,区块链应用就很有用,比如银行使用的古老软件--这就是为什么连银行都在测试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已经成为技术栈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还是不能用比特币买我的那杯咖啡。"
反驳:比特币确实还没有作为一种日常支付机制流行起来。这种货币仍然不稳定,即使是小额的加密货币支付--包括一杯咖啡--也会引发纳税义务。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支付仍然没有准备好进入黄金时代。但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在支付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如USDC、Lighting等非易失性稳定币,以及其他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支付轨道,国会的未决法案提议对200美元以下的加密货币交易免税。
"加密货币正在杀死地球。"
反驳:比特币的能源密集型设计并不代表绝大多数的区块链,这些区块链采用了一种叫做 "权益证明 "的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以太坊向权益证明的迁移将在秋季完成。而且,比特币矿工正越来越多地承认需要从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向太阳能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
"Web3很笨重,太难用了"
反驳:与Instagram或PayPal等熟悉的应用程序相比,OpenSea或MetaMask等突出的Web3服务可能会感觉很笨拙或复杂。至于游戏--Web3有可能成为一个自然适合的领域--最突出的加密货币游戏(如Axie Infinity)是简单的事务,优先考虑兜售代币而不是乐趣。因此,Web3还不便捷,是最有效的挥之不去的批评。但好消息是加密货币领域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Web3的建设者正确地指出,该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后端基础设施,而不是用户体验。现在,基础设施已经到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新的工具专注于用户体验。当下一次加密货币热潮到来时,Web3设计将可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