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云计算玩家
元宇宙在近期得到了市场的重点关注。许多企业都纷纷布局了元宇宙的相关技术,例如硬件接口、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领域。那么元宇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云计算如今有哪些玩家?云计算如何影响元宇宙呢?
云计算整体市场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电脑各种终端和其他设备,使用服务商提供的电脑基建作计算和资源。
2021年第四季度各企业云计算份额
来源:Statista
虚拟世界的运行离不开强大的运算能力,云计算会因为人们持续建设元宇宙而得到十足的发展。元宇宙的数据量爆发导致算力需求激增,云计算被认为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依靠普通百姓的计算机设备来运行元宇宙庞大的代码是不现实的,而云计算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朱永磊表示,元宇宙背后或仍然是基于云计算的架构。无论元宇宙是否会去中心化,都需要庞大的、基本的、计算的基础设施。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预测,到2026年,有25%的人将每天至少花一小时在虚拟世界中工作、购物、教育、社交或娱乐。彭博社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可达8000亿美元。而市场的持续扩大也势必会提高人们对于云计算的需求。
连接进入元宇宙中,我们需要输入“参数”,即前往哪里,下哪些指令等等,就好比打游戏敲键盘输入指令。人们进入元宇宙中所输入的参数远比敲键盘所产生的的指令要复杂许多,传感设备采集我们的“输入参数”,丢到云端中进行运算再转换成元宇宙能理解的参数,从而让元宇宙里虚拟化的我们能够动起来或是下指令。
传达完了指令,接下来是元宇宙的建模部分。元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建筑等都是虚拟化的,这涉及到了建模的部分。英伟达曾经在其线上GTC大会中穿插了几秒“假的”黄仁勋以及背景。需要30多位工作人员先使用RTX光线追踪技术扫描黄仁勋,拍摄几千张各种角度的黄仁勋以及厨房照片,在英伟达开发的虚拟协作平台Omniverse中建模“厨房”,最后通过AI结合,以假乱真。仅仅只是搭建一个厨房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来生成以及模拟,更何况是一个世界。想要搭建一个逼真且庞大的元宇宙世界,就需要强大的云技术来支持强大的模拟能力。
人类连接进元宇宙需要得到一定的“反馈”,云技术经过一定的运算之后再把“反馈”传回给我们手边的设备,从而给予我们一定的感知反馈。
如果缺乏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元宇宙只是美好的“空中楼阁”。元宇宙需要建立在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上。作为起步最早的国家,美国云集了众多优质的云计算科技公司,亚马逊、微软、谷歌三大云计算巨头占据了全球63%的市场份额。中国是云计算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位列国内市场前三。
云计算如何影响元宇宙?
首先是让人们能够轻易访问元宇宙。只需要有网络,尚可的硬件设备既可以链接进入元宇宙,体验元宇宙。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光纤网络,它使合作和交流项目成为可能,即使是相隔大洋彼端的两个国家。这是因为很多项目都是基于云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在云上构建产品和服务来增加公众对它们的访问。元宇宙是许多技术的一体化聚合,得益于云无限和快速的吞吐量,可以将单个技术组合成融合技术。
其次是非常少的宕机。如今我们使用电脑主要根据电脑的性能。如果电脑性能差一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面临宕机的可能性。而考虑到元宇宙的复杂,我们只能够通过云计算来连接元宇宙,不可能依靠硬件的好坏。元宇宙一般上都会要求7天24小时的无间断运转和服务器的零宕机。云厂商可以提供可靠的无线连接和信号传输服务,以及元宇宙的VR和AR集成。
再来则是用户体验上的升级。企业可以确保元宇宙的和谐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包括:一致的高性能数据计算、服务器低延迟、安全性、易用性和高效协作。游戏体验最重要的是游戏的流畅度,毕竟没有人喜欢体验一个不顺滑的游戏。而云计算可以降低元宇宙游戏的延迟感。
亚马逊
亚马逊是云计算行业的开创者以及如今的领先者,引领云计算技术发展方向。亚马逊2006年在AWS(Amazon Web Services)上增加云计算服务,此后不断投入资源发展云计算业务,公司每年举办re:Invent全球大会发布年度新产品,在相当程度上引领了云计算行业的发展。例如亚马逊于2013年发布实时流式数据服务Amazon Kinesis,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2014年发布业界首个无代码函数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成为业内发展的主流方向;2018年发布Amazon Outposts,将云能力延伸到本地,成为亚马逊云科技重塑混合云的关键一环。
亚马逊云服务页面
在元宇宙方面,亚马逊更聚焦于技术底层的能力建设。2021年是元宇宙的元年,在2021年亚马云科技 re:Invent 全球大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张文翊表示,亚马逊认为元宇宙一定是云计算可以大量赋能的一个领域。元宇宙本身需要的就是计算、存储、机器学习等,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
目前亚马逊以云为核心形成较为丰富的元宇宙开发工具矩阵。例如亚马逊与Meta、Epic games等公司展开深度合作,为其提供云计算服务支持。Meta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计算服务来加速 Meta AI 部门人工智能项目的研发工作。未来亚马逊与Meta双方将合作帮助客户提高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深度学习计算框架PyTorch的性能,并助力开发人员加速构建、训练、部署与运行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模型的机制。而《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 Games则是将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放在亚马逊云计算服务上进行运算。
除了上述服务,亚马逊也推出Amazon 物联网数字孪生,让开发人员更加轻松、快捷地创建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如楼宇、工厂、工业设备和生产线。数字孪生是物理系统的虚拟映射,可根据其所代表的现实世界对象的结构、状态和行为定期更新。Amazon 物联网数字孪生可以让开发人员更加轻松的汇集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知识图谱,对现实世界环境进行建模。客户可以通过Amazon 物联网数字孪生,使用数字孪生来构建反映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提高运营效率并减少停机时间。开发人员可以将Amazon 物联网数字孪生连接到设备传感器、视频源和业务应用程序等数据源,快速开始构建设备、装置和流程的数字孪生。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无论是在数字世界里面建模,还是与之互动,都离不开机器学习在背后支撑。未来,所有数据都将在云上,不管用什么样的设备、有多少设备,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云上都有一个专属空间,所有的计算负载可能都在云上发生,这样的未来新世界离我们已不再遥远。与此同时,元宇宙的世界必然会产生超级大的数据量,这些数据都离不开底层平台,而云一定是最佳的平台。
阿里云
根据Statista的数据,目前阿里云是全球第四、中国第一的云服务商。基于营收规模计算,2021年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为6%。在中国市场,2020年阿里云在公有云Iaas市场中的份额为37.9%,远高于腾讯云(11.2%)、华为云(10.9%),是行业内第一的云服务商,且领先优势较为明显。
国内2021年公有云市场份额
来源:IDC中国
阿里云主要服务的对象主要以国内为主。根据官网数据显示,阿里云基础设施目前已面向全球四大洲,开服运营25个公共云地域、80个可用区,此外还拥有4个金融云、政务云专属地域,其中中国共有56个可用区。
在元宇宙云计算方面,阿里云以飞天云操作系统为核心,向上打造云钉一体的软件服务,例如面向磐久服务器的龙蜥操作系统、自研数据库PolarDB、集大数据+AI一体化的平台“阿里灵杰”等,提高云的易用性。硬件方面,则是自研倚天-含光-玄铁系列芯片、磐久自研服务器系列以及更清洁高效能的数据中心,打造以云为基础的硬件体系,未来能够为元宇宙云计算此领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在应用方面,目前阿里云已经针对云游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许多企业例如吉比特、游族网络、心动公司、米哈游等游戏公司都使用了阿里云的云计算服务。云游戏是元宇宙的其中一个内容形态。未来元宇宙的大量运算也都会在云端完成运算,阿里云目前可以说是提早部署了相关的领域。
微软
微软旗下的Azure在云计算市场中排行第二,仅次于亚马逊的AWS。微软Azure也有为元宇宙推出相关的服务。
微软Azure目前推出的服务主要是面向企业的。2021年8月,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Inspire上发布了企业元宇宙(Enterprise Metaverse)解决方案(微软也将其称为元宇宙堆栈)。通过微软HoloLens、Mesh、Azure云、Azure 数字孪生等帮助企业客户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
微软的企业元宇宙技术堆栈具体包括:Azure IoT、Azure数字孪生、Azure地图、Azure Synapse分析、Azure人工智能&自动化系统、Microsoft Power平台、Microsoft Mesh和全息镜头。
Nadella表示,元宇宙堆栈是为了融合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而创建出来的基础设施堆栈的新层。该平台融汇了物联网、数字孪生和混合现实。基于微软的元宇宙堆栈,用户可以从数字孪生开始,建立一个丰富的物理或逻辑数字模型,无论是资产、产品还是复杂环境,都能跨越人、地、物及其相互作用。数字孪生实时绑定物理世界,用户可以使用混合现实,监视环境并在其中协作。用户也可以运行模拟,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来分析和预测未来状态。
微软表示,如今玛氏食品和埃森哲已经在使用微软的元宇宙堆栈,通过复杂的数字模拟,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和优化生产。在法国,政府人员求助于微软的合作伙伴Cosmo Tech和SystemaX,来建模和模拟一个地区的增长。他们使用Azure数字孪生和我们的数据和分析服务,确定应将新资源部署在何处,以及它们会对地区电网产生什么影响。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