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T 会成为算法稳定币的末日吗?
曾经拥有 180 亿美元市值的稳定币UST现在的交易价格不到 20 美分,与美元严重脱钩。Terraform Labs 部署了价值约 30 亿美元的比特币,向市场大量注入了 UST 的姊妹代币 LUNA 。然而这些都以失败告终,甚至Terraform Labs 首席执行官 Do Kwon 也表示,无法挽救曾经的网络。
所有这些都为该行业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有算法稳定币都会走向终结吗?是否应该制定法规来防止类似的灾难发生?
Jonathan Wu 是第 2 层网络 Aztec Network 的增长主管,他认为这并不是算法稳定币的末日。
他在“Unchained”播客节目中说道,“算法稳定币是圣杯。你想想抵押不足的算法稳定币是什么,它就是凭空印钱。在我看来,总会有资本追逐这个梦想”。
稳定币对于消除加密货币的波动性是必要的,如果有成本更低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人们会尝试。
基本上有两种稳定币模式:抵押和非抵押。像 USDC 或 Tether 这样的抵押稳定币在银行账户等资产中保留了货币或债券等金融储备,以确保持有者在某个时候可以将它们兑换成实际货币。
算法稳定币试图通过其他金融手段来维持他们的挂钩。UST 使用了一个链上赎回工具和一个相关的代币 LUNA,根据不断变化的供需来支撑 UST 的价值。随着 UST 兑美元汇率上涨或下跌,LUNA 被烧毁或铸造。
这样做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加密原生”美元——具有区块链的所有好处,比如抵抗审查,比完全或部分抵押更便宜。
Jonathan Wu将其与由 MakerDAO 维护的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DAI进行了比较,该稳定币持有超额抵押的加密货币储备,使用成本为 2 美元。
他说,“现在,如果我是风险投资家或资本提供者,我正在研究这个,我想说的是,我可以创建一个资本效率高 10 倍的货币体系。我愿意一次又一次地追逐这个梦想”。
广泛的风险
在上周崩盘之前,UST 仅出现两次大幅脱钩,其中一次是在2020年12月,当时跌至约85美分,另一次是在2021年5月,当时跌至94美分。
然而,在此过程中,像卡尔加里大学教授Ryan Clements这样的人物一直在敲响警钟。Clements写了一篇经过深思熟虑的文章,声称所有算法稳定币都注定要失败。
这些资产与法定货币一样具有价值,问题是,Terra 的用户群不够大。
除了需求问题,Clements 指出,Terra 依靠“自利”的投资者,当它开始失败时,他们可以从其算法中获利。正如我们上周看到的那样,“羊群”式的抛售压力加剧了抛售。
Clements认为,其他算法稳定币——如MIM、FRAX 和USDN——远不能幸免。他写道,由于它们受到波动性资产的支持并且容易出现羊群行为,因此“处于永久脆弱的状态”。
就在今天,Deus Finance 的算法稳定币DEI在欧洲交易时段跌至 54 美分,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稳定币交易的波动性造成的。Kwon 之前的项目 Basis Cash 和算法稳定币 IRON 也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促使投资者 Mark Cuban 呼吁对稳定币进行监管。
Cuban 在 去年9月发推文说,“什么是算法稳定币?稳定吗?买家是否了解风险是什么?它需要标准。”
如果如果链上机制无法维持自己的价格控制,那么其他一些实体就会介入制定标准。
制定规则
不幸的是,对于加密行业来说,他们不一定能制定自己的规则——即使他们可以参与起草过程。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加密系统——这个过程意味着金融警察一直并可能继续与发行人玩打地鼠游戏。尽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开始对该行业进行打击,发出广泛的警告并将其加密执法部门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即使有明确的规则,仍然会有一些像 Kwon 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愿意反抗这一制度。
风险投资家Nic Carter表示,“我认为你不能主动监管像 UST 这样的东西,就像你不能监管 plustoken、 paycoin 或 onecoin 一样,”他补充说,UST 从来就不适合稳定币这个词,因为它的真正目标是推动 LUNA。
他说,“因此,‘我们如何监管 USDC’和‘我们如何处理 UST/Luna’这两个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更多是关于如何阻止大规模金融欺诈的发生。稳定币的规则即将出台,以使其外观和功能更像银行。类似的规则可以在加密行业中自我执行。即使是算法稳定币,用户也可能需要强大的储备。”
这样的体系是否可行,以及当局是否会使用越来越像证券的代币,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其教训可能是在未来选择有抵押的稳定币。
这种偏好会保持多久,或者UST内爆的记忆可以维持多久,这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正如Tomlin所说,“我认为人们会继续尝试的主要原因是免费资金的出现。”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