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研报:2030年元宇宙市场规模可增至 13 万亿美元,捕获 50 亿用户
比推消息,花旗银行周四发布了一份长达 184 页的「元宇宙与金钱——解密未来」研究报告。该报告详述了以下十个关键要点:
1. 我们将在元宇宙中做什么?
元宇宙可能是下一代互联网。它将以身临其境的方式结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用例可能包括我们今天使用互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游戏、商业、艺术、媒体、广告、智能制造、医疗保健、虚拟社区和社会协作(包括企业和教育)。
2. 元宇宙会有多大?
由于当前领域以沉浸式和多人体验为主,游戏被视为元宇宙未来几年的关键用例,最终,元宇宙将找到新的增强方式来开展当前的所有活动,包括商业、娱乐和媒体、教育和培训、制造和一般企业用例。
分析师估计,到 2030 年,元宇宙经济的潜在市场规模(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可能在 8 万亿美元到 13 万亿美元之间。
花旗全球定位系统报告的专家贡献者指出,元宇宙潜在用户范围高达 50 亿,具体取决于采用广义定义(即唯一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还是只基于更狭义的十亿用户(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用户群)。
3. 元宇宙和虚拟现实一样吗?
不,元宇宙不仅仅是虚拟现实。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多数用户可能会通过手机访问身临其境的互联网体验,只有一部分元宇宙参与者会使用 VR 设备。但是,我们预计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 的可用性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改善,因为许多消费硬件制造商会在 2021 年 Oculus Quest 在美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4. 需要建设哪些基础设施?
延迟需要改进,需要更快的连接速度。到 2025 年,预计只有 25% 的全球人口能够使用 5G,因此需要增加和交付网络带宽。当今世界见证的滞后、丢包和网络不可靠性使得基础设施的当前状态不适合构建预想中的元宇宙体验。
5. 元宇宙中的"钱"是什么样的?
未来的元宇宙可能包含更多的数字原生代币,但也包含传统形式的货币。元宇宙中的货币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即游戏内代币、稳定币、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CBDC) 和加密货币。当前的支付轨道通常是国内的实时支付和昂贵的跨境支付,这使得它们不适合无边界的全球元宇宙生态系统,预计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现有的传统金融系统能够共存。
6. 会有多少个元宇宙?
如果大多数用户通过手机访问元宇宙,操作系统(OS)将是相同的。消费硬件制造商将成为元宇宙的门户和潜在的守门人。与今天类似,美国/国际和中国/基于防火墙的元宇宙之间可能会出现分裂。此外,还可能存在基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频谱,即元宇宙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7. 区块链和 Web3 与元宇宙有什么关系?
Web3 是指互联网的概念性第三次迭代,基于所有权和去中心化,通过区块链促进。所谓的“开放元宇宙”建立在区块链之上——主要是以太坊链——并与 Web3 重叠。但很可能很多 Web2 中心化平台将在元宇宙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今天的 Web3 也依赖于中心化元素。
8. 用户想要 Web3 还是投资者想要它?
Web3 的去中心化、民主互联网目标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实施问题仍然存在。大多数用户想要更好的用户界面 (UI)/用户体验 (UX) 和优质的内容,而当前的 Web3 解决方案远远落后于一流的 Web2 解决方案。由于在商业模式中添加了代币,包括游戏玩家在内的许多互联网用户不喜欢在线活动的金融化。
9. NFT 在元宇宙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不仅仅是关于可爱的收藏品和社交媒体吹嘘的权利。元宇宙中的数字资产,例如非同质代币 (NFT),为用户/所有者提供了一种主权所有权形式,并且是可交易的、可组合的、不可变的并且大部分是可互操作的。最近几个月,游戏玩家、投资者和企业对 NFT 领域的兴趣越来越大。元宇宙中的 NFT 是存储在数字钱包中的虚拟物品,可以在元宇宙内随处携带。
10. 法律法规准备好迎接元宇宙了吗?
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 Metaverse(s) 是互联网的新迭代,它将吸引全球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的严格审查。Web2 互联网的所有挑战都可以在 Metaverse 中被放大,包括内容审核、言论自由和隐私。此外,基于区块链的元宇宙将与全球许多司法管辖区仍在不断发展的加密货币和 DeFi 法律相冲突。
MetaFi:元宇宙中的金融
研报指出,随着元宇宙的发展,将需要一系列金融服务来支持其活动。元宇宙金融(MetaFi)很可能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心化金融(CeFi)和传统金融(TradFi)的结合,新产品专为满足新生态系统的独特需求而设计。从最初的资本形成到支持元宇宙内的商业,金融服务可以在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元宇宙中的产权
元宇宙中的特定产权可能会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得到认可,例如,非同质代币 (NFT) 提供数字所有权层。
这种产权将导致使用和商业, MetaFi 能够帮助支持围绕购买、出售和资助这些产权的需求。
提供通用、一致且有弹性的钱包基础设施
凭借无数的加密货币、钱包和相关的私钥管理选项,金融机构将能够支持抽象出与钱包管理、多链环境相关的复杂性,并在元宇宙内以受监管的方式实现资金流动。
机构还将向拥有一个或多个受信任第三方的企业提供托管服务,以提高安全性和弹性,同时提供更轻松和一致的访问。
元宇宙中的支付轨道
元宇宙经济基础设施的基础将是无缝和高交易吞吐量的金融基础设施,在中心化平台和去中心化实例之间的分散实现中工作。预计 24×7、永远在线的即时小额支付将成为元宇宙的主要支付方式。
虽然加密货币、稳定币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CBDC) 很可能在元宇宙中共存,但也预见到金融机构在支付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具有入金、出金能力,以及支持无数商业和消费者用例。
流动性提供者和自动化做市
预计金融机构将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作用,包括为某些 DeFi 协议提供流动性。机构参与者可能有助于提供额外的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并使 DeFi 协议更具弹性。
还预计可供交易所使用的资产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强大的机构流动性将有助于稳定市场并提高效率。
元宇宙中的融资
DeFi 具有抵押贷款、流动性挖矿协议,预计将与 TradFi 共存,具有多种形式的独特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包括抵押贷款、链下和链上信用历史评估、众筹和小额信贷。
预计它将使 DeFi 能够在其最佳位置运行,而 TradeFi 和 CeFi 通过进行链下尽职调查和信用评估来促进进一步的能力。
NFT 和数字原生资产作为抵押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将开始使用 NFT 和可替代代币等数字原生资产作为抵押品。
在今天的背景下,主流 NFT 和代币的波动性很大,导致作为抵押品的价值大幅削减。预计随着市场的发展,这项活动的数字化性质可以启用新的风险模型并创建不同类别的资产篮子。
MetaFi:元宇宙中的 DeFi
MetaFi 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个新术语,它融合了当今两大技术趋势:Metaverse 和 DeFi。Jamie Burke 和他在 Outlier Ventures 的团队指出,MetaFi 指的是“元宇宙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它将推动 DeFi 的大部分增长。
为什么选择 DeFi?像 Roblox 这样的虚拟世界今天还没有开放。为了实现开放性,需要拥有独立于专有实施的数字资产所有权。这是由以太坊等区块链实现的,其基于市场的标准允许在元宇宙实现中以完全可移植的方式拥有数字对象。一旦确立了产权,它就开辟了资产金融化的途径——通过类似于我们目前在现实世界中处理财产的方式进行租赁、借贷和交易。目前的传统介质尚未与元宇宙的开放技术和标准互操作。
无需许可、无需信任和去中心化的服务
预计开放元宇宙将主要在由 DeFi 支持的无许可、无信任和去中心化系统上运行。
今天的主要用例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借贷、质押和流动性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 DeFi 将与越来越多的资产合作——从股票和债券等传统金融资产到收藏品和游戏内代币。
DeFi 中的可组合性
作为“货币乐高积木”工作的智能合约应用程序可以以无需信任和无需许可的方式相互叠加,从而产生可互操作和可组合的服务。
用户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换代币,将这些代币存入借贷协议以赚取收益,或者使用桥接将交换的代币跨入其他区块链。
在元宇宙的背景下,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将使不同的虚拟世界和 NFT 能够使用 DeFi 协议相互构建以进行传输和交换。
自主金融可及性
正如流行的加密货币谚语所说,“不是你的密钥,就不是你的加密货币。”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自行保管他们的加密货币。
随着钱包前端用户体验的改善,预计加密货币中的自我托管和密钥管理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从而推动主流采用。
自主权可访问性与Web3 启用的单点登录相结合,将允许元宇宙用户无缝访问虚拟世界,并随身携带他们的数字资产。
早期阶段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太复杂
代币和货币的绝对数量以及对各种资产的管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太多了。
预计中介机构将会发展(包括当前的集中式金融服务),为元宇宙用户或小企业主解决这些复杂性。
NFT 和 DeFi 的互操作性
DeFi 可以通过将其用作贷款抵押品来帮助解锁 NFT 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如今如果不直接出售就无法解锁的高价值 NFT。
NFT 的细分化还通过将 NFT 与可在基于 DEX(点对点)流动性池上交易的代币相结合,通过 DeFi 带来更多流动性。不可替代和可替代代币的嵌套和包装开辟了新的用例。
现实世界的资产市场
预计现实世界资产和 NFT 的重叠将推动解锁 NFT 潜力的独特方式。
双向联动——现实世界的资产被上链(例如,代币化的现实世界抵押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虚拟地块一起使用),也包括链上资产被转移到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购买 NFT,在现实世界中作为电商产品兑换)。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