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元宇宙?

启元社 閱讀 47 2021-11-24 22:30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鸣镝: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火到什么程度?国内外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元宇宙赛道,A股市场元宇宙概念股持续暴涨,游戏、社交、短视频……元宇宙概念产物层出不穷,甚至不少人认定元宇宙是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风口”。

因为神秘而充满向往

早在1992年,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试想一下,当虚拟空间也变成世界的一部分,你可以在现实与虚拟间自由穿梭,你的任何想象便不止停留在脑海,它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被具像化。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对元宇宙未来的设想,正因它如此神秘未知,才显得愈发迷人。

目前,社会上尚未达成对元宇宙概念的统一认知,但实现元宇宙目标的技术层面,普遍认为离不开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持。

有赖于数字科技发展,无论是底层架构(如区块链技术、NFT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等),还是后端基建(如5G通信技术、交互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元宇宙产业链中的技术端已雏形初具。而向上衍生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神经设备等平台端也促使元宇宙概念落地有了硬件支持,游戏、社交、数字交易等内容端应用场景的拓展也为元宇宙概念具像化焕发了源源不断的生机。

好似万事俱备,元宇宙的未来并不遥远、近在眼前。

“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极为陌生的概念。

简单来说,可以将其理解为与现实世界平行存在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在两个世界之间来回切换,并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如常的社交沟通、经济交易等行为。

目前为止,学界、业界都未对元宇宙进行一个准确定义,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5G通信、传感器等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幻小说中描绘的“元宇宙”具备了一定的实现条件。

客观来看,“元宇宙”概念是在整合多种技术的基础之上产生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的确勾勒了一幅“乌托邦式”的数字化图景。

“元宇宙”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群体,习惯活跃在各类兴趣文化和社交软件的前沿。智能设备和无线宽带的普及,使得他们在成长环境中“随时随地浸入虚拟生活”成为可能。 元宇宙的出现,将给年轻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虚拟会议室如果普及,能让我们的肉身不再忍受早起挤地铁赶早会的痛苦吗?在家里边刷牙边参加会议能成真吗?更进一步畅想,元宇宙到来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再委屈自己租住在单位附近那些老破小的房子里?同样租金,换一个山林海边宽敞的住所,只要网络好,办公效率和社交交流都能满足。人在家中,思想却和异域甚至不存在的世界里的人们发生碰撞。千里之外的快乐和悲伤和你得以共情,岂不是真正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一切美好的期待,会随着元宇宙而到来吗?社交和游戏,是现在大热的元宇宙概念中,可能最先落地的两个赛道。

在社交赛道上,未来无论身处何地,人类戴上设备就可以用“虚拟分身”,在虚拟空间里实现与职场的连接,与兴趣的连接,与特殊场景的连接,和身处不同地区的人进行多向信息交流。 这份突破肉身物理空间限制的自由,非常令人向往。从提升社会沟通效率的角度,其积极价值也很值得期待。 但在目前更为热门的游戏赛道,用户将面临的未来,则有一些“繁华的隐忧”。

游戏的易成瘾问题,已经是经常被媒体反思的社会话题。元宇宙概念下的全面技术升级,无疑将进一步大幅提升游戏世界的“沉浸体验”,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更容易模糊,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的区别,更容易混淆。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群体来说,甚至会迷失了生活的方向,想逃离现实世界的种种困境。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就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地下室躺着的一群沉浸在梦境里的人,他们仅靠着吊瓶维持生命,偶尔醒来一小会,然后又会回到睡梦中去。用药剂师的话来说,梦境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现实,而现实则是他们偶尔做的一个梦。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长时间沉溺在虚拟世界中的人,或许不是分不清现实和虚拟的世界,而是舍弃自己所不喜欢的现实世界,不愿意面对的平庸人生。

我们希望什么样的元宇宙?

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是,再美好的畅想,在雏形期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虚火,“硬件不行,概念先行”“先天不足,资本催熟”,类似的套路几经上演。

以虚拟世界的“入口”VR头盔为例,当前的VR设备从画面到操作,从体积到性能,距离科幻电影中无缝切换的景象至少还有5到10年的差距,然而许多从业者和资本却刻意模糊,暗示元宇宙已经近在咫尺。

更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底层技术并无重大突破,革命性硬件尚未出现,但互联网巨头却早已下场讲故事:电子游戏是元宇宙世界;虚拟偶像是元宇宙网红;网络会议是元宇宙应用;IP变现是元宇宙资产……喊出“万物皆可元宇宙”的口号,泡沫感十足。

退一步讲,即便是元宇宙走上正轨,这种“掌中握无限,刹那成永恒”的“乌托邦”本身极具成瘾性,行业未来走向何方也需要更多的冷静与务实。 饼画的再好看,也不能充饥;虚拟世界再逼真,也不能代替现实世界,我们需要一个元气满满的“宇宙”。

这个宇宙的概念里既包含未来的元宇宙,也包含你我身处的现实世界。

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多远?

答案是不确定的。 但清晰的是,虚拟的依然归于虚拟,现实的仍回归现实。 当元宇宙被炒的沸沸扬扬,编织唾手可得虚拟却舒适的安乐窝之时,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仍然只是挑灯熬夜备考、每天挤1小时地铁上班、凌晨两三点在街头摆摊……一个努力奋斗去创造财富,创造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和追求的平凡人类。

当我们的知识还不足以透彻看清元宇宙的“真身”,元宇宙课程已经开始争割韭菜,有人日进斗金,有人狂赚百万,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

这就提示我们,对待新鲜事物,在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与理性。 相比于在虚拟现实世界获得的新鲜体验,真正的“元宇宙”是你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头顶的这片天空,是一望无际的深海,浩瀚无垠的星际,是身边的家人朋友,是柴米油盐姜醋茶的烟火气。

一些新概念的走红,也正是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元宇宙的诞生,应进一步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过好万物互联的“移动生活”。

电影《星际穿越》中,既有仰望星空的探索者,也有脚踏实地的守护者,“唯有这片土地能证明人类的存在”,或许,此刻我们更应该珍惜的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地。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Mark Zuckerberg:帮助元宇宙成为现实 下一篇:朱嘉明:实现元宇宙的目标至少还需要30年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