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监管步步紧逼,加密巨头发声“上谏”

星球日报 閱讀 41034 2021-11-22 10:08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美国监管步步紧逼,加密巨头发声“上谏”

最近,多国针对加密货币进一步加强监管。

尤其是积极推进政策细化的美国,包括 SEC 在内的多部门再次重申监管立场,开展执法行动。例如,SEC 近期对 Terra 开发公司 Terraform Labs 发起调查。

针对来势汹汹的监管态势,加密企业也作出应对。币安提出加密 10 项基本权利,表示顺应监管,但同时提倡保护加密用户合法权益;Coinbase 主张设立单一加密监管机构,以为加密领域创新护航;Ripple 发布其对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愿景,该框架旨在为美国的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监管提供直接和务实的方法……

不过,也有一些声音认为,美国监管部门只是「年底冲业绩」,并不会出台新的严管措施。不管最终结果怎样,毫无疑问,监管态度已成为当前加密业态不可忽视的变量,至于力度趋势和落靴时间,尚不可知。

美国多部门出手,或有新政出台?

近期,多个美国联邦机构对于加密产业再度重拳出击。

月初,美国 SEC 专员 Caroline Crenshaw 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关于 DeFi 的风险、监管和机会的声明》。文章表示,DeFi 社区必须在遵守美国 SEC 规则的同时,解决透明度和假名问题,呼吁 DeFi 项目与 SEC 合作探索合规路径。此后,SEC 主席 Gary Gensler 接受采访时再次重申,未来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措施不会被改变,相关公司必须向 SEC 报告注册。

上面的喊话只是 SEC 的常规操作,可能对市场的影响较小。但很快,SEC 就对加密企业采取行动。11 月 13 日,SEC 向 Terra 开发公司 Terraform Labs 及其 CEO 发起传票执法行动,调查其是否违反了联邦证券法;11 月 16 日,SEC 再次对 Marathon Digital 公司发起调查,要求后者提供比特币挖矿数据中心的文件和通讯。而 SEC 起诉 Ripple 违反证券法的案件,历时一年至今没有结果。

“一些市场参与者可能会称之为‘强制监管’。我只是称之为‘强制执行’。”这些执法行动在 Gensler 主席看来,都是日常执法,并没有加强监管的意思。

除了 SEC,OCC 可能也要对加密行业下重手。月初,OCC 联合美联储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开展了一项名为「加密冲刺」(crypto sprint)的调查,对加密行业进行严格审查,查找问题。如今,这项调查接近尾声,OCC 代理署长 Michael Hsu 表示,审查结果并不理想,得出了对加密行业并不友好的结论,也暗示之后可能采取行动。

实际上,这样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早前,Michael Hsu 就对加密稳定币表达过不喜欢,他认为在处理人们的金钱问题时,该领域的创新者过多会带来风险。

最近一个备受关注的, 莫过于由美国国会主导的《数字商品交易法》。该法案由美国众议员 Michael Conaway 于去年提出,旨在为“数字商品交易所”建立联邦定义,将其归入自己的法律类别并使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其进行监督。

该法案为数字货币概述了一种新的框架,在管理这一资产类别的《商品交易法》下,对数字货币的处理方式与商品类似。在该框架下,加密货币交易所将享有联邦管辖权,以允许它们在整个美国运营,而不是申请 49 个不同州的货币传输许可证。 此外,该法案还允许某些类型的 ICO。如果获得通过,该法案将简化美国许多不同的加密货币法规,为代币发行者创造法律清晰度,并降低希望以合规方式运营的交易所的准入门槛。

目前,该法案已作为草案返回国会,国会议员们也希望加密行业参与者能共同参与讨论。

除了上述机构,近期美国财政部也发布了财政部部长耶伦关于稳定币风险的报告;美国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PWG)表示,当受到监管时,稳定币可以“支持更快、更高效和更具包容性的支付选择”。

此外,国际组织「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也在今年 10 月,更新了其 2019 年虚拟资产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 (VASP) 基于风险的方法指南,增加对 DeFi 的管控。

强监管成为必然,加密企业何去何从?

针对监管,海曼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 Kyle Bass 表示悲观。“我倾向于认为,你会看到部分政府和西方民主国家都开始真正取缔比特币……我想明年,你会看到来自美国财政部和国税局的严格监管。”

毫无疑问,全球监管已经成为加密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究竟是转型迎合监管,还是依旧高举去中心化“政治正确”大旗?

根据加密服务比较网站 Cryptowisser 的研究,由于监管法规等多种原因,2021 年已有 79 家加密交易所关闭,超过 2020 年同期数据。

当然,关闭的还是少数,绝大多数加密企业还是想要在加密领域有一番作为,迎合监管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11 月 16 日,加密交易平台币安,公布加密用户的 10 项基本权利,旨在面对快速到来的监管并推动创新。

在第 3 条中,币安表示「保护用户免受违规行为的侵害,是负责任的加密平台应该承担的义务,比如实施强制性的 KYC 流程以防止金融犯罪」。

实际上,从今年下半年以来,币安便已经开始应监管要求实行强制性 KYC,币安方面也表示因实施 KYC 流失了约 3% 的用户。

第 7 条指出,监管和创新并不相互排斥;而第 10 条继续承认加密监管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表示用户同样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是时候让行业领袖、监管者、决策者和用户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全球金融的发展。

 “监管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作为一个行业参与者,希望尽一切可能和监管机构、全球领袖积极沟通,找到最有效的监管方式,更重要的是,在保护用户的同时促进创新。Binance 期待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帮助他们增加对行业的了解,并看到加密资产行业更多的可能性,”币安 CEO 赵长鹏表示。

与币安迎合监管规则不同,另一家交易平台巨头 Coinbase 想要创造监管规则。

今年 10 月,Coinbase 提出数字资产政策提案,希望国会制定新的法律,呼吁美国政府建立新的加密行业监管机构。具体来说,Coinbase 建议国会通过立法来监管数字资产市场(MDA),并为这些实体创建注册程序;Coinbase 还提议加密行业为加密业务建立一个自律组织(SRO)。该提案提出了四个“监管支柱”来指导这一过程,即在行业特有的框架下监管数字资产、创建新的监管机构、为加密业务建立欺诈保护和披露要求以及促进互操作性。根据该提案,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不符合 MDA 的条件,监管机构将有权批准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外的任何加密货币在美国上线或交易。

不过,Coinbase 的方案也遭到其竞争对手 Robinhood 质疑。Robinhood 首席法律官 Dan Gallagher 表示,“这是我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听到的最愚蠢的想法之一。”根据其说法,试图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等机构转移权力可能是不完善的,只是在厨房里再增加一个众所周知的厨师(意思是人多反倒误事)。

除了交易平台,加密支付企业 Ripple 也提出了自己对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愿景,该框架旨在为美国的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监管提供直接和务实的方法。比如,在 SEC 和 CFTC 下建立一个联合加密货币工作组;实施创新沙盒制度,允许加密初创公司在特定宽限期内进行代币销售,而无需遵守现有证券法。

Ripple 认为,管理美国传统市场的现有法规可以适用于加密货币。但是,它们必须进行调整才能适用于新技术。“我们相信,该框架经过调整,适用于解释加密货币固有的一些独特属性,可以提供创新者寻求的清晰度,以及消费者应得的市场保护。”

美国监管权利机构还会出现新格局吗?

在全球多地的监管中,美国地区备受关注。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暧昧态度,美国态度一直很明确:加密货币不能阻止扼杀,但必须受到监管。

并且,一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美国多个部门对加密货币都有过发声。从联邦层面,这些机构包括 SEC 、CFTC、美国财政部、OCC 等等;而各州也有自己的监管部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纽约金融监管局。

而多部门发声,对加密产业提出监管要求,其实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力争夺。毕竟加密产业属于一个新兴产业,究竟应该属于哪方管辖,没有具体划分。而且头部加密企业也显示出超强的发展潜力,只用了十来年,就超过了不少上市公司。

对于这些美国监管机构来说,谁能在加密市场掌握话语权,谁就能够左右行业走向。只不过,目前只有 SEC 真正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CFTC 也不能与之匹敌。CFTC 主席候选人 Rostin Behnam 曾表示,由于法定权力有限,CFTC 一直是为数不多的警察之一,希望 CFTC 继续获得更大的法定权力,以成为“主要的巡逻警察”。

那么,美国监管权力格局会被改变吗?我个人认为不会。即便是美国国会正在积极通过《数字商品交易法》,但按照以往调性,除非具有强力推动,否则未来几年可能很难见到一个唯一的监管机构/法条形成。

当然,这对加密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没有成文法条,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弹性空间更大,并且也留给了加密产业更多时间去谋划,参与新法的起草以及讨论,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行业利益的规章制度。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標籤: CFTC 美国监管
上一篇:虚拟机之战:WASM与EVM 下一篇:李俊华:区块链如何赋能农村金融服务?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