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从国际标准层面思考 NFT 的内涵、外延和未来
10 月 27 日,IEEE 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委员会副主席杜宇在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七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对于 NFT 的内涵、外延和应用场景的思考。
以下为演讲全文,根据速记整理,略有不影响原意的删改: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从国际标准层面对区块链上的 NFT 做的研究。从 2016 年开始,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例如工信部等对于区块链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区块链领域里近来大热的 NFT 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所以我们 IEEE 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委员会也开始对区块链这一细分领域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研究,更好地助力行业发展。
IEEE 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设立于 1963 年,在全球有 40 多万会员。大家用的手机和电脑都有蓝牙和 WiFi 这两个功能,这两个功能的标准就是由 IEEE 制定的。2019 年 5 月份,IEEE 在计算机协会下正式设立了区块链委员会。截止目前,区块链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收纳了 40 多个机构会员。经过这几年努力,区块链委员会已经研究并发布了很多区块链相关的标准,包括一个已经正式对外发布的数据规范标准和十几个在研标准。这些标准涉及基础设施、互操作性、访问控制、跨链等多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来推动行业发展。
回到今天的主题。在过去几个月中,NFT 相关的新闻不绝于耳。Beeple 的画卖出了 7000 万美金,Visa 花 15 万美元卖了一个数字头像,很多人在 Sandbox 上买地创建自己的元宇宙,以及腾讯和阿里都在发自己的数字收藏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对 NFT 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NFT 一定是数字收藏品吗?因为我们看到的 NFT 主要是头像和数字艺术品。第二个问题,NFT 是否一定要基于区块链?可以在其他数据库上铸造吗?第三个问题,NFT 是否一定要在非许可链上铸造?国际标准把区块链分成了两类,许可链和非许可链。有些人认为只有在非许可链上发出来的 NFT 才是真正的 NFT。
针对这些问题,IEEE 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委员会联合业内专家对 NFT 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了解 NFT 的技术本质和应用现状。
以多年的标准制定经验来看,标准一定是滞后的,因为标准是对现有技术和规则的归纳总结,得出相对通用的规范和标准,为技术在产业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帮助。我们研究 NFT 的现状也是为了让整个行业对 NFT 的定义、用法、技术细节等形成共识,推动 NFT 的大规模应用。
NFT 的本源是什么呢?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加密猫开始了解 NFT 的。其实 NFT 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有人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对比特币进行染色,称为染色币,用来代表一个权益或现实世界中的资产。2014 年,出现了一个项目叫 namecoin,即在区块链上重做一套域名的解析系统。当时有一个项目基于 namecoin 做了一个类似于 NFT 的 Token,代表资产的发行、流转和交易。
NFT 真正火起来是 2017 年以太坊 ERC-721 的出现。以太坊社区一开始将 NFT 称为契约标准,后来也曾将其称为不可区别的资产注册器。最终「NFT」这个名称是由社区投票决定的。但我们总觉得 NFT 这个词并不能完美的表达其内涵。
以 ERC-721 为例,右边是它的基本定义,包含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第一,一个描述性的名称。第二,一个符号的缩写。第三,一个可以自己定义的全局标识符。在类似于 CryptoPunks 这样的头像中,这个字段里填的是一张图片,所以图片本身是在链上的。但是由于链的容量有限,我们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都会把哈希值、网址等写进链上。所以,区块链上的 NFT 技术本身不复杂,他把最基本的信息及所有权信息记录在链上。所以购买了一个 NFT 也不代表一定有想对应物品的所有权。
在研究了 NFT 的本源后,我们再来看看 NFT 的应用。第一个是数字收藏品,它有文字、头像、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
第二个类别是现有的 IP 衍生品,比如非常著名的 NBA TOP Shots。
第三种是权益证明,证明你拥有某一项权利。比如 ENS,就是以太坊上的域名系统,它代表你有这个域名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四种是游戏世界或者元宇宙内的虚拟资产的所有权。
最后是金融服务,例如 Uniswap V3。
在研究了这么多应用场景后,我们对 NFT 的内涵达成了部分共识。
第一是所有权。这个所有权可能是权益,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拥有某种东西。这种所有权在链上的表现形式是元数据。
第二,这个元数据是记录在公开、可验证的数字账本上的。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NFT 一定要存在于区块链上吗?存在于受第三方监管的公开账本上的算不算 NFT 呢?虽然我们认为在其他的账本上面也可以发 NFT,但一般意义上讲的 NFT 都是在链上发型的。
最后是不可替代性。
右上角是我们抽象出来的一些 NFT 的属性,比如可验证性、唯一性、不可分割性和可追踪性。
除此之外,我们也总结了 NFT 的特征,一是可编程性,让它更加灵活。
二是可组合性,让它可以像乐高一样,将最基本的元素堆砌起来,堆成一个 Metaverse。
三是可交互性。CryptoPunks 这样的数字头像之间很难产生交互。但不管是游戏还是现实世界,可交互性非常重要。
四是富文本性,即包含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AR、VR 也应该算作富文本的表现形式。
说完 NFT 的内涵,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外延。
网上计算的能力、机制设计,这些都是 NFT 生态里的基础设施。再往上是生产环节,还有交易和流通环节。
为什么没有使用环节呢?艺术品虽然没有使用价值,但如果 NFT 代表的是权益,那它应该是有使用价值的。但是由于 NFT 现在的应用场景还相对比较少,现在去定义它的使用环节还为时尚早。我们觉得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当 NFT 的使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定义它的使用环节。
NFT 属于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其实元宇宙离我们还很遥远。从使用场景或价值分析来说,NFT 还是比较多的被使用在一个虚拟或数字收藏品领域,但它未来还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 NFT 在金融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进展。几年前有机构基于智能合约做债券,还可以基于 NFT 做金融服务。除了金融外,NFT 在生活相关的产业也有巨大的应用场景。
比如在汽车场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已成大势。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采用换电模式。我们以电池为例,它涉及很多属性,例如所有权、使用权,甚至收益权等。我们可以对商品、服务的不同权益进行分类,用 NFT 的方式来进行更好的使用。
除电池之外,我们觉得会有更多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场景,比如门票方面的应用已经初具雏形。但 NFT 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挑战。首要问题是技术。现在区块链的性能和成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数据存储、安全隐私、链上链下同步、基础设施等问题。
另外数字头像、数字艺术品市场的火热真的可持续发展吗?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可持续的 NFT 市场,包含从铸造到流转的完整周期,还要考虑监管、合规等问题。
我们的报告从今年 6 月份开始筹备,在撰写过程中,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比如我们刚开始动笔的时候,Loot 还没有问世。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把 NFT 的本质和关键问题研究清楚。
为了更好的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向在座专家发出邀请,就安全、存储、合规等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对这些的基础性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我们才能进一步进行标准研制;再通过标准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我在这里向大家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一起加入 IEEE BDL 大家庭,一起就区块链领域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为行业做出更多贡献。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