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Defi之道 閱讀 18 2020-6-30 19:03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从历史视角看人类组织,区块链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区块链网络作为全新的组织模式正在释放着人类全新的潜能,这类去中心化组织方式更像是一场持续的社会实验。茹毛饮血时,人类选择较小族群为的就是最大化地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选择群居和集体捕猎。后来小群居不能满足更多的生活需求,开始演化出民族和国家、公司等更加有规则的群体,按照治理规则共同协作实现资源最大化,例如建造神庙、开垦金矿、搭建工厂再到组建全球化的计算机网络。

时至今日,即使最好的组织治理模式依然没有解决均衡利益、寻租行为和寡头垄断问题,本篇文章我们将讨论如何演化成更完美的去中心化治理,如何通过区块链治理实现了”蚂蚁和大象“共舞,相信这场全球性社会实验会对未来社会治理带来借鉴。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比特币

现实中是否能找到相对应的组织模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比特币网络治理?

理解最为贴切治理模式就是美国联邦制,举例来说:当参议院需要通过一个新法案,首先就需要议员们提交,当司法部收到请求后,可以选择是否通过,州联邦可选择不执行来行使自己的否决权。在比特币网络中当有人提出了 BIP,就需要开发者们提交合并请求,矿工们收到请求选择通过后才可以开发,节点也有权选择不同步执行来表达自己的否决权,社区持币人同样可以提出异议。最后,比特币经济激励要求维护对系统的信任,这种信任需符合每个人的最佳利益就会自动达到平衡。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这样的规则下,矿工、节点、投资者成为治理关键因素,比特币治理流程的用意在于维护一套验证规则,这套验证规则涵盖了语法、数据结构、资源使用限制、完整性检查、时间锁定、内存池以及区块头验证等等。

普通用户或者开发者们若是一意孤行会怎样?如果矿工疏远所有持币者,比特币的价值就会下降,矿工们也就没有动力继续工作。如果某个参考实现得不到比特币协议开发者乃至比特币社区内其他成员的认可,参考实现的维护者就不会把它合并入真正的软件实现中,要想绕过参考实现的维护者、摆脱社会共识的影响,就不得不脱离原有的链将代码库复制过来,根据改进提议修改之后发布即可,举例 BIP-148 用户激活软分叉(UASF)就是这样。

因此,比特币的链下治理模式是较为单一的,通过激励机制帮助开发者、矿工、用户等不断提升代币持有量的价值,一般情况下,矿工支持率代替整个社区支持率来决定是否通过某个提议。随着周期越来越长暴露出许多治理问题,挖矿不断趋于集中化,矿工和用户之间又存在利益冲突,导致比特币治理并没有通过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解决问题。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以太坊

2019年4月,以太坊的核心开发者EWASM团队的 Lane Rettig 发布一条Tweet“以太坊治理已经失败,我们实际上就是技术专家统治:核心开发者对协议更新有最终决定权”,一时引发社区众多讨论。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图片源自twitter.com

同样三权分立,以太坊治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中心化趋势问题,治理问题其中一项就是过分依赖创建者Vitalik,另一项就是激励开发者方式有限,迫使更多开发者自己去搞项目创建代币来支持自己。

就此,以太坊明星开发者 Vlad Zamfir 认为 “Code is law” 是非常危险的,并反对完全的链上治理,因为大家只看到了不够优化的治理和决策却没有看见内部真实的决策运转,完全的链上治理始终只能代表少数的人的利益,这也就与区块链公共精神背道而驰。

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在此之后回应并支持了这种说法,他认为,链上治理的投票被高估了,比特币类似系统所实行的“非正式治理”的现状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区块链若是完全算法治理是非常疯狂的。因此,链上治理使少数群体分裂更容易?拆分会不断破坏网络效应,当只提治理而不提多均衡博弈的情况下,这样的完全的链上治理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Vitalik 倡导的区块链治理方法是“多因素共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紧密耦合投票也是必要的,举例而言,矿工对Gas的投票能力是一项已被证明在许多场合中非常有益的功能。

随着,以太坊升级即将转向 PoS 帮助缩短用户和矿工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将会避免比特币这类中心化趋势的风险,但是治理的过程会较比先前更加漫长。以太坊生态成员也在不断探索寻找更好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型,MakerDAO 作为以太坊上 DeFi 市场占有超过50%市场份额,并且使用民意调查和有限制的链上投票的方式管理稳定币 DAI。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Maker DAO

民意调查兴起于19世纪美国,最新一次大选中特朗普每次演讲都要提到自己居高不下的支持率,希拉里则因民调下滑而饱受质疑,杰布•布什则干脆因支持率低迷退出竞选,因此乔治•盖洛普曾把民意调查称作给“民主脉搏”把脉的手指,民意调查当成为区块链上运行的规则时会变成什么?

MakerDAO 治理把提案当作一个参选的公职人员,社区成员都可以选择投票与否,基金会通过投票做为社区成员做参考,并在行政投票中,普通公民投票过程将继续,直到投票数量超过上次行政投票中的赞成票数为止。MakerDAO 的票数直接与 Stake 量成正比,当一个民意调查或行政投票开启时,用户质押自己的 MKR 来参与投票。投票期结束后,拥有最高 MKR 质押数量的一方获胜。因此,Maker 基金会利用民意调查来衡量社区对不同问题的看法,如调整稳定币 DAI 的稳定费率等等,同时 MakerDAO 也有 Executive Votes,一旦投票结束,获胜的选项就会生效。

12 月, MakerDAO 新一轮社区投票围绕“是否调整 DAI 债务上限和 SAI 稳定费率”这一决策,最终共获得 51910 MKR 的支持票并通过。根据 mkrgov.science 的数据,其中两个地址占 MKR 质押总额 66%。另外几次投票中,某单一地址的权重超过了 90%,其中包括 10 月份的一次投票,某单一地址贡献票数超过了 94%。

虽然是看起来非常民主的治理,却出现绝大多数投票依然是集中的,并且随着 MKR 的供给量不断上升这样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持有少量 MKR 的地址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但持有至少 MKR 供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至少拥有 6.44 MKR)的地址数量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根据coinmetrics.substack.com统计,在 MakerDAO 投票历史中,大多数投票权都集中于相对较少的地址上,在 Maker MultiSig 与Maker Governance 合约分别拥有 219296 和 137084 个 MKR。当除去了这两个地址来进行分析,调整后 MKR 的总供应量从 999999 降低到 643609。

下表根据CM统计显示了至少持有 MKR 总供应量 1/X 的地址的统计信息,其中 X 的范围为一千到十亿。其中,102 个地址至少持有 MKR 总量的千分之一(即 643.61 MKR)。这 102 个地址仅占总地址数的 0.58%,却共持有 509991 MKR,占总供应量 79%。 鉴于最新一轮的投票需要 51910 MKR,因此如果这些排名前 0.58%的地址合作的话,完全有能力控制 MakerDAO 的投票。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该数据已除去Maker MultiSig 与Maker Governance 合约持有量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数据来源:coinmetrics.substack.com

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还是 MakerDAO 区块链治理的设计都未能避免随着时间推移而中心化趋势明显的问题,如何才能设计一种相对完整的设计,能够实现相对的民主去中心化社区治理?Substrate 似乎给出了目前市场的最优解,成为了链上治理的集大成者。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Substrate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图片来源自网络

编者:关于DeFi的讨论,我们更多着眼于以太坊生态,在此之外,Polka、Cosmos、Bytom、THORchain生态之上的DeFi应用也在发展之中。作为Polka生态的DeFi项目,Acala基于自身所处生态,论述了Substrate在链上治理上的合理性。注:使用Substrate构建的区块链以轻易地连接到Polkadot公链网络)

2018 Web3 峰会上,前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现 Polkadot 波卡链创始人 Gavin Wood 仅 15 分钟内开发了一条全新的区块链,用到的就是 Substrate。

为什么说 Substrate 有可能是链上治理的集大成者?

目前的 Web 应用再次实现 HTTP 协议一样,基于 Substrate 开发只需要在代码中实现少量的函数回调,Substrate 提供自由度极高的技术框架,实现可定制、高可用,同时 Substrate 也开创全新的治理机制模型,链上投票过程全透明可追溯、通过轮换实现快速有效的社区活跃度,实现了全新的去中心化治理,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和每一方的利益最大化。

Substrate 将大部分链上逻辑以 Runtime 形式运行。升级时,所有 Runtime 模块的修改都可以写入到交易中,以提案的形式发起公投,通过公投后所有节点都会同步到 Runtime 的更新。并在指定高度完成 Runtime 的更新, 整个过程不需要去暂停节点升级客户端,是真正的链上治理无缝升级。

创新来自于 Substrate 治理引入了一个“链上议会”的概念,该议会由固定数量的利益相关者组成( 6-24 位议员)。每个议会成员通过交错的社区批准投票(类似于赞成投票)选出,成员参与代议制民主,并在其选举任期届满时不断轮换。并且,议员数量较少时缩短轮换周期,变相保证足够分散性。

从 PolkaDOT 治理流程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全民提案阶段,所有人都可以进行质押 DOT 进行提案,票数高的提案可以进入公投阶段,所有人可以对提案选择支持或反对,唱票后得到足够多支持的提案就会执行,但是其中也加入了一个议会制度,议会可以发起公投或者取消现有公投,该议会还通过自适应群体偏差直接解决了低投票率的潜在情况。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图片来源自网络

自适应法定人数偏差背后的一般观点是,如果议会提议投票,而且投票率参与率低,那么所讨论的提案就需要更多的反对票而不是赞成票来拒绝公投。然而,在相同的低投票率情况下,如果一个普通的代币持有者提议投票,那么这个提议需要的赞成票要比反对票多得多。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图片来源自网络

自适应法定人数偏差通过基于投票率的投票多数要求,在低投票率情况下提供灵活性,使得如果没有明确多数投票权支持或反对的提案更容易或更难通过。

举例而言,一个矿工可能愿意承担更多风险,并在投票支持公投改变他们的底线时自愿锁定DOT最长时间。如果 Referenda 通过,则矿工的 DOT 将被锁定,他们将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风险。如果 Referenda 没有通过,矿工的代币就不会被锁定,如果他们觉得不能接受,他们可以出售或退出系统。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图片来源自网络

因此,与之前比特币和 MakerDAO 投票不同的是,Substrate 核心投票原则是权益加权。如 DOT 持有者用他们的权益在社区的大选中来进行投票,所有 Polkadot 生态内的修改,都需要大多数票数同意,才可被批准,拥有更多票的人将拥有更多网络话语权,随着生态发展,还会不断优化。

如果把单一的比特币网络治理比做某片社区内的治理,那么 Substrate 治理就更像是兼容并包的跨区域治理。值得特别提到的是,为了防止出现中心化投票,寡头垄断风险,Substrate 专门设计了提案池,定期从中选出一个提案,让大众表决,并不需要议会干预,而是过半数同意的提案就会开始施行,这就保证了议会制度并不能完全垄断所有的提案的走向,削弱财阀的控制权。

如果还是出现了一些非理性提案通过了公投,此提案会对社区造成很大的恶意伤害,就可以在冷静期内通过议会制度进行新一轮表决,若所有议员都反对那么提案就会被搁置。空置期和议会对整个社区生态有保护作用,形成了治理闭环。

即使这样,这里对于 Substrate 治理介绍也并不完整,可以通过 WiKi 或者 Github 查看完整的治理模型。Polkadot 作为中继系统,在治理方面不仅仅考虑到了单独生态的发展,而是给出了完整的 Substrate 链上治理模型,实现了生态的高效和民主。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基于 Substrate 搭建 DeFi 未来

目前,去中心化治理模式设计一旦完成就难以像传统产品再次试错和迭代,但 Substrate 的治理也让我们看见了进化的可能性。未来 DeFi 行业将会有很多小额、高频交易,基于 Substrate 搭建 DeFi ,不仅会提高扩展性,多链互操也会带来更好的扩展性和吞吐量,实现更好的 DeFi 用户体验。

Substrate 的链上治理可以针对一些有歧义的业务参数进行划定比重式投票,投票结果直接按规则执行。实现业务逻辑热更新,相比起传统借贷市场,去中心化借贷实现了“蚂蚁”和“大象”共舞的机会,需要好的治理来帮助每个人在市场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从不确定的投机市场中找到利益平衡,这也是 Acala 选择使用 Substrate 开发的原因之一。

Paul Mason 在《Postcapitalism》书中说到,最终人类会走向一个免费机器生产力,零成本基础必需品,和最少人力工作时间的社会。不管经济制度如何演变,人类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和价值必然以信息的形式呈现。未来,我们都终将成为巨型网络的一员,拥有特有的数字身份和数字银行,所以这些治理演变其实都与我们未来息息相关,帮助在现有人类财富的最大化,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市场,区块链治理也就不再将是网络实验而是现实世界进化必经之路。

蚂蚁与大象共舞?DeFi 如何选择更完美的链上治理

*Cloud Investment - Daniel Garcia

参考资料

1.《Keynote: Bitcoin’s Network Governance | Pierre Rochard》

2.《Against on-chain governance》

3.《Coin Metrics' State of the Network: Issue 29》

4.《Blockchain Governance: Programming Our Future》

5.《A Walkthrough of Polkadot’s Governance》

6.《通证经济悖论 — 激励机制、社会生产、后资本主义》

7.《Blockchain Voter Apathy》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標籤: DeFi 链上治理
上一篇:读透热门 DeFi 项目 Curve:它为什么重要?为何被「攻击」? 下一篇:大空头2.0 ?PoS和DeFi可以从抵押贷款证券(MBS)中学到什么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