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数字化技术在反洗钱方面发挥重要和关键作用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金融行业跟IT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IT技术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
对于数字科技进步如何促进金融发展?周小川表示,当前的热门话题一是数字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金融科技发展赋予普惠金融诸多的机遇,表现在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建立在更低的成本之上,也可以辐射更为广大的人群。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立账户时都有成本、收益、风险等方面的考虑,随着通讯和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发展,成本明显降低,对客户实行普遍开户已经不再是难题,成本也已经降低接近于0的程度。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并把这些服务和其他有关的信息都组合在一起。
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周小川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层出不穷,覆盖面不断拓展,民众对线上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也培育了公众对数字支付的习惯。从需求方面来看,央行数字货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支付需求,要求不断改善支付系统,特别是零售支付系统的效率的需求,还有要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多国央行近年来以各种形式公布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考虑和计划,有的也已经开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测试。中国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努力。
对于数字金融发展,周小川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数字金融在为金融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催生了不少的问题。
比如一些平台科技公司利用数字金融创新的口号,违背了合规性、正当性和风控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金融业务,有些业务从功能上讲,它的金融属性并没有改变,从事这种中介金融服务的业务实质也没有改变,这就可能带来公平竞争的问题和金融稳定方面的风险。因此,在鼓励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应该坚持金融服务业持牌经营的原则,持牌的基本条件包括:资本的充实、抗风险能力、专业人员以及对规则的了解。
二是要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范电信和支付诈骗。
法律保障方面通过能够界定个人信息主体权属和相关人员行为空间的法律来保护个人隐私。技术实现方面,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管理技术等要确保个人隐私不受侵害。数据治理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也要防止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充。当前,要落实新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很多规则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买卖信息、集成信息及其应用方面要制定更详细的实施细则。
三是如何考虑降低新技术运行带来的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
以反洗钱为例,近年来传统的监管手段已不足以应对日趋复杂的洗钱活动,例如匿名性使资金的来源和流向难以追踪,利用其洗钱的风险屡禁不止。与此类似,有一些媒体已经报道过,关于暗网和深网上的许多数据交易,包括毒品交易、贩卖假证件、人口贩卖、非法赌博,这些都是应该严加管控。在监管上利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反洗钱的客户识别和非法交易等方面发挥更重要和关键的作用。监管机构和反洗钱义务主体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强化监管和履行反洗钱义务,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的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