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飞五方面谈金融发展新路径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围绕金融发展新路径发表演讲。他透露,人民银行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出台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引导金融业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
在谈到大家普遍关注的数字人民币时,范一飞表示,数字人民币目前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规则制度有待完善、受理环境有待优化、支付体系有待健全等。他强调,在规则制定方面,须以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实现防伪为前提,数字人民币“既不能完全按照账户去管理,也不能照搬纸币去要求,该打破的要打破,该约束的要约束。”
范一飞还就金融助力构建共同富裕格局发表观点。他表示,金融科技是弥合数字鸿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纾解城乡间数字化建设鸿沟、破解群体间数字化应用鸿沟、缓解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
以下为范一飞演讲全文。
范一飞在“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中国数字金融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人民银行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等“新动能”催化下,以数字金融、智慧金融为典型代表的金融科技为金融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略”;“十四五”规划纲要则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谋定了前进方向,擘画了蓝图愿景。人民银行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出台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引导金融业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借此机会,我就金融发展新路径谈五方面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深挖数据价值,激活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已成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从“千人千面”的创新产品设计到“一人一策”的金融服务模式,从“去芜存菁”的业务流程优化到“除险保安”的风险安全防控,金融创新发展始终离不开数据的有力支撑。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数据工作,充分释放数据潜能,点燃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引擎”。
在数据治理方面,建立涵盖采集、处理、分析、使用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统一数据标准规则、做好分级分类,建设企业级数据字典和资源目录,着力提升数据准确性、有效性和易用性。
在数据共享方面,坚持最小必要、专事专用原则,探索应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在保障原始数据不出域前提下规范开展数据共享,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
在数据应用方面,加强金融与公共服务领域信息互联互通,运用联合建模、图计算等手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服务能力,深挖数据综合应用场景,实现数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百姓民生的多向赋能。
在数据保护方面,严格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机制,运用匿踪查询、去标记化等措施,严防数据误用、滥用,切实保障金融数据和个人隐私安全。
二是布局数字基建,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底座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业要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新趋势,着力打造布局科学、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筑牢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数字底座”。
在数据中心增效方面,综合功能定位、区域分布、电力保障等因素,统筹规划建设,加快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建立健全多场景协同联动、多节点一体管控的智能运维机制,构建高可靠、多层级数据中心容灾体系,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在算力体系扩能方面,运用云计算技术稳妥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部署技术先进、规模适度的边缘计算,探索建立行业公共算力基础设施,支撑金融瞬时高并发、大流量业务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为金融业务高效运转注入强劲动力。
在网络通信提速方面,优化建设高可靠冗余网络架构,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运用5G、物联网技术打通“云管边端”四个层面,实现网络资源虚拟化、流量调度智能化、运营管理自动化,提升业务承载能力和交易流转效率。
三是研发数字货币,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水平
数字人民币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人民银行坚持“安全普惠、创新易用、长期演进”设计理念,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在多地开展真实用户试点验证和分批次大规模集中测试,充分检验数字人民币业务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数字人民币规则制度有待完善、受理环境有待优化、支付体系有待健全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开放包容原则,从供需两方面发力,组织持续优化数字人民币底层业务能力和基础技术平台,积极对外赋能,共同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在规则制定方面,以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实现防伪为前提,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结算效率高、隐私保护强等优势,既不能完全按照账户去管理,也不能照搬纸币去要求,该打破的要打破,该约束的要约束。
在技术实现方面,发挥好指定运营机构各自优势和专业经验,持续开展技术迭代保持整体先进性,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间交互,推动不同运营机构钱包间、数字人民币钱包与银行账户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在生态建设方面,坚持双层运营体系,研究既能激发创新活力又能提升服务质效的长效机制,营造激励相容、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产业主体共同参与、竞争选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满足更广泛用户群体和不同场景需求,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
四是发展数字信贷,深耕服务实体经济使命
数字信贷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传统融资模式在服务小微民营企业及农户、个体工商户方面的短板。金融业要用好数字信贷这个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利器”,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一是降本增益。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审贷放贷流程智慧化再造,基于一体化中台沉淀可共享、可复用的业务能力,综合工商、税务等多维数据综合研判企业经营状况,降低研发、运营、风控成本,提升融资服务效能。
二是提质扩面。构筑广连接、易触达的服务网络,依托数字渠道建立全流程“云上办”“掌上办”的服务触点,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足迹”,减少对融资抵押物依赖,提高信贷融资可得性、下沉度和渗透率。
三是精准滴灌。发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优势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认知,准确识别融资需求真实性,动态监测信贷资金流向流量,通过更多元、更智慧、更精准的数字信贷产品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
五是弥合数字鸿沟,助力构建共同富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金融业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科技是弥合数字鸿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包括:
一是纾解城乡间数字化建设鸿沟。全面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动构建“线上线下打通、跨金融机构互通、金融与公共领域融通”的新型服务渠道,建立“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惠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业供应链资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将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二是破解群体间数字化应用鸿沟。聚焦老年、少数民族、残障等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高频金融场景,因人而异打造适老化、民族版、关怀式移动金融产品,运用智能移动设备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不断提升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让守正向善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缓解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大型金融机构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通过能力输出、技术辐射、同业协作等探索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协同发展新模式,激活全行业数字化经营动能。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把握“地缘、亲缘、人缘”固有优势,善用外力、合作共赢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和精益管理体系,赋能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十四五”是我国迈向全面现代化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深化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五年。胸怀昂扬斗志,恰是百年风华。金融业要始终坚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努力谱写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贡献金融担当。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