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未来不是比特币、以太坊,而是多链、多令牌
不可否认,比特币的发明是数字资产领域的重大突破。尽管Bitgold和Hashcash等前辈已经正式定义了数字货币的概念,但Satoshi的发明最终还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像Mastercoin和Nxt这样的连锁店是第一个允许开发者自己铸造代币的链。Ethereum代表了进一步的飞跃,引入了智能契约功能来支持可编程交易。
但是现在,距离比特币的起源已经过去了11年,距离Ethereum诞生已经过去了近6年,是时候认识到这些平台从来都不是为每个人都需要的一件事而设计的。可扩展性继续困扰着主流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比许多人认为的要复杂得多。简单地引入一个新的共识模型并不能解决问题。
可扩展性的困扰
像Ethereum等较老的区块链正在遭受着有据可查的可扩展性问题的困扰,由于自2017年底Cryptokitties的热潮席卷了互联网以来,实际上没有任何进展。EOS提供了更高的交易吞吐量,但启动后不到一年,就面临着风险,现在只有少数几个节点有资源或意愿作为完整的历史节点进行操作。
Ethereum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在等待Eth 2.0,这是长期以来承诺的更新,据说它将使Ethereum具有可扩展性。去年有消息称,这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现在有一个严重的风险,当Eth 2.0最终实现的时候,技术本身可能已经前进了,任何升级都是多余的。
虽然Ethereum的核心开发团队致力于去中心化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拿出任何能够带来统一愿景的连贯策略。
其他解决方案,如第二层或比特币侧链,旨在使用核心平台代码创建更快、更可扩展的解决方案。然而,第二层解决方案的存在本身就清楚地表明,它们的创建者不相信底层技术是可伸缩的,或者至少不相信它很快就会实现。
单一令牌模型的局限
单一令牌模型进一步阻碍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它根本不是为可扩展性而设计的,因为令牌本身必须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所有目的。矿工希望代币价格很高,因为它增加了奖励价值。网络用户希望获得较低的交易费用,但是使用令牌作为支付货币的用户希望其具有较高的价值,以便他们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当ETH价格上涨时,用户会抱怨汽gas价格高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许多人也可能从ETH2017年的历史高位中获利。
Ethereum的模式,即用户支付交易费用,也为采用制造了障碍,因为它要求日常用户通过密码交换购买ETH。一些区块链,如EOS,通过要求开发者预先支付RAM的成本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作为一种受供求规律制约的稀缺资源,其价格可能高得让开发商望而却步。
多链生态系统,更健壮的体系架构
用多链体系结构取代单链线性区块链模型克服了区块链可伸缩性固有的核心挑战。单一的父链为系统提供主干,而完全可配置的子链提供智能契约所能提供的所有功能。通过将安全性和事务处理的工作量分配到单独但相互连接的链中,整个系统能够比标准区块链具有更高的吞吐量。
区块链膨胀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任何区块链达到一定的大小。然而,通过修剪已完成的事务,区块链继续平稳运行,并继续吸引节点操作人员,否则他们会因为需要昂贵的硬件和资源消耗而却步。
经过修剪的事务在区块链上留下的惟一足迹是证明其存在的散列。事务本身可以存储在存档节点中,以确保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检索它们。否则,只需要在区块链上存储由事务创建的状态,如资产余额、民意调查结果和父链块验证器的帐户余额。
区块链的未来:多链,多令牌
在多链环境中,每个子链都有其自己的令牌,从而消除了所有用户使用单个令牌进行操作的需要。子链运营商可以赞助用户的交易费用,这意味着该用户甚至不需要购买代币即可使用这些服务。
投票应用程序是子链应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单一令牌货币收取的费用可能会让选民厌烦,从而降低了总体参与度。
使用子链,子链运营商帐户可以赞助交易费用,所以没有投票费用。或者,投票运营商也可以建立一个二次投票的系统,用户可以获得一次免费投票,但之后要为投出更多的票而逐步增加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子链令牌支付费用。
这个多令牌模型为网络节点创建了一个角色,该节点在子链令牌和主链令牌之间提供转换服务,以便网络验证者以单个统一令牌接收其奖励。但是,运行多令牌系统将消除进入壁垒,并在整个平台上调整激励措施。
打个比方,最早的Web浏览器(例如Netscape和Internet Explorer)负责推动Internet的采用。同样,比特币和以太坊也使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是,Netscape和Internet Explorer被更高级的浏览器(Chrome,Safari和Firefox)取代。
因此,最终,更先进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将不可避免地超过它们的前辈。技术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进步。区块链的下一代开拓者将是那些认识到这一点并相应地接受这些变化的人。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