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的实验 关于比特币的故事
未知來源
閱讀 42
2014-9-26 00:53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使用着同一种货币,而这种货币的发行和币值不受任何政府的约束,资金可以无限制转移,这种理想化世界货币的初级形态实际上已悄悄来到,它就是比特币。
然而比特币迄今为止依然存在的争议是:究竟是一场伟大的互联网金融试验,还是一个由极客主导的庞氏骗局?
到底是不是货币实验?
早在2011年的时候,《南都周刊》当时写了一篇文章,《比特币:货币试验还是庞氏骗局》,内文提到:
诺曼说,比特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人们免于中间人——银行、信用卡公司、货币托运人如邮政汇款的盘剥,这些中间商的工作极为简单,却要收取过高的费用。
比特币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其运作系统已经规定了货币供应量,未来将在2100万货币单位的水平上饱和,比特币现在只有650万的货币单位(分布在80个地方)在10000个用户中循环流转(包括数百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人)。与通胀相比,更可能发生的是通缩,即比特币的需求大于挖矿的速度,流通中的货币量小于实际需求,其币值将不可避免地升值,引发持币者惜售,进而推动炒作。
然而,比特币会进入收藏领域,最终一币难求吗?以贵金属为例,我们知道,当贵金属的内在价值高于面值时,它将退出流通,转而进入收藏。而比特币这个二进制文件,虽然制造需要耗费较面值更高的成本,但却并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当交易者找到下家,其价值才能被承认。因此,批评家说,比特币是个骗局,它不是为了设计成实用货币,而是被设计来让早期进入者发家致富,本质和传销一样。
比特币到底是不是骗局,还需要时间,也要有实际的支付需求,及交易中所需的大量具体的商品与服务。
李笑来称是社会实验
也就是在2011年,李笑来知道了比特币。那时候比特币刚刚过了1美元,李笑来买了2100个,他自己说:“根据协议比特币总发行量只能是2100万个,而我居然可以拥有这个经济规模的万分之一,这实在太酷了。”
李笑来坚信这是一种未来货币,其实,一种货币是否有价值只取决于有没有人愿意使用它买卖。谁说“金本位”就是由黄金支持货币了?准确地讲,是公众相信政府用等价值的黄金在支持货币。注意,是“相信”而已——事实上,政府究竟有没有做到,谁都不知道——有人知道了也不告诉公众而已。而实际上,政府用黄金担保并不可靠,因为政府总是可以偷偷加印货币。而且所有纸币本身就是虚拟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代表”一个价值数额。我们之所以姑且相信银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相信。然而,比特币不一样,所有使用比特币的人自愿相信。
他坚信“自愿的信任”远比“被迫的信任”更有价值。所以比特币比任何纸币都更真实。最重要的是,反复研读中本聪的论文之后发现,比特币最重要的革新是它是一种“通缩货币”——它只发行2100万个。通胀货币只能不断贬值,而通缩货币,只能不断增值。
此外比特币通过P2P,用去中心化的方法解决了多重支付的问题。数字化货币不是比特币的创新,当银行存在的那一瞬间,货币就数字化了。但当银行可以转账时,就有多重支付的问题了。最明显的就是支票诈骗,无论法律多完善都预防不了,一个人可以拿着100万同时和十几家商户签合同,但是钱只能支付一次,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受骗了,比特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比特币一旦启动了,就关闭不了。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P2P网络自从启用就没有被关掉过,有些网站可能会倒掉,但是种子文件存在于那里,早晚会被下载到。一切P2P网络都如此:一旦启动,就无法阻止。所以P2P是一种时代潮流,是无法更改的。历史无数次证明,个体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也将变得越来越独立。比特币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从技术层面上彻底、纯粹地保证了“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李笑来称,不把比特币当作钱,而是把它当作一个美丽的主意,一个伟大的社会实验,可以每天做思考,做验证,其乐无穷。
其实从比特币受到如此之高的关注可以看出,未来货币一定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改变,而非自上而下的一种设计。美元、欧元、人民币,或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都不太可能成为未来货币形态。
值得关注的实验
比特币是自欧元发明以来,最值得关注的经济实验。比特币的诞生,正是由于“聪明的钱”即风险资本家寻求建立新的货币基础的一种努力。新型的流通货币,对风险资本家来说机会大、空间大也更加复杂。虽然仍可能在眼泪中收场,但比特币还没有死掉,它仍然是在现代金融最具潜在破坏性的力量之一。而在全球货币市场,比特币是欧元区国家决定发行欧元以来最具煽动力的发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历史上来看,黄金白银作为持久的货币形态,实际上是人们在对社会“制度”没有信仰的情况下,自下而上的一种天然货币意识。几千年来,任何统治者都没有成功的自主设计出一种能够持续使用上百年的货币。这也是截至上个世纪70年代,人类货币体系依然需要用“金本位”来维持的根本原因。
在货币竞争再次激烈的未来世界,已经备受诟病的主权信用货币也只是一个过客。而会不会是比特币呢,正如《南都周刊》所说,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