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中小银行的全新挑战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閱讀 40 2021-4-29 17:51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央行数字货币:中小银行的全新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及其发展历程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背景

回溯历史,货币形态经历了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化,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货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法币数字化也成为了信息时代货币金融变革的焦点。2014年,我国央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小组;至2019年底,其已基本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等工作;从2020年10月开始,数字人民币先后在深圳、苏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多轮有公众参与的测试活动。数字货币法币化既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定将对我国的货币与支付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内情况看,较早地研发数字人民币,与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现状密切相关。一方面,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居民和商家等都养成了移动支付的习惯,无现金交易遍布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推广,极大地适应了当下的支付环节和交易情景。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市场形成“双寡头”格局,日常交易形成大量数据,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形成有效监管,也为了各大支付平台的公平竞争,以及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发行数字人民币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意义

提供币值稳定、无限法偿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相较于现金,具有成本低、易储存、无磨损等优势,而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是我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功能,商家不得拒收数字人民币。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可以丰富居民的货币支付手段,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双离线交易,即使没有绑定银行账户,也可以享受到电子支付的便利性。同时,数字人民币具有可追溯的特点,能更好地监控普惠金融贷款的发放情况。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有利于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增强民生福祉。

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的特点,全部交易信息只由央行的数字货币系统保管,有利于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此外,数字人民币由央行进行中心化管理,在保证资金定向使用的同时,有利于对反洗钱和反诈骗等非法行为进行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全。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实践

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中国央行是领跑者。2019年底,中国央行已基本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入落地试点阶段。中国央行为DC/EP提供100%准备金并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法定数字货币)。DC/EP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其定位是对流通中的现金亦即M0的替代。

从2020年10月开始,数字人民币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等形式,先后在深圳、苏州等地开展多轮有公众参与的测试活动。此外,北京、上海、雄安等地也对数字人民币进行了内部测试。虽然上述测试活动进展顺利,但仍处于从封闭测试到公开测试的过渡阶段。下一步,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的前提下,央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公开测试,并在条件成熟时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

在对公业务方面,2021年3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两家燃油贸易企业通过数字人民币(e-CNY)支付方式在航运产业数字平台上完成了一笔燃油交易的结算业务,这是中国首笔用数字人民币来实现B2B的支付结算。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的形态越来越丰富。2021年1月5日,邮储银行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测试了“可视卡”形态的硬件钱包,首次将数字人民币的“卡片”形态曝光在大众视野中。2月8日,“铜钱”形态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在雄安亮相,由农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研发,支持两个硬件钱包“碰一碰”双离线支付。2月14日,在“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邮储银行继上海可视卡之后,推出了叠加“健康宝”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和指纹卡硬件钱包。除了数字人民币消费外,用户持该产品在健康宝设备上一贴,即可完成健康宝状态查询和登记。伴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可穿戴支付产品和卡产品想要完全颠覆和崛起显然不切实际,但重获新生则不无可能。由于针对特定领域和特定群体的使用存在着局限性和门槛,这一类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会是部分人的可选项。

央行数字货币对中小银行的挑战

数字货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控的特点,有助于降低银行业经营成本、提高货币流通的便捷性、增强金融体系运转的安全性,是基础货币的有效补充。尤其是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要凭借自身网点下沉,使客户更为基层化,更好地明确自身使命和发挥自身优势。

金融科技实力方面。按照数字货币的二元体系设计,央行作为发钞行只负责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而商业银行需要在顶层设计之下,建立起符合运行条件的数字货币账户和钱包系统,用于承载数字货币的商业化流通和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对接。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和推广基于必要的IT系统和金融科技实力,而中小银行整体的现有IT技术和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实力都远远落后于大型银行,势必在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和应用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如果在路径选择上,中小银行基于商业性价比和成熟度选择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建立数字货币核心系统,则其将缺少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无法满足自身的差异化需求,缺少对核心系统的掌控力等;而选择独立研发则对中小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研发资金产生较大压力。

银行数字化进程方面。银行业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但是整体的进度有差别且策略也不同。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资金投入较大,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独立发展金融科技,银行数字化进程的推进非常顺利,速度和成效也都非常显著。如2020年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为119亿元,占营收的4.45%,其他大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也都在3%以上。据麦肯锡调研结果显示,国际领先银行将税前利润的17%~20%投入到金融科技。大中型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大幅高额投入将强化其金融科技的领先地位和对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的降维打击。而反观中小银行,其整体数字化转型资金因体量原因投入不足,大多采取跟随策略,数字化进程缓慢、成效非常不显著。在金融科技持续投入无法产生商业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无法落地客户认可的金融产品、无法建立切实可行的风控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当中小银行在数字化方面的落差较大时,其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将受到限制。

人才队伍和专业性方面。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在持续提高。如目前浦发银行的技术人员约为5000人,占全体员工的7%,浦发银行计划未来5年内将技术人员增至1万人,占全体员工的比重将达20%。而中小城商行区域特点鲜明,可能存在地域限制因素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的招募存在较大困难,造成金融科技人才不足,同时银行体制可能存在僵化和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问题,薪酬体系无法与互联网机构相提并论,造成高端人才匮乏,从而导致金融科技团队欠缺专业性,整体将对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和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零售业务发展方面。我们预计央行数字货币将首先在零售业务领域推广,重点是面对C端客群,数字货币想要在与当前主流的第三方支付、POS机和先进支付体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便捷的支付方式和广阔的支付场景。其中,便捷的支付方式可以通过顶层设计解决;而广阔的支付场景,除了在监管的支持下,银行也需要建立自身的零售客群优势和场景搭建能力。但是,中小银行自身在零售端的优势相对不足,零售客群数量积累不足,零售场景的应用区域和应用深度较弱,零售产品的综合化程度、便捷性以及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均可能存在不足。这也将约束中小银行央行数字货币业务的规模和发展前景。

中小银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中小银行需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增加技术人员配置。央行数字货币一旦推出,将长期与现金共存,而且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和普及,其对各家中小银行的技术要求和人员的专业要求都将持续提高。中小银行一方面需要同大行做好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和人才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壮大自身的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数字化水平和金融科技实力。同时,我国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设计,即央行首先把DC/EP发行给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然后再由这些相关方将其发放给公众。这也要求中小银行相应地提高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提高对数据的获取、监测和运用能力。央行数字货币有望引发银行IT迭代升级新需求,研发投入较低的中小银行,也需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同时增加技术人员配置。

中小银行要以跟随者的角色发力央行数字货币。根据央行2019年出台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银行业要通过技术驱动金融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鉴于中小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少于六大行和股份行,相比之下,国内的主流银行均纷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铺垫DC/EP落地的良好客观环境。从此前在深圳、苏州、北京等地举行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来看,数字人民币App的数字钱包开立限于工农中建等大型国有银行;因而,数字人民币的测试与推广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前进的,等到技术稳健和时机成熟后,众多银行与第三方机构也会参与其中,中小银行应该扮演好跟随者的角色,吸取领头银行的经验与教训,去开展数字人民币的落地与推广。另外,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将会是未来各家银行竞争和展现创意的一块领地。中小银行可以吸取当下六大行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自身研发和与银行IT的合作,做好将来应对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应用推广的准备。

中小银行要从普惠金融角度发力央行数字货币。中小银行应该更好服务基层民众,更好服务无纸化交易,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便捷的交易渠道。在具体实施时,中小银行要率先普及数字人民币的概念与作用,积极宣传和落实国家对数字人民币的规划,让更多的基层用户了解数字人民币,以便今后开展工作,同时要与客户建立纽带,进行衍生服务的推广。例如,在深圳“礼享罗湖”移动手机端支付数字人民币内测活动中,拥有内测资格的用户可以下载“数字人民币App”,用户通过注册开通相应银行数字钱包功能,便可扫描商户付款码付款或者商户扫描用户数字App付款码收款,也可以通过“碰一碰”靠近对方手机或收款机进行支付。

中小银行要提高自身吸收存款的能力。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试行,无现金交易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社会上一定数量的现金会转换成数字人民币,彼时各大银行在吸收存款上肯定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基于更全国化的业务布局和更雄厚的客户基础,大型银行在存款和账户便捷性上存在先天优势,而中小银行在传统的存款业务上存在劣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息存款产品产生业务依赖,推高了业务成本。所以在这一传统竞争板块上,中小银行要扬长避短。数字货币的存取和使用不需要全国性的业务布局,因此中小银行的数字货币在便捷性上可以达到与大型银行相媲美的水平。而在本地,中小银行又可以利用自身深耕当地、业务网点更加下沉的优势,满足普惠客群的金融需求开发和触达。

中小银行要加强线上信贷管控研究。贷款端,由于数字人民币采用可控匿名的方式,资金流动产生的数据能够更好地被记录和运用,解决了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这也对银行处理数据、建模分析能力提出进一步的挑战。随着线上审批贷款的推广,中小银行要加强线上信贷模式的研究和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一是如何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业务特色的数字货币线上信贷产品体系,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色金融需求。二是如何在可控匿名的情况下以合法合规、不侵犯客户隐私权的方式建立单个客户的画像并展开针对性营销。三是如何处理数字货币带来的新增数据,建立涵盖面更广的数据湖系统,从中提取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数据,并与原有的大数据系统进行整合。四是如何建立相辅相成的大数据风控系统,综合利用原有数据和新增数据建立线上大数据审批模型,高效地为信贷审批提供更精确、可靠的大数据分析与风控。

中小银行可加强反洗钱管理。央行借助数字货币可以更精准地把握M0的资金流通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够发现很多货币规律和流通异常信号,对反洗钱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央行也能预知公众的消费情绪,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总体来说,鉴于数字人民币有步骤的稳健测试与推广,我国央行推出的DC/EP是主权货币,是M0的一定替代,和人民币一比一挂钩,便于推广。短期来看,数字货币的推出需要更好地搭配政策才能展现其显著功效,中小银行应该扮演好承接人角色。中小银行在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应承接好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运用,既要平稳完成任务,又要进行局部区域业务的拓展和创新。在姿态上仍要积极主动拥抱创新,中小银行前期要注重央行数字人民币概念上的知识普及与推广,加强和国有六大行在数字货币内测中的交流沟通,加强和银行IT的合作与自身科研上的投入。待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时,中小银行要有能力承接好央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运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保持自身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参与崭新领域的竞争与开拓。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穆长春:详解数字人民币的多种不同类型 下一篇:德勤:银行数字化的四个未来趋势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