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全面进军NFT市场!或将助力加密货币市场出圈
导读:目前市值排名前百NFT代币总市值现超190亿美元,但该量级水平不及目前行业排名前20的币种的市值总合,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
2021年6月21日0:00,支付宝在蚂蚁链粉丝粒小程序上限量发售“敦煌飞天,九色鹿”付款码NFT皮肤;随后在6月24日0:00,支付宝再次推出限量款“伍六七,伍六七玄武国”联名付款码NFT皮肤。
据考拉财经了解,“敦煌飞天,九色鹿”这两款NFT皮肤由支付宝和敦煌美术研究所联合发售,而“伍六七,伍六七玄武国”则是和刺客伍六七官方联合发售,用户在购买后NFT皮肤会显示在付款码上方。这四款NFT皮肤每款8000份,每份价格都为10支付宝积分+9.9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使用人民币购买基于蚂蚁链发行的NFT产品,从另一方面来看,此举大大降低了NFT的门槛,有助于NFT出圈。
- 01 -
何为NFT?
还记得当年在加密猫游戏中,每一只虚拟猫都是独一无二的且对应着链上的一个NFT,每一个NFT拥有独特且唯一的标识。毫不夸张地说,加密猫这款游戏对于NFT的提出和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NFT(Non-Fungible Token),被称为非同质化代币。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概念晦涩难懂,不如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同质”以及“同质化代币”。同质,意味着物件之间是无差别的,可以互相替换的。在加密货币领域,同质化代币意味着每一个代币不具有唯一性,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可互换性是货币的一大属性),就如同美元一般,小明的1美元和小美的1美元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而NFT(非同质化代币)是指不可互换的代币,每一个代币具有唯一性,彼此之间各不相同。比如相同品牌的同一个车型,就有很多不同的配置组合,而每一种组合就代表不同的价值。这样一来,每一个不同的车型就可以用一枚NFT来表征。
考拉财经小编认为,与其将NFT称为一种代币,不如将它理解成一种用代币表达的独一无二的资产更为贴切。目前,NFT除了可以表征数字资产本身,也可以用于表征某种特殊用途的凭证,比如实体资产通证化,可将房子、车子、字画、古董等以NFT的方式上链。不仅能够实现资产链上流通,还能对资产进行无限分割,降低交易门槛,提高流通效率。
- 02 -
NFT出圈
其实借助NFT开拓商家裂变新思路的案例还有很多,小编这里举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耐克,为寻求企业转型,找上以太坊,发行ERC721类Token,申请专利。未来的耐克鞋可以实现“线下一双保真鞋,线上一双数字鞋”。这几年由于是康波的衰退期,制造业都不好做。为了生意,实体商家想尽各种办法:微信裂变、新媒体裂变、抖音裂变……而耐克使用的“代币裂变”很可能给商家们一条全新的思路。
这里耐克借鉴了加密猫“繁殖”的概念。当你有两个Token的时候,你可以让两双鞋“结合”,产生一个新的Token!这个新的Token代表一双全新的数字鞋,可能有全新的款式、颜色、尺码等等。耐克之后的玩法规则没有在专利文件上阐述清楚,小编猜想,这个“新Token”并不属于父母,而是属于耐克,人们会把最受欢迎的新款“数字鞋”顶上去拍卖。赢得竞拍者会得到这枚Token,同时耐克为其定制一摸一样的实物鞋。拍卖价格的一部分会作为激励奖给Token的原生父母。在这样的营销策略下,人们的“生鞋”热情就被带动起来了。
一旦市场的“鞋生鞋”氛围形成,耐克粉丝今后买到的每一双鞋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而耐克也会因此卖出一双又一双爆款,最后拍卖的成交价可能完全不会逊于白椰子等潮鞋。只要耐克保证“Token=真鞋"的承诺,同时谨慎生产曾经拍卖过的爆款实物鞋,保持饥饿营销的策略,就能一直赢得客户的信任。这条利润通道十分超前,品牌的影响力随着这个游戏迅速裂变。这就是耐克利用以太坊重铸自身竞争壁垒的新裂变思路,值得企业家们思考。
- 03 -
NFT市场的增值空间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在代币合法化的未来,NFT将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场景当中,身份认证、电子存证、收藏瓶,甚至是图书馆里面的每一本书,商店的包包都可以作为NFT的实例。在小编看来,严格意义上来讲,NFT不是一种“币”,NFT更像是一种服务。在上述例子当中,用户更多的是关注NFT的稀缺性。诚然,NFT的稀缺可证明性很强,似乎光凭NFT化就可以增加产品的稀缺性,但实质上受众更愿意购买的其实是NFT背后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故事。
目前NFT的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少大,小编认为觉得目前还不少说,就目前来看,据Coingecko数据显示,目前市值排名前百NFT代币总市值现超190亿美元,约为191.20亿美元。这个量级水平还没达到目前的加密货币排名前20的币种的市值总和,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小编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类似耐克上链的NFT案例将越来越多,而到那时,NFT渗透到更广泛的场景中,币圈将不再是极少数人的狂欢,实现真正的出圈。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