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仍需坚持长期主义
引言:最近看到也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和“事故”,除了想起老生常谈的敬畏市场外,最想表达的一个观点:长期,一定要看长期。
戳破假象
在金融领域,那些短期一博或者一勃的背后隐藏着无法评估和控制的风险,催动着人性的贪婪,以否定一切、重估一切的方式形成群体效应,就像浮萍开满河道,柳絮遮蔽天空,你以为这是一个新的世界,你以为属于不劳而获的反抗者的革命到来,可季节一过,幻象全无,留下血泪和罪恶。
我们曾经观察过基金领域的表现,那是专门管理风险的一群人,凡是短期脱颖而出的,最后都死了,以被捕,被合伙人起诉,被LP追债,或者被市场教育自行破产的方式结束辉煌。而凡是活得久的,最后都脱颖而出了,毕竟和风险相伴,终究是一个概率游戏,较量的是生存周期,而不是一时的“hit point”,那是野点。
长期业绩者的收益,让人看到指数的效应,我见过10几年一直拿着不超过500万年薪的基金经理,最后出来做私募,一只基金管理费一年就超过数亿。因为十几年不显山露水,但一算长期收益率,居然无人可及。
金融科技领域仍需价值坚守
到金融科技领域,由于含了一点科技成色,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金融本质,为新玩意欢呼,就像香烟换成电子烟,就可以充满好奇和欢喜的抽一整天,这是科技啊,多么酷炫。酷炫也会蒙蔽人的双眼,特别是很多聪明人,大脑需要新鲜信息,酷炫容易带来激情,也容易营销,多少有点超额收益。于是市场寻找各种酷炫的元素,13岁的小孩,每天写代码说要改写金融的程序员,奥林匹克的金牌,各种殿堂级的科学家,凭空而来的曲线,在密室里研发的算术函数和拽密码学衣襟的计算模型,最后卖硬件的也上了,蔚为大观。
诚然,科技的霸道介入在不断修正行业的“金融”成色,但风险收益这一结构却始终未变,只是越来越还原成底层的博弈论属性:无套利对应于无占优策略,资产定价对应于博弈的一般均衡计算。范式可以革命,看待事物的角度可以革新,但本质并未改变。如果这样,你整那些,有意思?
这就意味着像过去一样,能够有效设计金融产品和管理金融风险的团队极其重要,打磨一个无占优策略,且能有效管理风险的协议是一件缓慢、细致和谨慎的工作,这不取决于多少审计机构或者多少顶级码农,而是在于:你是坚持长期理念还是短期理念?你是以管理风险为主还是以营销为主?你是以金融理论为出发点还是以计算理论为出发点? 你是以一般均衡为目标还是局部均衡为目标?你是以价值的最终成立为原动力还是以圈钱为原动力?你是坚持审慎原则还是坚持激情原则?...
总结
我认为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理念,并最终坚持下去,持续开发和布道的团队已经变成这个行业最紧要的资源,区块链如果能发展30年,今天这些起起伏伏不过是地表渗出来的水,汇成江河直至大海,在每个时代都是一群坚持本质并持之以恒的人,金融科技更是如此,太多的噪音冲击下,我们不再以未来思考现在,这是一件需要警醒的事情。希望10年后,20年后,我还能在这个领域看到大家。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