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与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1912年维斯托·斯里弗首次测量了一个“旋涡星云”的多普勒频移,1922年,苏联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用广义相对论描述了流体,从而给出了这一模型的场方程,之后美国物理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观察发现,地球到达遥远星系的距离正在不断增大,从而推导出膨胀宇宙的观点。通过广义相对论将宇宙的膨胀进行时间反演,则可得出宇宙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曾经处于一个密度和温度都无限高的状态,这一状态被称之为奇点。
与宇宙的形成类似,比特币也是由一个奇点发展而来,2009年1月3日,第一笔比特币问世,此时只有中本聪这个奇点,而发展到如今,这个奇点已经发展成为超越4000万节点的存在(处理超过4000万笔交易),或许这个数字相对于宇宙的发展速度来说仍旧微不足道,我们知道宇宙诞生初期是由均匀且各向同性的高密高温高压物质构成的,并在极早期发生了非常快速的膨胀和冷却。大约在膨胀进行到10-37秒时,产生了一种相变使宇宙发生暴胀,在此期间宇宙的膨胀是呈指数增长的,比特币在算力这一维度上也可以与之媲美,我们假设中本聪在2009年时所使用的是一台比较高级的电脑,其CPU算力能够达到500 KH/s,好的,也就是约等于0.0005 GH/s 的算力,如今比特币全网算力已经达到了128,407,155.72 GH/s(有所回落),5年时间里,比特币全网算力增长了约2568.143亿倍(当然这个数字是在假设的情况下得出的,实际的数字可能比这个要大很多)。
宇宙大爆炸距今已经历了137.98 ± 0.37亿年时间,它是经过不断的膨胀才到达了如今的状态,我们可通过类星体光谱,测量出光穿过每个氢气团后,宇宙膨胀了多少。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安德鲁·佛特-里贝拉说:“最新结果意味着,在宇宙诞生30亿年左右,我们会看到,随着宇宙的膨胀,一对相距一百万光年的星系正以68公里/秒的速度背离对方。”,而比特币短短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其膨胀速度就似一匹脱缰的野马,或许用不了10年,比特币的技术将充斥着整个地球。
我想多数人所关注的可能是比特币价格问题,那么下面我就浅谈下比特币价格大爆炸的事情,不了解比特币的人可能听说过比特币的价格从一文不值暴涨到价比黄金,的确,如果省略其中的过程,比特币的价格的确是符合宇宙大爆炸的路线的,但是,只要你稍稍细读下比特币的历史,你就会明白,比特币如今的价格局面其实是经过多次大爆炸所形成的,这就好比宇宙能量密度超过临界密度,宇宙就会在膨胀到最大体积之后坍缩,在坍缩过程中,宇宙的密度和温度都会再次升高,最后终结于同爆炸开始相似的状态——即大挤压。下面我们稍微回顾下比特币几次价格大爆炸的历史:
我们知道比特币第一个汇率是发生在2009年10月5日,当时比特币交易所给出的汇率为1美元等于1309.03比特币,而到了2010年5月22日,第一笔现实生活中的比特币交易诞生,当时10000个比特币换得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饼,也就是说一比特币的价值为0.0025美元,这是比特币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价格爆炸, 到了2010年7月11日,比特币新版客户端消息被著名新闻网站Slashdot提及,这为比特币带来大量新用户,短短5天时间里,比特币的价格从0.008美元直升到0.08美元,而这是比特币价格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爆炸。
2010年7月17日,“著名的”的门头沟交易平台成立,到了2010年10月7号,比特币价格突破0.06美元的枷锁开始攀升,到了11月6号,比特币的价格再次发生了一次大爆炸,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奇迹般地突破到了0.5美元,一个月时间内又是暴涨10倍。
2011年四月30号,比特币的挖矿难度首次超过100,000,同年6月2号,比特币价格在门头沟的兑换率突破10美元,6月8日门头沟上的比特币成交价达到31.91美元,这次爆炸未能持续多久,达到临界点后,比特币经历了半年的坍缩期,随后比特币的价格缩水到只剩下1.99美元,而在601天后比特币的价格再次超越2011年6月8日历史的最高点。
2013年3月16日,人口仅110万的欧盟成员国塞浦路斯政府冻结民众银行转账交易,对银行存款账户征税,18日关闭银行和股市,此时比特币价格为47.45美元,接着发生了比特币历史上惨无人道的又一次爆炸,经历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比特币价格突破了266美元大关。
而接下来一次比特币价格大爆炸就是所谓“中国大妈式进场”所导致的了,2013年11月17日,比特币价格触及1216.73美元,比特币宇宙能量密度再次超过临界密度,中国政府出手管制,比特币价格再次进入坍缩期,至今,我们看到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维持在600美元上下已经很久了,我们看到了无数所谓的比特币利好新闻,大量风投资金入场,各种科技巨头接受比特币支付,很多人纳闷比特币价格为何不涨,我认为它或许是在压缩能量,等待下一次的爆发。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