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骗局吗?

探索猫 閱讀 4278 2021-6-23 17:36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比特币是骗局吗?

引言

比特币的本质是“算法信任”,是人类第一次将群体信任,从中心化的规则信任或者长期建立起来的经验信任升级到以逻辑符号系统下的“算法信任”。

比特币骗局吗?

区块链的本质是算法信任。我将区块链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区块链创世期,基础设施期,应用期。而比特币是算法信任的开创者。

比特币的本质是“算法信任”,是人类第一次将群体信任,从中心化的规则信任或者长期建立起来的经验信任升级到以逻辑符号系统下的“算法信任”。

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都是这样的趋势,从经验上的到逻辑符号系统上的。人类的进化,就是将“经验”抽象化、符号化、逻辑化,是将经验的、遗传的基因信息升级到符号系统信息的过程。不仅对自然的认知如此,对人类社会本身的规律更将会如此。原本的“信用共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起人类群体,而算法化的共识,完全摆脱了人类经验的、基因的上的。 本质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可以将基因信息脱离于人本身,变成符号系统,并且还能用符号系统反过来推进人类进化。

经常看到有人说比特币是骗局,甚至还看到很知名的学者说比特币是骗局。某种意义上,比特币具有和钻石、黄金、邮票、郁金香、学区房类似的属性,稀缺性,这就具备了“金融属性”,所有金融属性的东西,价格都会起伏涨落,有人炒作就有人自然被价格暴涨吸引入局,而且很多东西本身的“使用价值”相对“投资价值”很低,有一些则完全没有使用需求,只有投资需求。

另一方面,比特币是算法信任的开创者,是第一个。人类的进化,就是将“经验”抽象化、符号化、逻辑化,是将经验的、遗传的基因信息升级到符号系统信息的过程。不仅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如此,对人类社会本身的规律更将会如此。

自然领域可以有牛顿定律、相对论,对于人类社会,从原本的人类群体性的经验意义上的“信用共识”,开始第一个进化到“算法共识”,可以说算法化的共识,完全摆脱了人类经验的、基因的上的。

本质上说,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可以将基因信息脱离于人本身,变成符号系统,并且还能用符号系统反过来推进人类进化。注意我说的是人类,是群体概念,不是个体概念。

比特币的发明者,正是将算法共识的形成模式,加载上了“稀缺性”,因为稀缺性可以让这种全新的模式,具有基因信息类似可以熵减属性的机制,扩展更快,形成自组织自我驱动进化的群体。

总的来说,机制上,比特币是人类的进步,方法上借用了稀缺性特点快速扩张共识基因。这也是以后所有可快速发展的区块链项目的特征,即共识算法化、强扩散性。

现在争论的核心在于有了“币”。

中本聪为了实现快速扩张的目的,使用了稀缺性和奖励机制。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个奖励机制和稀缺性,算法信任也是可以存在的。最简单的比喻,在一个大会议室里,某人向另外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并不一定非要是一笔交易),这句话被会议室里每个人记住,同时为了以后不至于出现撒谎无法验证,就把所有人的记忆存储下来,比特币就是出现在这里,通过POW机制(哈希运算随机产生)获得比特币才拥有打包权,其实这里也可以采用无币的形式,如随机性打包权,完全随机的打包权,也不奖励币,这样的系统,也不需要人去追捧,就是纯粹为了“算法信任”而创建的。将来或许这也是很大的一块市场,估计要很长时间以后了。

昨天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谈区块链、比特币。我认为区块链本身可以说就是为联合国的未来在技术上准备的,全球一体化是大趋势,包括世界货币、治理机制都会是这个趋势,治理机制的去中心化是世界趋势。

真正实现世界大一统,并不是谁征服了谁,而是最后形成了一个相互制衡的结果。包括世界货币的全球一体化也是。未来的统一是相互制衡的结果,因为相互制衡所以类似去中心化组织管理世界的事务(类联合国),这一点和秦始皇武力统一时代不同。

比特币是骗局吗?

科学,是群体共识

最近燕山大学某博士生导师最近有一个震惊世界的新闻,据说颠覆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被列为科学技术奖奖项入选名单。最关键的、更神奇的是,这个项目竟然能列入科学技术奖奖项入选名单。

民科越多其实很正常,这其实是好现象,说明对科学的探索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了,我是很反感那些“反民科”的弱智言论的。因为历史上看,世界文明中心科学繁荣,同时也是民科繁荣的时期,这是一种“潮涌”现象。而且也不能否认真的有民科颠覆了传统认知。

有人说现在科学细分,不可能出现以前德国、美国那种民科也能颠覆传统的事了,我认为这纯属目光狭隘。科学上的颠覆,基本上是有一个前序的,即有新的观察、观测、实验数据和原有理论冲突,旧的理论无法解释,这时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理论。而真正能做出颠覆性的,并不是在实验室里,并不是做观察观测的,而是在新的思维中。这种思维往往此时就可能会出现在“新人”中,即不是主流科学群体里的人。

这种新人,也不能说是民科,他们本身都是掌握了已有科学知识的人,对当时时代的观察观测实验都非常熟悉,有一些甚至从小就对那些观测观察实验感兴趣,是持续很多年的思考。虽然他们不在主流群体中,但他们年轻、有知识、长时间的思索,这些特征反而是那些主流群体里的人没有的。爱因斯坦、牛顿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对前人的观察和实验都已经深思很长时间,在20多岁就已经有了不同于主流群体的认知。所以他们能做出颠覆性的科学成就。当然最关键还有一点,就是能具备这些条件的,都是在当时的科学中心,能有所处的这种世界最前沿氛围中。世界科学边缘的人,再聪明也没有这种环境,是做不出惊人成就的。

民科多说明我国整体上科技研究水平在上升,但问题来了。科学本身就是群体共识,而且首先肯定是通过“细分的群体共识”,如果没有经过标准的流程,如行业内专家评议(即使论文不发表也有预印本网站),仅仅是依赖行业外的其他模式传播,甚至以前还有很多民科造假传播,这些都不能称之为新的“科学”理论。如果这样的项目列入科技奖入选名单,那就真的太神奇了。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浙江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正式印发 下一篇:火链科技研究院:区块链将从四个层面引领数字经济迈入新时代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