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王允臻:区块链赋能新能源汽车新业态——车电分离

万向区块链 閱讀 29782 2021-6-15 09:59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6月5日,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峰会在浙江湖州举办。本次峰会由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办指导,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主办。万向区块链执行总裁王允臻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根据现场速记整理的演讲全文,略有删减。

万向区块链王允臻:区块链赋能新能源汽车新业态——车电分离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一方面万向集团是浙江企业,今天来到湖州感到非常亲切。另一方面,我们与麻省理工学院自2017年起,就在科研合作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合作。

我今天分享的话题,主要着眼于区块链如何赋能新能源汽车行业,使其获得更进一步的成功。首先,我简单介绍下,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大家现在在新闻里听到的区块链,常常与虚拟货币联系起来,实际上区块链远远不止于此。首先,区块链是信任引擎,是保障可信数据的技术;第二,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有一种说法是,两大改变世界的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人工智能改变的是生产力,区块链改变的是生产关系;第三,区块链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技术,能够把跨行业的资源,包括金融、技术创新、人才参与,有效而极具创造性地整合到各种实体行业中。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会使用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候,我们看到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首先,电池成本与寿命的矛盾毫无疑问是非常大的挑战。电池的高成本带来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和购车意愿的问题。这必然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成长。

第二是电池整体技术尚未最终“尘埃落定”,还在不断演进。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情,真正有生命力的行业才会这样。刚才张院士讲得非常好,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可避免地让整车厂商面临如何将快速成长的技术与自身的产品周期相结合的挑战。

第三是安全方面的问题。大家有时候会从新闻上看到电池着火的情况。而据有关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分析中,电池问题引发的事故占据60%以上。

此外,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效率极大限制单次充电的出行范围,虽然已经较以前大大改进,依然难免影响出行体验。

那么,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数字化挑战呢?关键是动力电池具有很高的产品价值和潜在环境影响,所以生命周期很长,从生产、整车集成、用户使用、二次回收作为储能设施、电力使用、最终环保回收,跨越了很多行业。跨行业数据收集和可信流转、共享非常困难。特别是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这两个数据孤岛如何打通,如何进行数据共享共用?电池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和充电站运营方也掌握着一部分数据。能储环节的当地供电商,回收环节的环保回收厂商,也都会有自己的数据。进而,不要忘记,金融行业也可以是数据流的利益相关方: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四成以上,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说,如何在可信数据流转的基础上,引入金融资源,降低整车厂商和消费者的成本压力?

前面提到,区块链是跨行业数据整合的引擎。它能做到让不同来源的数据通过隐私计算,在数据所有权被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形成数字孪生。这个数字孪生有很强的针对性。此前,当出现产品问题的时候,因为跨平台跨行业数据无法互通等问题,很难进行精准定位,汽车产品的召回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例如,原来发现了一个问题,需要召回60万台车。现在我们在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可信数据保障下,通过此前很难做到的跨平台数据整合和数据分析——对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进行非常精准的分析,发现非常高颗粒度的“问题组合”,或许就可以把召回的规模缩小到几千台甚至几百台。精准召回不但对消费者的安全是一种保障,而且可以极大降低整车厂商的成本。

电池数据的价值也还有待挖掘,不单单是电池生命周期和整体使用情况。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新能源汽车各个组件当中,动力电池能源供应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是最完整的。这样完整的数据不仅在动力电池自身的商业模式当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用户体验提升甚至城市管理也都有价值。

可以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我们可以把动力电池中嵌入相关的物联网设备;这个物联网设备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确保数据可信、不可篡改同时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收集数据,不仅可以形成动力电池可信的数字孪生,也帮助形成新能源汽车本身可信有效的数字孪生。此前,摩联科技与万向区块链合作推出了区块链蜂窝无线模组和PlatONE联盟链数据存证平台,能够赋能海量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安全上云可信上链。

再谈到商业模式,无论是回顾燃油汽车的发展历史,还是展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让实体行业有效引入金融资源,都是拓展商业价值的重要方向。车电分离指的是在换电模式基础上,车主购买整车后,由电池管理公司回购电池产权,车主以租赁方式获得电池使用权。车电分离如果能够做到位,动力电池及充电站就可以成为资产包,且和新能源汽车本身是分开的,大家就可以针对资产包进行融资。这不仅仅是概念或者梦想,我们已经在和业界领先的公司在这方面展开了合作。

这个商业模式进一步规模化以后,会带来几个好处。第一,串联电池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回收、检测和改造再利用等各方的协同网络,高效可信的电池流转助力各方利益计量和分配结算,提高传统业务衔接协作效率;第二,能够让更多金融资源以可信方式进入迫切需要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形成非常好的节奏。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车电分离后带来的商业模式有相当的稳定性。未来无论技术如何演变,这个行业都能够有效得到金融资源的配置,从而反过来为新技术的发展带去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活力;第四,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对底层资产进行穿透式监管,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控资产的运行收益,有效降低了资产和资金风险。

而对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会直接下降。比如以前买辆车30万,现在买车只要18或者20万,剩下的就是每月付车电分离的使用费,这是未来会推动的。同时也可以缩短充电时间,缓解续航焦虑;对新能源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而言,有机会引入更多的金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改善电池安全,减缓电池衰减;对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机构来说,通过动力电池和物联网设备,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可信、可靠的数字孪生并资产化,如碳中和等治理目标就可以更好地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来管理和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电池标准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车电分离,我们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是重资产:换电站建设前期投入高,融资需求大;第二是车企配合难度大:标准化技术应用推广难,不同车企不同车型差异性显著;第三是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开放使用形成规模效应;第四是运营服务体系不完善:电池多方流转难追溯。

为什么要讲挑战?传统的信息化技术难以建立多方间的信任,而且需要完整的顶层设计。面对以上的这些挑战,很难进行完整的顶层设计,势必会形成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要保证过程中整个业务方向不会失控,就是区块链组织生产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不仅是汽车,所有跟新能源能储相关的行业,如未来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都可以使用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通过对可信数字底座的打造,实现可信的数字孪生并资产化,从而降本增效,创造企业、消费者、政府机构多方共赢的社会经济价值。而这些我们并非仅在策划阶段,都已经实践中了。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动力电池资产化、在电动大巴上采用区块链基础上的电池与新能源管理等等。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得到各位院士和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也希望大家与我们一起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共同寻找新的合作机会。

谢谢大家!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PeckShield蒋旭宪:DeFi 攻击者5个月获利 5.3 亿美元,与黑客较量是争分夺秒的“攻防战” 下一篇:多地大举“围剿”挖矿!比特币狂跌1700美元,10万人爆仓!美图蔡老板亏惨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