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组织Anonymous宣战马斯克陷入“罗生门”
下战书的黑客组织真假难辨。
在加密货币领域反复无常的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被黑客盯上了。
6月5日,一位自称来自黑客组织“匿名者”( Anonymous)的蒙面人在推特上发布一则视频,痛批马斯克是个“渴望得到关注的自恋狂”,并威胁道:“或许你认为就属你聪明,但你现在遇到对手了。我们是‘匿名者’组织,等着我们降临吧!”
不过,之后又有媒体报道,自称代表黑客组织Anonymous者否认制作了反马斯克视频,声称该视频是由一个山寨组织制作的。
一时间,“匿名者”宣战马斯克,陷入了“罗生门”。
黑客组织向马斯克宣战
“向世界所有公民问候,这是匿名者送给埃隆马斯克的信。”一个自称代表“匿名者”的蒙面人在视频开场称。
“在过去的几年里,你在亿万富翁阶层中享有最高的声誉之一,因为你满足了我们许多人必须生活在一个拥有电动汽车和太空探索的世界中的愿望。但最近你精心打造的人设崩塌了,人们开始把你看作是另一个渴望关注的自恋有钱人。你拯救世界的追求更多地植根于优越感和救世主情结,而不是对人类的实际关切。”视频中的蒙面人对马斯克提出了多项指控,并引用各种例证试图表明马斯克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该视频称,马斯克自诩“救世主”,实则自私自利,对人类、尤其是工薪阶层的劳苦漠不关心。多年以来,特斯拉员工在马斯克指挥下面临着难以忍受的工作条件。据《观察家报》上一篇题为“埃隆·马斯克,随着利润飙升,特斯拉正在将工厂工人推向生活边缘”的文章解释说,“特斯拉工人和工人倡导者说,该公司无情地追求这些花哨的账面数字,而这一切正是冒着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的风险而取得的。”
此外,该视频还引用了《泰晤士报》另一篇题为“‘血液电池’为埃隆·马斯克的财富注入动力”的文章,其中指出:对于在你们海外锂矿工作的孩子们来说,显而易见的,这一切在危害他们的健康,而他们也在破坏当地的环境。
该视频还表示,马斯克在为世界作出潜在贡献方面,也并非粉丝以为的那样伟大:特斯拉绝大部分收入并不来自汽车销售,而是来自出售美国政府为鼓励清洁能源创新而奖励的碳积分;他还很有可能利用这些政府补贴投机比特币,炒币几个月赚的钱早已超过卖汽车几年所得。
“匿名者”尤其抨击了马斯克近期在比特币上反复无常的行为。在大力吹捧狗狗币和比特币之后,又突然认为“狗狗币是骗局”,谴责比特币对于能源的浪费。前后言行不一引来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令业内人士叫苦不迭,纷纷指出“马斯克化”将是加密资本市场最大的危机。
高调的黑客组织
在视频中,黑客组织扬言将有下一步针对马斯克的行动,不过截至目前,大众并未看到其有新的行动。
相反,有媒体报道称,黑客组织Anonymous否认制作了反马斯克视频,并表示该视频是由一个山寨组织制作的。
黑客组织Anonymous到底是“何方妖孽”,为什么向马斯克宣战的人会借用它的名义?
公开资料显示, “匿名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客组织之一,前身开始于2003年网络信息论坛4chan贴图区,一个类似于贴吧的地方。
“匿名者”组织以主动实施黑客攻击而著称,其通过下载和使用专有攻击软件,或以大量流量阻塞网站正常运转,实施DDOS式攻击。
“匿名者”并不是一个权力集中的组织,任何人都可以宣称代表或属于该组织。
这就导致,纵然有媒体报道了“匿名者”组织称视频是山寨组织制作的,也难以确认是否真的和该组织无关。
不同于一般的黑客,“匿名者”是一个极其高调的黑客组织,总喜欢搞大事。
在选择攻击目标之前,他们会在互联网上进行投票调查,并最终确定攻击目标。
他们会用到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热门社交网站,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在“匿名者”的攻击名单中,政府、知名企业和宗教组织无一幸免。
2008年,在反对宗教组织山达基教的活动中,“匿名者”攻击了该组织的网站。
2010年,“匿名者”对万事达、Visa、PayPal等几家公司发动攻击,使得它们的主页彻底陷入瘫痪。
2012年2月,“匿名者”再次大显身手。通过和维基解密联手合作,将美国一家国际情报分析公司的500万份电子邮件公诸于世。
这使得它当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个最具影响力人物”。
此外,“匿名者”还入侵多国和地区政府,发起了网络战争。
虽然“匿名者”大部分的行动堪称“臭名昭著”,但他们也的确会出于某种“正义”,赢得诸多粉丝的好感和认同。
2011年10月,“匿名者”发布视频,高调宣布将会展开“暗网行动Operation Darknet”,旨在打击儿童色情网站。
2014年,他们因为黑人被警察枪杀,警察却没有得到处置,而向白人至上主义的3K党宣战。
2015年11月,法国巴黎发生严重恐怖袭击,“匿名者”通过YouTube上传视频,正式向ISIS宣战。
至于这次向马斯克宣战的是否是“匿名者”,只有看马斯克或者特斯拉是否会遭遇黑客攻击。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