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交易量不足币安日交易量,BC科技为何还能连续三年营收增长?
6月2日,BC科技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渣打创投(SC Ventures)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将创立合资公司,合作建立数字资产经纪商和交易平台,服务英国及欧洲的机构和公司客户。
合资公司将以英国为基地,初期专注于欧洲市场,为机构交易客户在市场上对接交易对手,提供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数字资产的深度流动资金池。在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合资公司计划在2021年第四季度启动。
BC科技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BC科技,全称BC科技集团有限公司(BC Technology Group),是亚洲领先的公共金融科技和数字资产公司(股票代码:863HK)。
提及BC科技,就绕不开方彬此人和三众华纳这家公司。
2003年,方彬创建了三众华纳传媒有限公司,开创媒体跨界合作一站式品牌服务模式。到2011年3月,集团在香港成立控股公司品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方彬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当时品牌中国的主营业务是为内地汽车及时尚品牌作市场推广,公司依托三众华纳传媒出版物、公司的自营网站及其他媒体为客户提供广告服务。
2012年4月27日,品牌中国于港交所创业板上市,便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内地品牌活动推广公司。2015年9月8日, 品牌中国转往主板上市。
后来随着传统媒体逐渐衰落,新型媒体兴起,集团营收自2013年开始了五年的下坡路,集团不得不谋求转型。2017年10月23日,鉴于传媒市场的变迁以及集团的转型,公司决定终止或外包自营出版物运营等限制性业务,并以股权收购的方式使三众华纳传媒成为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2018年,数字资产兴起,集团开始扩展数字资产及区块链技术相关业务,加大相关投资,并于2018年底开始以OSL品牌【OSL数字资产平台】向专业对手方提供场外数字资产交易便利化服务。自2018年底至今,这类新兴业务发展迅猛,为集团创收颇丰。
大力发展数字资产业务,抢占市场份额
BC科技当前有三个核心业务部门。其中,两个大陆业务分部为广告业务部和园区管理部,面向国际市场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前者为汽车及其他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广告及营销服务,后者提供园区运营及管理服务。
另一块核心业务就是当前最年轻但收入占比快速增长的OSL业务,即数字资产和区块链平台业务。OSL平台的交易币种有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其他证券型代币。OSL平台为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解决方案、经纪服务、自动交易平台和保险托管服务,目前在香港和新加坡开展业务。
集团CEO Hugh Madden表示,“作为香港持牌监管的首位推动者,凭借正在不断成长的SaaS业务,BC科技处于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位置。”
营业总收入方面,BC科技自2018年以来扭转过去五年的下降趋势,实现连续三年增长。2020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2%至人民币2.165亿元,且调整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500万人民币,较2019年的-89万元实现由负转正。
正如集团CEO Hugh Madden所言,集团2020年的成长是近三年在受监管的数字资产领域紧抓机遇的累积成果。公司自2018年开展的数字资产及区块链平台业务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占集团总收入比重也不断增加。2020年,OSL数字资产平台收入同比增长111%至1.511亿人民币,这个收入占到了集团总收入的70%,2019年这一比例仅有44%。
数据来源:BC科技集团2012-2020年年报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自2016年以来,BC科技连续五年出现净亏损。虽然2018-2020三年间,数字资产及区块链平台业务收入连年增加,但仍未扭转亏损局面,反而呈现总亏损持续增加的趋势。根据2020年年报,BC科技归母净亏损高达2.589亿人民币,较去年增加0.138亿元。对此,公司年报给出的主要原因是高额的认股权证费用。
数据来源:BC科技集团2012-2020年年报
OSL,香港唯一合规的数字资产交易所
图源:OSL官网
自2018年起,BC科技便加大对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策略性地进入数字资产及区块链技术空间,并组建具有法律背景的专业团队,深耕监管合规。集团的这一转型如今已经获得成功,并正在持续强化行业影响力。2019年,BC科技联手保险巨头怡安集团(NYSE:AON),开展托管资产层面合作,也为其递交牌照申请打下了基础。
香港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管体系整体采取稳健审慎推进的态度。2017年启动监管沙盒,2019年11月,香港证监会宣布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框架,强调只会向符合与持牌券商和自动交易场所相当标准的平台运营商发放牌照。而OSL则提前向监管框架靠拢,如香港证监会要求交易所热钱包资产不超过全部客户资产的2%、且客户资产需有保险覆盖,这与OSL此前的布局一致。
随着香港加密货币监管政策的不断更新完善,香港数字资产市场监管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首个数字资产牌照的颁发。
2020年12月15日,OSL数字资产平台宣布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首个数字资产牌照,即1号牌(证券交易)和7号牌(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这是香港合规平台的必要条件。不过即使持有牌照,仍无法对散户提供服务,OSL的服务只面向专业投资者。专业投资者分为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门槛是个人资产不少于800万港币,机构资产不少于4000万港币。
此外,OSL对客户实施KYC(了解您的客户)和KYB(了解您的业务)流程,对每个客户进行风险测评,通过持续监管和报告来降低风险和可能的交易损失。
规模差距缩小,发展势头迅猛
时间的轴轮回拨到2017年9月4日这天,一场风暴来袭,数字货币市场哀鸿遍野。
这一天,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门出手正式叫停ICO融资。七部门通知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下午3点公告一出,交易所代币价格一路下跌。其中,通过ICO融资发行的代币跌幅最狠,数种代币跌破发行价,最高跌幅超90%。在身家过百万、千万、亿万的故事刺激下,怀着百倍、千倍幻想进去币圈的人,一觉醒来,成为当时最脆弱的人群。
九四事件之后,包括火币、OK、币安等头部机构在内的多家交易所由于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并直接向境内普通投资者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而被调查叫停。这些交易所由于合规监管问题也不得不转战海外。
如今,伴随着数字资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交易所的合规性要求也愈加严格。数字资产交易所持牌经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OSL在合规方面始终十分谨慎,即便在拿到牌照之前,相关交易服务也只面向专业投资者。
从客户画像来看,OSL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者门槛更高,而币安和火币则由散户占据大头。机构投资者往往具有资金量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动向是决定虚拟资产整体中长期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抓住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才算抓住了虚拟资产投资的主要增长源泉。
从交易量级来看,OSL目前远远比不上币安和火币等。BC科技年报中披露的OSL2020年总交易量为1490亿人民币,而coinmarketcap网站显示的币安(Binance)一天的交易量就有302亿美元,约1935亿人民币(按实时汇率计算),火币一天的交易量也有约550亿人民币,而币安去年披露的总交易量更是超过了三万亿美元。也就是说,OSL平台一年的交易量还不足币安一天的交易量。
除交易量级外,相比于币安、火币等老牌交易所,OSL目前还面临着可上架主流币种较少、STO市场不成熟、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图:币安和火币近24小时交易量
图源:coinmarketcap
不过,OSL平台交易量增速很高。自2018年开展数字资产与区块链业务至今,三年内实现业务规模迅猛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2.2%。
数据来源:BC科技2018-2020年报
OSL平台规模不断扩大,SaaS将成战略重点
截至2020年,OSL平台总资产同比增长487%至26亿人民币,平台的活跃用户也同比增长130%,平台交易量同比增长228%至1,490亿人民币,其中机构交易量占93%。
资料来源:BC科技集团2020年年报
图:交易量结构
数据来源:BC科技集团2020年年报
目前,OSL采用香港及新加坡双主体运营:香港平台下经营包括经纪业务、电子交易平台、托管及SaaS四类服务;同时其新加坡版平台下还开放借贷业务,支持BTC及部分ERC20代币。OSL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重点业务,是包括经纪服务和电子交易平台的数字资产交易业务收入。从下图中可以看出OSL数字资产交易便利化收入占据了当期总收入的92%。
2020年,OSL平台的SaaS业务收入为880万人民币,包括许可的SaaS 客户的服务费和交易收入,同比增长132%。尽管这一收入占OSL收入的比重并不高,但由于其业务逻辑简单、复用性高,BC科技表示SaaS将是OSL未来数月及数年的战略重点。
数据来源:BC科技集团2012-2020年年报
当前,OSL的SaaS业务主要面向希望涉足数字资产的机构客户。截止目前其已完成的服务对象中包括一些东南亚银行或机构,同时OSL是此前宣布上线机构托管及交易服务的星展银行的技术合作方。
6月2日,BC科技与渣打的合作达成,进一步说明了BC科技集团的SaaS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大型传统金融机构的关注和认可。
关于与内地合作的可能,对比数字资产监管较为领先和开放的香港,目前大陆对数字资产的交易投资还未完全开放,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有数量可观的内地投资者开始寻求数字资产交易。OSL平台作为一个有香港的证监会颁发的牌照的数字资产平台,不只提供加密资产的交易,也可以提供其他数字资产交易。如果BC科技能够与大陆达成合作,将是内地投资者的福音。
关于合作,集团高管Steve表示,“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和中国内地进行数字资产方面的合作。”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