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预付式消费,如何防止霸王条款、商家跑路等问题?
现代生活中预付式消费十分常见,无论是公共服务行业,如电话卡、电卡、煤气卡、水卡等,还是零售、服务业企业,常见的有美容美发、超市、百货、健身房、餐馆、洗车行等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提货券或礼品券,再或者是游戏充值等网络虚拟服务,都属于预付式消费。
预付式消费通常会给消费者带来价格上的优惠,同时帮助经营者提前获得大量现金,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与此同时,预付式消费还起到了吸引客流、拉动群体消费和稳定销售业绩的作用。
预付款消费的弊端
但预付式消费存在预付性、风险单向性等特征,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导致消费者一开始就处在被动位置,无疑是增加了消费者的单方风险。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消费者极易掉进以下几种消费陷阱:
经营者欺诈行为多发:一些商家开始通过极低的折扣诱导消费者充值,随后便出现各种无法兑付服务的情况,比如降低服务质量、改变经营场所等。
合同存在霸王条款:在预付式消费中,商家故意制定一些霸王条款,如“不得转让”、“到期作废,余额不退”、“一经办理不得退款”;预付式消费卡丢失,商家概不补办和退还。这些霸王条款是商家的单方面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系不合法行为。
消费者维权困难:在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一旦权益受到损害或发生纠纷,消费者很难拿出维权的证据。当发生纠纷时,商家往往占据优势。消费者若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则面临着繁琐的程序和高昂的成本。
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预防腐败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同年11月,商务部就《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12年9月正式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预付卡发行登记备案制度。然而,截至2019年底,全国单用途预付卡发卡商户数(包括个体工商户)已达到100万余家,而已备案的发卡企业共6149家,备案率0.5%左右。发卡企业如果不备案,商务、市场监管部门就无法掌握市场主体的发卡情况,也就无法进行精准的监管。
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痛点
其实,用户想要的很简单,服务有优惠,还要有质量,资金安全还能退出。商家想要的无非就是有流动资金,能够增加营业收入,如果能锁定自己的私域流量,还能传播口碑就更好了。
通过商家发卡信息的公开和追溯,让所有交易数据实时可查看、可统计、可预警,并以此构建商家诚信系统,与金融机构联合解决商家资金问题,方能让整个生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区块链正是可以满足上述需求的工具。
信息公开可追溯,监管更便利
利用预付式消费行业联盟链发行的卡券都会拥有一个合约地址,而备案只需要将合约地址告诉监管平台,监管平台即可实时的从区块链上获取准确的卡券交易数据,监管机构可以在链上做到实时监管,数据随时可查。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一旦有消费者投诉,监管机构就能第一时间从链上获取被投诉交易发生的时间、金额、涉事企业信息,保证维权执法有据可查。对于资金存管的银行或者保险机构来说,准确的获取企业历史发卡信息,有助于管理存管金额,避免企业非法占用消费者预付金。
同时,使用预付式消费行业联盟链发行的卡券,从卡券的发行、售卖、流通、核销整个生命周期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对联盟链成员开放,也可做到按照权限查看部分数据,消费者可以随时在链上查看自身相关的消费、充值等数据。
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防恶意操作
通过预付式消费行业联盟链,可以促使节点上的商家采取标准化的卡券发行合约,杜绝霸王条款,还能规范行业协议在链上达成,相当于进行实时快照,便于纠纷取证。
卡券交易的每个环节都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合约双方(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和责任在满足约定条件时自动执行并且经过区块链多节点的确认,避免了一些不法商家线下或系统中的恶意操作。
未来,相信伴随着区块链技术大规模落到各省市的预付式消费行业的场景之中,将可以有效地遏制当前预付式消费乱象。除了区块链技术的驱动外,还需要各地监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配合,来共同搭建联盟链,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