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如何参与 NEAR 生态?这份入门级指南请收好
NEAR 生态最完整的新用户入门指南。
欢迎你的到来!本指南旨在帮助任何对 NEAR 感兴趣的人,他们可以是新用户、社区成员、潜在合作伙伴以及 NEAR 核心贡献者等,深刻了解 NEAR 协议。我们将简单地介绍我们的工作,工作的目的以及用户参与 NEAR 生态所需的知识。
我们会持续更新本指南,以便呈现最新信息。
阅读本指南的前提是,你已深度了解区块链的核心知识,因此我们不会从区块链的简单概念说起。本指南不限定用户的技术水平,你可以是一个高技术工程师,也可以是一个设计师、营销人员或社区经理。
基础知识
那么 NEAR (或者「 NEAR 平台」)是什么?NEAR 是一个基于 NEAR 协议构建的去中心化开发平台,它是一个公共的、分片的、对开发人员友好的、使用权益证明公式机制的区块链。
换言之,NEAR 就像一个公共社区运营的云平台。这意味着它是一个高度可扩展且低成本平台,开发者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创建中心化应用程序。NEAR 平台构建在基于 NEAR 协议的区块链之上,同时还包含各种工具,从区块链浏览器到 CLI 工具,再到钱包应用和互操作组件等,这些组件可帮助开发人员更轻松地构建并扩展生态系统。
大多数「可扩展」区块链将事物处理集中在高端硬件上,以达到暂时提高吞吐量的效果,而 NEAR 协议则使用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将平台的处理能力线性扩展至数十亿笔交易。
NEAR 项目由 NEAR 团队建立,NEAR 团队是一个由个人和组织组成的全球性集合,他们正在共同构建这个庞大的开源项目。为了改善当下区块链应用的协作问题,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热衷于为开发人员及其最终用户提高平台的可用性,以便下一代应用程序可以跨越这一障碍,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这个团队包含许多杰出的团队,以及国际冠军级别的程序员等,他们已经构建了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分片数据库系统。在这个充满了学术研究的领域,NEAR 拥有一个行动力极强的团队。此外,NEAR 还得到了加密行业知名人士的经济贡献和社区支持。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因为这将建立一个更好的互联网,使得用户可以控制他们的金钱、数据和身份。有了创建可组合的开放服务的潜力,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创新浪潮和商业进步。这是我们的最大愿景和使命。
让我们明确一点:NEAR 不是一个侧链,不是一个 ERC20 通证,也不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特定于任务的区块链……它是一种全新的、重构的一层(Layer 1)协议,旨在独立地为新兴开放式 Web 堆栈的基础提供动能。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假设你仍在思考一个公共的、分片的、对开发人员友好的、使用权益证明公式机制的区块链是什么。
从整体而言
NEAR 团队正在为新的网络构建基础结构,大型公司难以窃取这个网络中用户的数据,作恶的国家也难以关闭这个网络。自 2008 年以来,人们一直在尝试使用类似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进展缓慢。
你应该听说过比特币,大部分人认为只有犯罪分子和第三世界的独裁者才会使用这种数字货币。好吧,尽管比特币的名声非常差,而且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十年后,人们仍然无法杀死比特币。因为比特币是建立在非常有弹性的技术之上的。我们本质上也在试图用同样的技术来建立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它同样难以被「杀死」或破坏。
其他的项目,尤其是一个名为以太坊的项目,在几年前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最终由于早期技术的限制而陷入困境——以太坊的处理速度太慢且太过昂贵,无法被主流采用。现在,许多优秀的开发人员正在研究另一种方法来加速网络的处理进程并将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这一种新的互联网也和比特币一样坚不可摧。
你可以在《开放网络的演变》一文中获取更多关于以太坊发展路程的信息。
从细节而言
我们并不是唯一一个致力于改善区块链网络规模和成本的项目,但是 NEAR 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我们的解决方法有所不同。
为此,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底层区块链」,它与以太坊、EOS 和波卡等项目一样都是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其他一切都将建立在 NEAR 之上。
NEAR 是一个通用平台,允许开发人员在其之上创建和部署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你可以把它类比成亚马逊的 AWS 平台,你所知道和喜爱的大多数应用程序都在该平台上托管服务器。不过 NEAR 平台实际上不是由一家公司运行和控制的,而是由成千上万的人运行和控制的。你可以称它为「社区运营的云服务」,但我们通常更喜欢简单地将其称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平台」。
技术曲线
我们有必要快速回顾一下技术发展历程,因为这将帮助你理解当前生态系统的背景。最近的一篇文章有更详细的介绍,这里是一个简单版本:
比特币是最初的「可编程货币」或「数字黄金」。它在实现上述功能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但它成为一个更通用的计算平台(如我们正在构建的)使用纯属意外。从本质上说,开发人员发现他们可以在比特币提供的有限功能的基础上编写一些基本的程序,基于比特币高度可信和安全的特性,他们开始使用比特币作为这些新应用程序的基础。
不幸的是,这个平台交易成本高,且功能有限。它的速度非常慢(大约每秒 4 笔事务),成本高,并且浪费大量全球能源。
早在 2014 年,以太坊就试图通过创建一个平台直接解决这个问题,从创立的第一天开始,这个平台就打算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搭建一个全球虚拟计算机,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构建在这个平台之上。
因此,如果比特币真是一个基础的计算器,那么以太坊就是一个 TI-83 图形计算器,你可以在上面写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尽管以太坊提供了很多好的想法,但是它的处理速度也相当慢(每秒 14 笔事务),并且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仍然非常昂贵。以太坊团队试图升级现有模型,但是由于其旧版模型已经承载了许多技术工作,价值存储和社区发展,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扭转。
包括「状态通道」和「侧链」在内的「二层」(Layer2)扩展解决方案试图通过减少主链上的一些工作来改善这些速度较慢(但相当安全)的平台的性能和成本问题。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有这样的解决方案,但尚未大规模应用。
第一个有突破性的区块链平台于 2017-2018 年上线,它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规模问题。最常用的做法是集中更多的硬件设备(例如 EOS),但是大多数方法都具备一个上限,因为无论构成网络的节点是 21 个还是 1000 个,每个「节点」都在重复完全相同的工作。因此,尽管这些方法能够实现每秒数千或更多事务的吞吐量,但网络通常为此牺牲了去中心化特性。
像 NEAR 这样的下一代可扩展区块链代表了新的潮流。NEAR 打破了参与网络的每个节点都必须运行所有代码的想法,因为这会造成一个巨大的浪费瓶颈,并减慢运行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EAR 使用了来自数据库领域的「分片」技术(技术说明),这种技术将网络拆分开来,使得大部分计算可以并行。这样一来,随着网络中节点数量的增加,网络的容量就可以扩大,理论上整个网络的容量没有上限。
与许多要求节点必须在日益复杂的硬件上运行(降低了更多人参与网络的能力)的「分片」技术不同,NEAR 的技术允许节点可以在简单的云托管上运行。
NEAR 所做的不单单是解决扩展性问题,增加扩展性的意义在于开发人员能够在区块链上创建人们可以实际使用的应用程序,而当前的区块链技术无论对于开发人员还是终端用户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这当中的许多问题必须一开始就通过正确地设置协议来解决,而实际上很少有关注可扩展性的项目能够正确地考虑到这一点。
例如,许多可扩展性解决方案要求开发人员构建和提供自己的区块链(或「应用程序链」),这涉及大量的程序和维护工作,对于大多数团队而言,这样的工作就像是传统 web 开发人员构建和部署本地服务器一样没有必要。相比之下,NEAR 允许开发者只部署他们的应用程序,而不必过多考虑它的基础设施是如何运行或扩展的问题,这更像现代的云服务,如亚马逊 AWS、GCP 或 Azure,它们驱动着几乎所有的网络应用程序。
一些相似概念
有一些项目也涉及到了相似的概念,但我们在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货币:从根本上说,任何代币都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因为你可以将它作为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 / 或价值存储。但是,已经存在了许多专门承载货币属性的区块链(比特币、Zcash、Monero……)或直接在货币世界运作(Ripple、Stellar、Libra)。这些不是一般的计算平台,和我们的想法有所出入,所以我就不谈了。
私有链:诸如 Linux Foundation 的 Hyperledger 项目或 R3 Corda 之类的某些区块链已被大公司视为一种更安全的区块链,因为它们允许这些公司控制网络的所有节点。虽然 NEAR 也有可以在其网络分片中提供隐私,但我也将跳过这类私有链,因为最大的安全优势来自广泛的公共去中心化,而不是建立少数控制网络的大公司的寡头垄断。
「DAGs」:这是最为复杂的结构,因为这些区块链本质上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创建一个不可变的(仅追加)分类帐。它们之所以被称为「 DAG」,是因为计算机科学术语「有向无环图」是构成它们的实际数据结构。一般而言,这些项目(如 IOTA)往往会在许多小型设备之间构建复杂的交易,这些设备的功能很像区块链。它具有可扩展性,但在安全性和实现方面存在很多挑战。我不会在这里深入探讨它,但是请记住 DAG 这个概念,因为包括 NEAR 在内的许多链在构建其区块的过程中在使用了一种较小型的 DAG。
有关 NEAR 的更多信息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NEAR 团队正在构建 NEAR 平台,该平台建立在 NEAR 协议的基础上,它是一个公共的、分片的、对开发人员友好的、使用权益证明公式机制的区块链,开发者可以在上面构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
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 NEAR 协议的实际作用……
去中心化网络
如上所述,NEAR 类似于现有的可供开发人员构建其应用程序的「基于云的」基础设施,只是云服务不再由拥有大型数据中心的单个公司所控制——该数据中心实际上是由去中心化网络中所有运行节点的人所构成。相对于「公司运营的云」,取而代之的是「社区运营的云」。
以下是关于这种权力下放优越性的几个观点:
开发人员 / 企业家:能够以这种方式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非常棒,作为开发人员,你不会受到像亚马逊这样的单一公司或政府的摆布,这两种情况曾经困扰着许多公司。在开发过程中,你还可以「免费」获得一些额外的服务支持,如支付和加密等,这在传统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挑战。
最终用户:在某些情况下,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应用程序的代码都是开源的(所以你确切地知道它在做什么)并且一旦启动就不能更改(所以它不会用你的金钱或数据背地里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网络是如何运行的。
NEAR 通证
那么,究竟是谁在运行构成这个去中心化网络的所有「节点」?任何人认为这件事是有价值的人都可以去运行!这种无许可网络的激励是由 NEAR 通证驱动的。
NEAR 通证是 NEAR 网络上使用应用程序的人支给实际运行网络的节点用于处理事务的通证。它是一种效用通证(utility token),只要持有该通证,就可以使用网络上托管的应用程序。
这与当今的网络有所不同,在现行网络基础上,应用程序由单个开发人员或公司拥有,他们代表用户支付云托管费用。NEAR 协议的某些方面也允许开发人员执行此操作,但是为简单起见,我们通常假定用户直接为使用网络付费。
由于 NEAR 是一种无许可协议,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验证已提交给网络的事务来运行操作网络的节点。然而运行一个基础设施,尽管是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的简单代码,都需要花费一些金钱和时间,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免费做这些工作。因此,作为执行该服务的交换,节点可以在验证交易的每个区块中获得一部分用户支付的交易费用。
那么网络如何保证你真正在运行代码,而不是虚假工作赚取收入?你需要「质押」你的通证(这意味着将通证置于托管状态)。一旦你出现任何恶意行为(例如试图入侵系统或破坏他人的交易),你将失去质押的通证。在每个周期内,系统通过节点之间的「共识」协议确定如何运行代码,因此可以轻松地识别出谁做了不正确的操作。
幸运的是,你实际上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因为只要从信誉良好的源下载并启动标准节点程序,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你下载的应用程序代码在后台进行的,你将不会失去质押的通证。
作为一家「公司」,NEAR 是如何盈利的?
好问题。首先,NEAR 不是一家公司!
人们了解区块链的最大误区之一是希望像理解传统业务一样弄清楚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因为 2017 年的泡沫中出现了各种复杂的货币化方案,尽管它们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且通常不需要代币。
理解这一点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支持 NEAR 网络的整个经济都嵌入在协议级别,并允许任何人通过运行验证节点本身来参与协议。网络的用户为使用该网络付费,网络容量的提供者从中获得奖励。所有这一切背后都没有影子公司暗中销售订阅服务。该协议具有自我维持的经济学意义。
早期的技术开发人员从金融支持者处获得法币资金,并通过参与代币的初始分配获得奖励。
什么是 NEAR 团队?
NEAR 团队是一个遍布全球的团队,由许多独立的组织和贡献者组成,他们为了实现这项技术自发形成。这不是一门生意或非常正式化的事情。你可以把它想成是运行大型开源软件项目的一群人。
NEAR 团队的项目之一是为开源 NEAR 网络编写初始代码和参考实现,有点像为航天飞机制造火箭助推器。他们进行必要的研发工作,以帮助区块链步入正轨。这个区块链的代码是开源的,因此实际上任何人都运行或改进它。
需要强调的是,像 NEAR 这样的网络是去中心化的。这意味着它们将最终完全独立运作,不被第三方(包括最初构建它们的团队)审查、关闭或破坏。因此,尽管团队成员正在努力构建参考实现,但是一旦网络开始运行,他们对于网络的运行将变得无关紧要。事实上,一旦网络准备启动,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和运行 NEAR 协议的代码来启动自己的区块链,因为它都是开源的,任何更改都必须被运行它的独立验证节点民主地接受。
也就是说,核心团队可以继续更新系统并执行错误修复。网络启动后,任何正在进行的开发工作都有望通过捐赠或其他方式得到网络治理的支持。
一个值得注意的团体是 NEAR 基金会,这是一个非营利性实体,其目标是围绕区块链建立一个活跃的长期生态系统,并委托开发该链的参考实现。基金会帮助协调一些早期的开发工作和治理活动。
NEAR 区块链只是 NEAR 团队的项目之一,我们可以在许多其他领域为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帮助。
发展的道路是什么?
在这个市场的早期阶段,为了让更多的散户投资者参与到一个大型 ICO (首次代币发行)中,项目方总是专注于炫耀一堆虚荣的数据。比如拥有最大的 Telegram 社区、最知名的顾问、大企业背书的概念性项目等等。
ICO 热潮在 2018 年结束,因此我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社区和实际应用。
我们拥有非凡的技术团队,他们致力于确保技术的正确实施,但是他们构建的一切都将是开源的。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复制代码并运行他们自己的 NEAR 区块链。当然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的团队需要保持版本的更新,但这仅仅是掌握了时间上的优势。真正的吸引力来自于一个伟大的社区。
只有当很多应用程序和使用这些应用程序的用户聚集起来时,生态系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畅想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许多需要基础设施覆盖的地方。因此,我们关注的关键指标是平台的采用和使用情况。
许多项目主要面向开发人员,吸引其在平台上构建应用程序。这点显然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领域,但这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具体来说,如果你回顾主要开发平台的历史,真正成功的平台需要支持真实的大规模业务,而不仅仅是一系列附带项目。
因此,我们的唯一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功能广度和技术深度的生态系统以便支持大规模业务的长期发展。这需要在社区建设、教育和整体用户体验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当然,还需要很多很酷的技术工具!
幸运的是,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就有机会通过帮助各地的开发商和企业家进入新市场,并在 NEAR 协议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业务,从而推动自互联网时代以来最大的财富创造进程。我们正在做一件无与伦比的事情!
为什么 NEAR 会成功?
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一点:1. 是什么使 NEAR 协议有可能真正推向市场,2.NEAR 协议对开发人员 / 最终用户有哪些益处?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两点。
执行事务
如何理解 NEAR 团队将在正确的时间表上超越竞争对手,并以正确的技术进入市场?
首先,NEAR 已经启动了它的创世主网。并按计划将权限交付给社区。同时,如果你浏览 NEAR 项目网站时,会看到业内最好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这个团队已经在生产环境中实现了分片系统。拥有这样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使得 NEAR 协议在所有项目中脱颖而出。
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从技术上讲,分片是一种扩展方法,许多项目都在认真探索这项技术,包括市场领先的以太坊。然而他们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来整理他们的提案,并预计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施。因此能够把这项技术付诸实践并不简单。
为了实现这项技术,NEAR 团队得到了业内最好的金融和非金融支持者的支持,以及一群涵盖了从经济学、机制设计到密码学和区块链设计等各大领域的非正式顾问的支持。
面向所有人的杀手级功能
这个市场以及技术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每个主要利益相关群体都面临挑战:
对于开发人员而言,这些工具确实很难使用,成百上千的团队都在构建不同的东西,包括一些自己发明的编程语言。简而言之,在现有系统上进行开发非常混乱,而且非常痛苦。
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开始使用加密项目和新网络的路径非常漫长。在普通的网络世界中,开发者试图推进新功能时,都会损失大量用户。同样,要教会新用户从零开始学习玩区块链游戏或向朋友发送加密货币,也需要付出大量成本,这个过程耗时耗力。
对于验证者(实际运行网络节点的人员)而言,他们从社区接收通证的选择受到现有协议设计的限制,所以他们被迫完全基于价格相互竞争,这会使他们的服务变得更加商品化,并降低他们的收入。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将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作为创造技术的驱动力,而不是任由技术发展,然后走一步看一步。我们在开发 NEAR 协议和许多支持工具的过程中一直将用户体验和需求放在首位,并争取更广泛的社区参与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不是件简单速成的事,但确实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们将 NEAR 平台描述为「开发人员友好」或「可用」的平台,因为它在协议级别实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对于开发人员而言,NEAR 基于合约的账户模式允许他们在应用程序中构建高级权限,并代表用户签署交易。他们还可以使用一系列工具达到应用程序组合的结果,并有机会获得协议级的费用回扣,以补偿他们构建应用程序和系统基础架构所需要的费用。
对于最终用户而言,灵活的账户模式允许他们从「渐进式用户体验」中获益,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一开始就学习钱包或代币,因为应用程序将它们集成在了内部。 对于应用程序的最终用户而言,NEAR 的帐户设置方式可以使用户的入门体验更为顺畅,省去了过多的步骤或烦人的钱包连接窗口。
对于验证者而言,在合同级别上拥有访问「委托」的权限意味着他们可以创建无限多样的服务,这是成为 NEAR 验证节点极具吸引力的地方。
NEAR 区块链有哪些用例?
区块链的用例到底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一直是最为热门的话题。当然,区块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供应链追踪、跨境支付等。但这些用例大多处于早期阶段,尚未被大规模应用。我们仍处于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和不断了解它的阶段。就 NEAR 而言,我们正在与数百家现有企业和机会主义企业家探索如何利用真正可扩展的、可使用的区块链释放新的商机。我不会剧透更多,我想说的是,许多重要领域的企业正在向我们寻求帮助,因为现有的区块链太慢、太贵或使用繁琐。游戏和去中心化金融仅仅是个开始。在许多情况下,它会从已经在性能较低的链上实现的领域,比如以太坊上的开放金融开始,通过提供一个功能更多、性能更好的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将它们发散到更多的潜在用户和用例。
从长远来看,就像最初的互联网革命一样,在人们发明全新的商业模式之前,最早的用例很可能只是缩小使用差距。因此,除了能够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我们更希望可以开发一个工具包,承载未来的企业家们的创造力,以我们现在可能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世界。
这就是关于微服务可组合性和开放 / 可转移状态(我们称为开放网络的范式)的新想法真正令人兴奋的地方。创建基于开放服务组合的业务,而不是基于封闭的 api 和中心化平台,将会带来怎样的变革?我只能说这些新的开发范式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接下来我该学习什么 ?
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你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想法。外面有很多资源,但我建议你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区块链是一个高度的技术领域,它涵盖了几乎每一们学科,因此在没有适当指导的情况下,你可能会无所适从。
如果你对区块链非常陌生,请从这份对生态系统及其发展进行的一个全面的概述开始:
解构区块链生态系统(2018,幻灯片)
区块链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状态(2018)
在这之后,你可以开始深入了解功能学科。下一层次是探索《NEAR 协议白皮书》,该白皮书对项目各个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构。你可以在 网站 找到它以及其他技术文章。
技术资料
无论你现在是什么职位,你都需要掌握一些技术知识,因为这些专业术语会经常出现。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必须了解区块链包涵的所有计算机科学,但你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通识:
什么是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以及它们如何工作(幻灯片)
在「常规」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幻灯片)
Haseeb Qureshi 撰写的区块链开发中的「必备知识」概述
NEAR 相关:
1. 概述:
查看 NEAR 白皮书,深入了解该项目的技术知识。
NEAR 的 博客 记录了技术发展和变迁。请前往 订阅 更新。
2. 经济学相关:
阅读《NEAR 协议的经济模型详解》一文,了解 NEAR 的经济模型
深入了解 NEAR 经济学论文
如果你对如何获得 NEAR 通证感兴趣,请前往通证页面获取相关信息。
3. 技术:
YouTube 上的 NEAR Whiteboard Series 系列视频,记录了 NEAR 创始人 Alex 和 Illia 与其他 30 多个项目包括以太坊、Cosmos、Nervos、Celo、IOTA 等的创始人一起进行的深度技术探讨。
NEAR 与以太坊 2.0 分片之间的差异(根据 Vitalik 的反馈撰写)
在 Blockchain@Berkeley 会议上的相关演讲
在以太坊旧金山黑客松期间与 Vlad Zamfir 合作进行的 POC 分片演讲
设计
我们的重点是创造良好的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的体验。下面是一些从设计角度有帮助的资源。
改进区块链开发人员体验 (幻灯片)
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DApps)的设计 (幻灯片)
未来为何会被「UX 均衡」驱动
查看旧金山区块链产品、设计和开发交流会活动页面,了解我们所期望构建的更广泛的跨功能学科社区
其他:观看 Consensys, Coinbase 和 IDEO Colab 公司的演讲。
一般资源
播客
播客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它的目录可以提供许多信息。我建议你参加一项耗时的耐力运动,以便可以完整收听和消化这些内容:
Laura Shin 的 Unchained 和 Unconfirmed 的纯英语采访节目。
Epicenter 对各种系统进行了更多的技术探讨。
零知识证明 对系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技术探讨。
Newsletter
优质的 Newsletter 并不多,你应该避免任何主要关注价格或交易的推送。请查看:
代币经济 提供很好的每周综述。
和比特币高度相关,但我仍然推荐 Anthony Pompliano 的 Off the Chain。
CB Insights 涉及面更广,但每期通常都有一个通俗的区块链故事。
文章
a16z Crypto 团队在对代币的法律问题、开放状态的 Web3 的未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出色的理解。查看他们的主要 博客 获取更多信息,同时他们在 2018 年之前发布的内容也十分有价值,你可以去他们的旧博客查看。
以太坊基金会的 Vitalik 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高产的作者,他提出的所有内容都非常有趣。看看他的 博客 和对以太坊相关的 研究。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