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艺术的稀缺性
那是 2019 年,一根香蕉占领了新闻头条,这根香蕉的名字叫做“Comedian(滑稽演员)”,它是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在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展出的一份艺术品,售价 12 万美元,对的,你没有听错!
当时舆论社会对此议论纷纷,大部分观点认为它只是一种水果,没有资格被称为艺术。批评家说,它没有内在价值,商场里有大把相同的香蕉。除了艺术社区中的零星认同,并没有什么支撑香蕉成为艺术品。它不应该在艺术节上展示,更不应该卖到 12 万美元。后来,那根香蕉被一位行为艺术家从墙上扯下来并当众吃掉了。
正如其名,“滑稽演员”凸显了我们关于价值的观念中固有的矛盾。艺术行业也许是最能敏锐地展示价值如何被构建的主观性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印象派名作和小便池(马塞尔·杜尚的艺术作品 Urinal)的售价相差无几。
近期 NFTs 的流行,重新开启了关于某些事物是否有价值的讨论。最近的一次动静属上周,艺术家 Beeple 的 NFT《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 6900 万美元出售,这是 Beeple 史上最贵的 NFT 作品,也使其跻身于继杰夫-昆斯和大卫-霍克尼之后的,三位最有价值的在世艺术家之列。
这次拍卖象征着艺术行业和加密货币行业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的融合,这两个行业也同样面临着一种批评:行业天价的估值与基本面的严重偏离。
在艺术领域,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已经证明,最初因不符合现有品味而被认为不值得认真鉴赏的奇异思想和产品,在货币化和社会价值方面已经上升到可以与传统的前辈相媲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界通常能够接受新的思维和审美方式,而金融机构却不会如此热情地迎接变化。
在批评家的抨击上,NFTs 和比特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比特币迅速主流化的过程中,它也面临着“缺乏内在价值”的猖獗谴责,而价值本身就极其取决于个人的先天主观性,这又一定程度产生了自相矛盾。
那什么东西有内在价值?肯定不是法币,它只是政府可以随意印发的纸片。美元等法定货币让我们想起了那根香蕉“滑稽演员”。香蕉在市场上没有真正固定的供应量,所以任何一根香蕉都不可能值 12 万美元。货币政策的变化可以使市场上的资金泛滥,并推动美元的涨跌,从而创造或破坏价值。这个观点在艺术领域可能并不成立,但在经济学中却更有说服力。
稀缺性决定了资产价值这个观点应用在比特币身上也同样有效。比特币总量上限 2100 万枚,这种稀缺性对资产高估值的合法性至关重要。
Beeple 的作品《THE FIRST 5000 DAYS》的稀缺性是借助区块链属性创造的,很多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欣赏获得 Beeple 的作品,何必花上百万美元呢?要知道,任何稀缺资产的价值在于原创。当卢浮宫外出售的蒙娜丽莎复制品,价值上跟原作一样吗?谷歌上的图片能一样吗?
NFTs 的逐渐流行也是对数字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认可,它越来越意识到法币的问题,就像安迪·沃霍尔描绘“金宝汤罐”一样,来反思现代消费文化。
当我们持续审视长期以来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被赋予货币价值的法币和被当做艺术的香蕉之间的相似之处。两者本身就是“滑稽演员”,这也让我们有机会理解顺应和共识在价值塑造中的作用。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