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家不喜欢比特币

虎嗅 閱讀 64 2014-2-19 02:43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本周发表了一篇博文,标题极尽挑逗之能事,“比特币是魔鬼(Bitcoin is Evil)”。很自然地,这篇文章引发了虚拟货币支持者们的反击。

不幸的是,这篇文章其实是标题党——你可以指责比特币在不道德地浪费计算资源、制造犯罪、鼓励无政府主义,不过这些克鲁格曼都没说。取而代之的是,克鲁格曼通篇在反复攻击比特币的经济本质。

如果你遇到某个大学的人在赞扬比特币,这个人一定是计算机科学系的。如果你遇到某个大学的人在批评比特币的话,很可能这个人是经济系的。如果说科技狂热分子痴迷于密码学理论发展出来的货币完全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不喜欢比特币呢?

原因并不是比特币脑残粉所认为的那样,经济学家都是路德派分子。而在于,客观情况并没有在支持比特币长远的成功目标。想要启动一个依赖许多人使用才能进行的项目是非常困难的,现在的情况是比特币成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到处都是挑战。而比特币的死法几乎多到不计其数。比特币技术被发现破绽。过度投机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价格居高不下。通货紧缩的压力扼杀了流动性。政府强制关停。被更新的货币形式代替。用户弃置不用。等等等等。

比特币的未来很难预测,对于任何一种货币来说都是如此。虽然人类历史上也发生过其他异常的货币现象,但是都没有哪些像比特币一样。没有中央的清算机构,由计算机协议来负责统治。不仅仅服务于某个国家和群体,而是面向全世界。因为其源代码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布自己的比特币版本。

经济学家的论点

伯克利大学的布莱德(Brad DeLong)认为比特币将会最终失败,因为制造一个比特币的复制品没有任何成本。

但比特币的成功意味着颠覆人们对于货币的许多概念。“有效货币必须既是一种交易媒介同时能够合理稳定地储存价值,”克鲁格曼这样写到。他并不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很好的交易媒介,但是在储存价值的问题上,克鲁格曼的观点和比特币支持者们却大相径庭。在他看来,一种能够稳定保值的货币,从传统上来看,要么由中央政府的信用担保,随时能够回购(比如美元由美国财政部担保),要么就带有一些本身的价值,比如黄金可以用来做成珠宝。如果一种货币既没有中央政府的担保,也没有本身的价值,人们没办法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会维持下去。

不过人们在心理上倒是会默认某种货币存在价值,尽管经济学家认为纯属子虚乌有。比如 1993 年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开始自己发行货币,也就是萨达姆第纳儿(Saddam dinar)。伊拉克公民被告知可以用旧的 25 元面值第纳尔纸币去兑换。但是伊拉克人对这位独裁者没有任何信心,但是萨达姆第纳尔却在疯狂地被印刷和发行。于是伊拉克人继续使用旧的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并坚信这样才是相对稳定的储蓄手段。旧第纳尔持续升值,一直到和萨达姆第纳尔的汇率为1:300。但是 2003 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宣布采用新的伊拉克第纳尔,并施行新的交易汇率,一下子就使得旧第纳尔的价值跌去一半。

比特币成功的两点颠覆

如果比特币最终获得了成功,那么能够证明一点,就是货币不带有扮演稳定储值的功能——比特币的价格可以瞬息万变,在互联网时代,用代码编程实现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之挂钩,实在是小菜一碟。

比特币的成功也将扭转人们从前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是其价值存储的基础。如果人们坚信能够用比特币买卖商品并且永远可以兑换成其他货币的话,就足够说服他们比特币也是有储值的意义的。许多早期投资者已经把继续都花在比特币上面了。如果比特币的技术足够完备,用户群(最终情况来讲)能够覆盖全球,那么情况就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科技狂热分子不断在鼓吹用比特币做交易手段的原因,而克鲁格曼质疑的却是其价值储存的意义:如果比特币最终成为全球范围的支付手段,那么就足够奠定其成功的基础了。《经济学人》的描述恰到好处:“所有的货币交易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方的某种幻觉,而比特币交易…… 这种组成元素最多。”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https://www.huxiu.com/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2014理财展望:比特币或将成为类黄金投资品 下一篇:黄涛:为什么比特币难成“大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