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派盾 PeckShield 发布 2020年年度数字货币反洗钱报告
派盾 PeckShield 发布 2020 年年度数字货币反洗钱报告。报告显示:
2020年未受监管的出境规模高达 175 亿美元,较 2019 年增长 51%,且仍在快速增长。虽然各主要国家逐步落地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法规,但由于虚拟货币具有天然的无国界性和匿名性,增大了各国政府监管介入的门槛;
涉及虚拟货币的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勒索案件快速增长,全球虚拟货币反洗钱形势严峻。随着国内实施「冻卡」⾏动,⽣效反洗钱法,传统的洗钱途径遭遇沉重打击,犯罪分子转移至虚拟货币领域。PeckShield(派盾)建议虚拟货币交易所、场外交易商、钱包软件等服务商应尽快引入反洗钱工具,主动规避风险资金;
PeckShield(派盾)发现2020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诈骗、攻击、勒索、赌博这类黑产,还是洗钱、跑分等灰色产业,开始利用具有匿名性、复杂性和跨国性的虚拟货币实施犯罪,特别是恐怖组织也开始转向虚拟货币领域融资以支持其活动。PeckShield(派盾)认为这个趋势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构、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只有新型虚拟货币的监管工具和技术手段得到普及,利用虚拟货币的黑灰产、洗钱、恐怖融资才能遭到打击和遏制。
2020 年数字货币市场迎来迸发式增长,在新冠疫情的蔓延、美国大选以及原油价格暴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数字货币的投资价值开始凸显。特别是下半年星展银行、Visa、PayPal 等传统金融巨头的加持,DeFi 等金融创新产品引领的市场狂热,再次激发起参与者的热情。
纵观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加速布局区块链技术和央行数字货币,与此同时,监管也在不断地强化和推进。
国内方面,2020年4月区块链被正式纳入我国「新基建」范围,位列新型基础设施中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试点加速推进,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金融应用领域,都展现出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应用、普及上全面领跑世界的壮志雄心。国际方面,其他主流国家虽然发出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积极态度,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区块链核心技术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公众对区块链领域也愈发关注,各式骗局亦应运而生,而其中以「区块链」概念包装的「资金盘」、「杀猪盘」层出不穷。针对挂靠「区块链」概念的骗局,国内相关执法部门收紧对虚拟货币活动的监管,展开排查、追溯、冻卡等行动,并已初现成果。
但由于主流的虚拟货币如 BTC、ETH、USDT 等具有天然的无国界性,使得虚拟货币未纳入明确的政府监管范围。而且即使是某一个国家的政府强行干涉,该虚拟货币在其他国家依然能有流通空间,这提高了监管介入的门槛。
未受监管的虚拟货币跨境流出现状
派盾 PeckShield 旗下的虚拟货币反洗钱态势感知系统 CoinHolmes 结合已有的 1 亿地址标签,对包括资金盘地址、暗网地址、赌博地址等多种高风险地址进行追踪、监控时发现,这些黑产地址和交易所地址存在频繁的交互行为。CoinHolmes 将此类高风险地址资产,流入流出交易所行为定义为「可疑资产」流入流出。
如上图所示,2020年从国内交易所流出到国外交易所的资金总量达到 175 亿美元。以 BTC 为例,按交易时价计算,2019年为 114 亿美元,近三年的流出资金总额超出中国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 1.5%。
其中今年3月从国内流到国外的比特币数量最多(如图所示),达到 172,115.39 枚;今年12月从国内流到国外的比特币价值达到全年最高,逾 25 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以⼏个⼤的交易所为研究样本来分析全球交易所「可疑资产」流向的趋势,所以所得统计数据为保守估计值,实际的资⾦流动量会⼤于我们所统计的数据。即便这样,我们发现每年通过交易所流出的资⾦也相当巨⼤,超过了百亿美元。
派盾 PeckShield 研究样本的主要交易所包括:火币、OKEx、Bitfinex、Gate.io、ZB、 Kucoin、Bibox、币安Binance、Bitstamp、Bittrex、Kraken、Coincheck、Coinbase、Poloniex、Bitflyer 和 Upbit 。
暗网流入各大交易所的资金量
经 PeckShield(派盾)研究发现,比特币至今仍是暗网进行的非法交易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支付虚拟货币。这些比特币中的一部分会被转移到交易所洗白,或转换成法币及其它虚拟货币。
2020年从暗网直接流入各大交易所的比特币总数为 213,431.6 枚,按交易时价计算总值为 2881.6 万美元(如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暗网中的比特币只有一小部分会直接流向交易所,但通过中间地址转入交易所的这部分未被统计在内。
目前统计的直接转入金额近 3 千万的总资金量,表明虚拟货币反洗钱态势依旧严峻,监管亟待加强。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