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王允臻:分布式认知智能城市 - 治理、自如、自适应
12月26日,万向区块链执行总裁王允臻受邀出席复旦管院聚劲论坛“区块链技术赋能智慧城市”主题活动,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参与了随后的圆桌讨论。在演讲中,王允臻主要从用户体验和交互的角度,分享了对于分布式认知智能城市的思考。
以下为演讲全文:
围绕“智慧城市”有几个用词: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万变不离其宗,目标都是利用技术手段,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通过城市数字化转型、社区数字化转型、都市经济数字化互动,让大家的城市体验更加美好。
我今天的演讲将侧重于从用户体验、人和城市如何交互层面来讲。
“Web 3.0数字城市”是相对Web 2.0提出的,大家现在享受的是Web2.0生活:大众点评、淘宝、饿了么、搜索平台等都是Web2.0的平台为大家提供的价值。
Web3.0和Web2.0的差别在什么地方?Web2.0为用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城市体验,通过数据交互跟用户产生良好的互动。不足在于大家跟Web2.0打交道的时候有一种已经约定俗成的习惯——一切通过搜索来做。有一些Web2.0平台已经走在前面,开始从搜索走向推送,搜索和推送到底有什么区别?搜索和推送形式跟城市生活有什么关系?我想先埋两个伏笔在这里。
第一个伏笔: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在同一时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刚好区块链概念被炒得很热的时候,也是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独角兽公司最热的时候。这“一对技术”,人工智能可以看成是生产力,区块链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能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能够提升效率和生产率。区块链则是从生产关系层面让我们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区块链解决的是如何快速建立信任,如何低成本解决合作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如何非常灵活且低成本地建立组织关系、商业模式。这是第一个伏笔,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
第二个伏笔:为什么大家倾向于居住在大城市里?大家点餐、购物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那出门是不是还有必要?电子商务平台发达后,轧马路、逛街购物是不是会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城市生活的实质是什么?
埋完这两个伏笔以后,接下来我举一个例子。
大家如何获取视频?以前的方式是上视频平台进行搜索。现在最火的视频APP是什么?是抖音。抖音要不要搜索?基本不需要搜索。抖音是真的懂你超过你懂自己,可以发掘出你所有的趣味。抖音的算法不是一种机械式的顶层设计算法,而是一种机器学习的算法。它能够逐渐学习,可以将你自己没意识到的偏好、兴趣统统推送给你。
这是“搜索”和“推送”的差别,而非单纯技术上的差别或者用户互动的差别;主动发掘需求、引导,和传统的互动相比,是一种行为学的差别。
现在回到我的伏笔,轧马路的实质是什么?会过时吗?因为轧马路的实质就是发掘你自己不知道的偏好和你自己不知道的生活趣味,古今中外都是如此。逛街就是城市物理世界对用户的“推送”。所以城市依然会有意义地存在下去;我们的机会,在于如何通过数字化创新,将城市的“推送”体验要发挥到极致。
现在O2O刚起步,城市数字化生活还没有能够实现推送式,不能发掘潜在的需求,不能全面发掘你不知道的偏好和趣味,这是很大的机会。
为什么强调Web2.0和Web3.0?Web2.0为什么不能帮助你发掘偏好,而需要自己去搜索?其实Web2.0已经懂得很多了,但是懂的内容在品类上非常有局限。比如你上大众点评,它只知道你告诉它的事情,你给它提供的事情:我喜欢到什么样的餐馆吃饭,我大概住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搜索。饿了么知道你点餐的需要,携程知道你旅行的需要,滴滴知道你出行的需要,所有这些一个个“数据孤岛”里的用户画像都是残缺不完整的。
如果只是根据片面化的用户画像进行推送,能推送的必然也是一种碎片化的体验,是不受欢迎的,满足不了用户需求。
Web3.0想要做什么?
Web3.0通过分布式技术,把Web2.0的不完整的平台数据和用户画像进行发展和延伸,形成跨平台的用户画像群,在跨平台的用户画像群基础上,对个性需求以及用户画像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推送。
为什么要用分布式技术?一方面是为了平台协作,另一方面是为了隐私保护。当平台懂你比你懂自己更清楚的时候,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你的个人数据得不到保护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第一,在分布式技术上建立DID数字身份、数字居民身份,在隐私保护的情况下梳理目标用户。没有一个平台可以拥有完整的用户数据,只有用户数据通过分布式技术加密托管,才能在不同平台间进行共享。
第二,多元化用户资源的发现与管理。我们住在一个城市里,城市的实质是一种合作生态,可以拿出来的资源有很多,这些资源除了金钱外,还有时间和关注(attention也是一种有限资源)。当你在一家网红店门口排队的时候,你给予网红店的除了你的金钱,还有时间和attention,你的attention会通过社交网络放大到平台上,这也是一种可以进行交换的资源。
还有人的技能、人的偏好,都是一种资源。比如周末的时候有人站在街角唱歌,他提供的资源是自己的能力,大家回馈给他的是打赏和时间以及注意力。多元化用户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公益活动、未来的低碳经济等都要依赖于大量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城市资源的梳理和交换。
在此基础上建立分布式个性化社区,比如个性化的“Walk Score”。在美国比较潮的城市里会对不同的街区按Walk Score打分,这一带的Walk Score是9.7,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只有3.6分。什么地方Walk Score得分高呢?那边有很好的餐馆或很好的环境等,就是说有城市趣味。但是未必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Walk Score: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只有全面的用户画像,才能推出为个人考虑的Walk Score,也才能发掘志同道合的其他城市居民,形成更加“自如”的分布式个性化社区。
分布式个性化社区,在没有分布式技术、Web3.0出现之前,走不出物理边界,在物理意义上形成社区后很难和相应的人群匹配,且匹配成本比较高。
Web2.0到Web3.0,关键是实现全方位用户画像,实现丰富直观的资源推送,线上线下无缝协同和多应用场景的融合。一切都可以拿来交互,一切交互以后都可以进一步实现数字城市的治理和经营。
城市治理的实质是发现资源、交换资源、组织资源,让城市变成“自如自组织城市”。大家看过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书里描述的是一种比较可怕的未来世界,贫富差别、社会等级差别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城市有了折叠的形式。隔离、排斥、不公,这是一种可怕的“分布式社区”。
事实上在数字世界当中,分布式社区没有必要做这样的折叠,这是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实际上,我们希望看到的数字城市,是在Web3.0技术、分布式技术赋能的智慧城市上的一种“自如城市”。
什么叫“自如城市”?一个城市不可避免地会有贫富差距、教育程度差距、个人偏好差距,因此一个城市必然会有特色化、碎片化。看一座成功的城市,碎片不是土崩瓦解的碎片化,而是像瓷器冰片一样。好的瓷器是有冰片的,看表面是碎的裂片,但它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城市里有差别、有碎片化,但这些碎片化是成为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偏好、和谐相处的城市整体。
“自如城市”通过对跨平台用户画像的发掘和整理,让有共同偏好、共同秩序爱好的人,能在数字城市平台上无缝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比如类似We Work这样的社区。这些社区可以结合Web3.0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彼此发现,更有效地推动城市各种创新(商业创新、技术创新)。
我们国家提出未来的碳中和目标。低碳城市是不是可以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更好地合作,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帮助弱势群体,在跨平台基础上形成一个个灵活的社区,这样大家走在城市里都觉得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对于我来说,这就是符合我的价值观念的城市,这是我有归属感的城市,通过自组织社区、通过自如的感觉找到在城市中的归属感。
这在顶层设计上跟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进行了切分。二十一世纪以来有不少智慧城市,如韩国的松岛新城、迪拜的智慧城市,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长处,像松岛新城这些年也初具规模,但还是有一些挑战。有的挑战并不是智慧城市本身建设的局部问题,而是顶层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城市发展和技术演变之间有时间断层。通常一个城市的物理面貌,除了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有所不同外,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十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技术差不多三到五年就有很大的变化。这样一来,稳健演进的城市和飞速发展的技术,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IT技术、物联网技术部署等,基本不能保证五年以后和最新技术相比不会有明显的落后。因为时间差,无法充分发挥技术潜力,这是顶层设计规划不可避免的问题。
(2)中心化智慧城市自上而下的架构设计,无法适应快速演变的城市。今天的城市也在不断演变中,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我们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年龄等也在演变中。这种情况下,顶层设计有可能十年、十五年就不再符合城市的需要,如何能让智慧城市迭代起来?
(3)大多数智慧城市在实施层面会形成若干个孤岛,政务、医疗、城市基础设施、能源管理等都不可避免地跟着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有不同的企业生态,这些都会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
(4)智慧城市的底层设计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所以是“股东利益分散”,缺乏激励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分散是什么?城市的核心是居民,怎么把居民需要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所有这些都在召唤分布式技术。
所以,我们需要四大技术赋能的Web3.0智能城市。
隐私计算:保障个人数据的隐私。
区块链:保障在数据得到保护情况下的数据价值挖掘和交换。
物联网:通过区块链和物联网的整合,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孪生”,从而可以进行映射空间的城市管理。
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一种智能技术,帮助我们发展得到保护并形成有效流转的城市个人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商业数据。
分布式智能城市的形态和传统城市建设当中是有断层的,是不是就没有“基层性”了?不是的。分布式智能城市不是割裂此前城市数字化、信息化的积累,而是建在积累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行更好的数字经济组织。
这一理念可以通过分布式DAPP(非常轻的低代码开发),让传统城市信息化解决方案沉到下层去。在上层用DAPP有效地调用各种各样的城市软硬件资源,帮助解决前面所说的智慧城市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因为二次开发成本太高,迭代成本太高)。低代码的方式通过分布式价值交换组织形成激励,来调用已经积累的信息化、数字化资源。
前面所说的跨界流通、多方合作/多方协作、低level的自组织,都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区块链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可信任的分布式技术,不再依赖于顶层设计,但顶层设计的初衷是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有效的激励,这一初衷可以用分布式的形式进行管理。在分布式架构中,实现治理的时候并不排除治理方的有效参与者,而是以另外一种更加可信任、管理成本更低的形式进行。区块链是一种数字经济的技术,是重组数字经济、重塑城市体验的技术。
最后分享一下“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必须要和关联技术进行深度整合,包括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这方面,万向区块链公司进行了长期积累,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跟大家分享“区块链+”方面的推进。
“区块链+”和物联网、5G等技术的整合,相信在今后五年是“数字城市”的题中应有之意,不可或缺。
物联网、5G等技术主要应用在“数字孪生”层面。城市“数字孪生”可以是基础设施,可以是商户,可以是大型资源提供方。形成数字孪生以后可以进行有效管理。这个过程中可信的“数字孪生”如何形成?如何管理?如何让“数字孪生”的不同节点进行良好的互动?这些主要依靠区块链来做。数据需要做到可以溯源、难以篡改,在可信数据基础上调用流转的时候形成治理核心机制。
分布式智能城市的愿景是要搭建分布式城市操作系统、数字城市操作系统,以此达到资源协调管理、数据世界多元包容,真正实现数字城市成为复杂有趣的大平台。大平台不是中心化的平台,这个平台依赖于分布式、数字城市相关技术。
回到个人,“自如城市”的个人体现是什么?你在陌生的城市,站在马路路口,像随申码一样只要打开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程序,就打开了一个数字城市Web3.0的交互界面。我们且称之为“U.S.E(U.S.E.: Urban Scout Engine)”。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打开U.S.E. 以后是推送式,而不是搜索式,因为U.S.E.对你的偏好已经有了积累性的了解。会推送你周围的餐饮、娱乐、旅游资源,不感兴趣划掉,下一步再推送。每多一次和U.S.E.的交互,这个平台就对你了解得更多。
这样一来,对你来说,你所在的城市任何角落,它所提供的娱乐、消费、社交、旅游等等场景、体验的机会,都是“透明”的。你能清楚地知道在你生活的周围发生了什么,你的友邻在做什么,以及你不认识但跟你偏好类似的人在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样你到陌生城市之前,不再需要做攻略。因为你平时和城市交互的行为都会帮助形成有效的Web3.0用户画像,这个用户画像会让你在国内的任何城市马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城市里跟你志同道合的人可以通过“U.S.E.”社区共同在一起。
总结一下,数字城市最主要的stakeholders是你和我,我们相信, 区块链和关联技术为Web3.0创造的实现路径,将塑造上面所描述的这样的数字城市。
谢谢大家!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万向区块链执行总裁王允臻先生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凌鸿,就区块链技术赋能智慧城市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对话。王允臻认为智慧城市最基本应该是具有智慧能力的城市,而不是通过顶层设计实现的几个智慧功能的城市,本身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能力。
分布式智慧城市拥有有效的激励体系,也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利器。城市里生活着大批负责任的居民,如何把居民的良好愿望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且在这些愿望变成行动的时候,给予他激励。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外卖会产生大量的白色垃圾,通过积分激励,鼓励居民进行餐盘回收,能够有效减少垃圾的产生。这里的激励不是单纯发放积分,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有一批人跟他有类似的愿望。
同时,王允臻补充到,分布式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区别在于,分布式技术不是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设计,而是先从局部生产关系解决问题,稳扎稳打规模化,局部实现的时候已经能产生价值,不需要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建设完成后才能产生价值。分布式技术可以从一个社区或者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起步,这其中最关键的事情是要形成个人数据、企业数据的有效托管、可信溯源和安全流转。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区块链公司还是云平台的运营公司,都无法拿到原始数据,这就是区块链加隐私计算了不起的地方。除此之外,除了数据的原始拥有者,所有其他参与者最多只能是托管,只有拥有者能够持久地掌握原始数据,而且他可以决定这个数据谁可以看,以什么形式来看。
在真正的数字城市里面,个人数据和企业数据的流转非常重要,其价值在于这个数据价值挖掘会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价值的挖掘又会有隐私保护进行安全保障,这样一来又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可以对企业和个人数据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标识,在这个标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治理。举个例子,任何城市里的功能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以医疗资源为例,在高度数据化情况下,假如形成了可信的用户画像,让公立医院的等候、排序和相应的医疗资源配置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但是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到的数字积分,数字积分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奖励机制,而是一种互动机制。你在使用积分、发放积分、进行积分流转的时候,相当于用户在有效的和城市平台就自己的偏好、所需进行交互。所以说,区块链是先进生产关系的技术,也是数字城市的艺术。
在谈及智慧城市的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王允臻认为从整体的经营上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技术规划不需要规划得太死。在具体执行当中,我们可以称它为“分层解耦”。即技术实现层一定要分层解耦,把这个一层一层之间的耦合去掉,不同层当中通过分布式技术来促进这些层中的灵活组合和结合。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