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大企业区块链参与者
2020年的企业区块链领域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显示了企业区块链领域的延续和成熟进步的动力。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推动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使用区块链来保证健康证明或重振旅游业。一些区块链公司也开始对去中心化金融表现出兴趣,推动了这个新领域的发展。
企业区块链在2017年比特币达到近2万美元的历史高点后不久,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从那时起,企业区块链的定义主要是企业用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私有区块链网络。
自2017年以来,企业区块链领域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例如,2020年出现了许多利用公共网络而非私有网络的企业区块链用例。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也推动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使用区块链来保证健康证明或重振旅游业。最后,今年一些区块链公司开始对去中心化金融表现出兴趣,采取措施推动这个新领域的发展。
下面列出了今年在企业区块链领域取得进展的12家公司和解决方案。
安永
四大事务所安永在企业采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公司是2016年最早探索加密货币领域的公司之一,当时该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更好地了解数字资产的潜力。从那时起,安永一直在引领公共企业区块链的采用。
例如,EY继续为Baseline协议的开发做出贡献,该协议使用以太坊公链作为防篡改状态机来记录业务数据。2019年5月,EY将其用于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进行私人交易的Nightfall代码开源。
未来,EY计划让Nightfall和零知识证明更容易被开发者使用。EY的区块链负责人Paul Brody曾对Cointelegraph表示,开发者最终将从构建去中心化应用转向利用EY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创建零知识应用,即“ZApps”。
IBM
IBM的开源区块链商业平台由Hyperledger Fabric提供支持,Hyperledger Fabric是促进IBM区块链平台发展的重要技术。例如,IBM Food Trust网络目前正被雀巢、Dole和橄榄油巨头CHO等主要食品生产商所利用。
Food Trust网络可以追溯到2016年—这是企业区块链最早的例子之一,当时IBM区块链被沃尔玛利用来确定需要召回的食品。另一个由IBM区块链驱动的重要项目是马士基的TradeLens平台,该平台帮助航运巨头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
此外,数字健康通平台使用IBM区块链帮助提供可验证的健康凭证,由于新冠大流行,这一点变得极为重要。IBM区块链与美国软件公司红帽的合作也值得关注,其开源开发和云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块链技术。
Hedera Hashgraph
去中心化的公共网络Hedera Hashgraph开发于2016年,目标是让开发人员能够以近乎实时的最终性来构建安全的应用程序。自那时以来,Hedera的网络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名单,包括谷歌,IBM和波音。
Hedera最近发布了“SAFE HealthCheck”应用,展示了一个重要的区块链用例,该应用正在应用于远程新冠测试。该应用目前正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使用,它为超过7万名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远程测试和数字健康状况验证。该公司的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Hedera Consensus服务也被用于其他重要的用例,包括作为叙利亚空袭的预警系统。
IconLOOP
韩国区块链公司IconLoop成立于2016年,旨在实现银行、医疗和政府部门内的真实世界区块链应用。该公司总部位于首尔,已经筹集了超过1500万美元的资金。IconLoop最近宣布,韩国旅游热点济州岛将使用其去中心化身份区块链提供安全的新冠联系追踪。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最近批准IconLoop的去中心化身份认证服务进入“创新金融服务和法规沙盒”。今年10月,Cointelegraph报道称,IconLoop在A轮融资中获得800万美元,将用于帮助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认证服务my-ID。
世界经济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区块链理事会的成立是为了帮助推动区块链技术促进全球公共利益。因此,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发起了一系列利用区块链促进公共发展的倡议。今年5月,该理事会制定了一份区块链原则清单,以保护区块链社区中的人的权利。
理解区块链的风险和收益,以及存储和管理加密密钥的权利都被列入清单。区块链委员会最近还推出了一项概念验证,以跟踪整个区块链网络中采矿和金属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值得注意的是,WEF认为区块链可以实现可持续的数字金融。
PayPal
作为最大的在线支付系统之一的PayPal,自2014年起就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在这段时间,该公司宣布将通过几个合作伙伴关系,让商家通过Braintree接受比特币。该公司指出,它正在寻找一种“了解如何利用区块链更好地服务于商家和用户”的方式。
2016年,PayPal的管理层对开发自己的区块链产生了兴趣,以实现使用数字货币的高速交易。然而,PayPal今年真正震动了加密领域,该公司宣布计划从2021年初开始提供支持加密货币的新服务。今年11月,PayPal的加密交易和支付平台面向美国用户上线。据预测,PayPal最近进入加密货币市场,将对未来比特币的价格产生影响。
微软
软件巨头微软通过其云计算部门Azure提供区块链即服务 (BaaS)。虽然GE航空和星巴克等许多公司利用微软的区块链平台进行供应链管理,但该公司在区块链开发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最近,微软宣布与EY合作,将以太坊区块链用于Xbox游戏版税。关于疫情,奥尔巴尼机场正在试用一款“健康追踪应用”,以确保机场内表面的清洁。该应用由微软Azure区块链提供支持。今年6月,微软加入了InterWork联盟,以帮助创建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全球标准。
Visa
自2015年对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进行投资以来,支付巨头Visa就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表现出兴趣。2016年10月,Visa公布了“Visa B2B Connect”的预览版,该系统由Chain提供支持,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安全地处理企业对企业的支付。
Visa在区块链领域的早期努力最终蓬勃发展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例如,Visa现在为一些加密借记卡提供动力,比如币安和BlockFi卡。今年12月,Visa与区块链服务公司Circle联手,使美元币(USDC)稳定币交易与某些信用卡兼容。
然而,Visa对金融科技的兴趣越来越大,也受到了审查。今年1月,Visa收购了金融科技公司Plaid,该公司受到美国司法部的批评,引发了对支付提供商的诉讼。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控股机构之一。该组织在2017年表现出对区块链的兴趣,当时摩根大通加入了企业以太坊联盟,这是一个由对推进以太坊区块链感兴趣的公司组成的协会。
2018年,这家银行巨头出版了《比特币圣经》,向投资者解释投资加密技术的积极和消极因素。2019年2月,摩根大通宣布推出“JPM Coin”,帮助银行快速结算交易,随后在2020年推出。摩根大通还领导着“银行间信息网络”,这是一个由130多个银行合作伙伴组成的区块链联盟,该联盟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来提高合规性和减少处理延迟。
虽然摩根大通显然是支持区块链的,但该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对比特币采取了严厉的立场,然而随着比特币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前景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Baseline 协议
Baseline 协议计划于今年3月宣布,作为一个绿洲开源项目启动,以实现区块链应用的高级互操作性。Baseline 协议从14家创始公司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700多名成员的社区,埃森哲和ConsenSys等赞助机构也对该项目提供了支持。
Baseline 协议试图解决区块链互操作性的难题,最终让更多的组织加入以太坊区块链。目前,北美可乐一号和SAP等大公司正在利用Baseline 协议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同步和共享业务数据。
Baseline 协议在企业区块链公司Provide提供“Baseline即服务”的帮助下,最终将为企业DeFi铺平道路。这将允许企业在不同的网络上移动有价值的项目,例如发票中包含的财务数据。
Salesforce
软件巨头Salesforce在2019年5月推出了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产品。这款产品被称为“Salesforce区块链”,是一个低代码区块链平台,扩展了Salesforce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或称CRM)的功能,该系统满足了超过15万名客户的需求。
Salesforce此前向Cointelegraph表示,其区块链旨在将企业与IT团队连接起来,以推动投资回报率。该产品被一些公司使用,比如意大利汽车品牌兰博基尼汽车公司(Automobili Lamborghini),用来鉴定兰博基尼汽车。
今年4月,Salesforce整合了Lition的商业区块链技术,帮助该公司在CRM中利用数据去中心化。最近,Salesforce与IBM合作,将IBM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健康通证引入Salesforce平台。
富士通
日本IT企业富士通早在2016年就开始对区块链技术表现出兴趣。2017年,这家IT巨头宣布正在开发由Hyperledger支持的区块链软件,用于数据处理、访问和分发。此后不久,该公司宣布计划将其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商业化,使富士通成为IBM区块链解决方案的直接竞争对手。
最近,富士通对数字身份识别感兴趣,利用其区块链解决方案检测用户的身份和凭证进行在线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第三大银行瑞穗银行与当地支付巨头JCB计划试行由富士通区块链解决方案支持的数字身份互操作系统。
作者:RACHEL WOLFSON | 编译者:Maya | 来源:Cointelegraph中文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