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关于航天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这些结合你知道吗?

今日链条 閱讀 4772 2020-12-17 20:21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航天技术作为大国重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区块链技术作为时代前沿科技也备受人们关注,那区块链与航天技术相结合会产生什么火花呢?

美国航天局

其实,区块链实际上已经在太空中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早在2017年授予了一笔价值约为3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开发一种自主的、基于区块链的航天器系统,这是NASA第一次朝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向迈进。这一被称为“弹性网络与计算范式”(RNCP)的新系统依赖于区块链,它不需要人为干预。该资助项目的获得者是阿克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Jin Wei Kocsis博士,她在研究概要中简述了她的研究内容。

正如Kocsis所解释的那样,RNCP将研究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来开发安全计算系统方面的应用,该系统将适用于具有挑战性的太空条件。

在这个项目中,以太坊的区块链技术将被用来为深度太空探索开发一种去中心化、安全的认知网络和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共识协议将被进一步探讨来提高基础设施的弹性。我希望开发一种能够识别环境威胁并避免环境威胁的技术,同时它还能自动完成多项任务。

更详细地来说,RNCP系统将利用智能合约建造一个能够自动、快速探测和避开任何障碍的航天器——比如在深空中,随着信号变弱,传统的通信手段会变得不那么可靠。因此Kocsis博士希望航天器有了区块链解决方案将能够完成更多的任务、提供更多的数据,并给科学家更多的时间进行信息分析,这样他们就不必花时间探测潜在的环境威胁。到目前为止,该项目还没有公布具体的时间表。

欧洲航天局

欧洲航天局也一直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尽管他们更有可能使用该技术来简化其内部管理流程,而不是将其发射到太空中去。

2017年9月,欧洲航天局提交了一份名为“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利用区块链实现欧洲航天局的成功”的报告。这篇报告概述了区块链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然后它重点关注于区块链的那些适合欧洲航天局的潜在应用——即在物流中使用智能合约,更快和更精确的支付,实时访问数据变化,无缝更新访问权限以及一个不可变的投票系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讨论了在所谓的Space 4.0背景下应用区块链的前景。Space 4.0的定义是“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不同太空行为”。

其他公司

太空领域第一个使用这一技术的是于2017年成立并在世界各地发行比特币的Blockstream公司。为法国普华永道研究区块链和空间应用的Aravind Ravichandran在接受Space.com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表示,在安全方面,区块链是在2018年由SpaceChain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的。SpaceChain的卫星是为一个基于卫星的区块链系统设计的,该系统需要与卫星通信才能在数据库中执行任务。

尽管去快来拿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已积累了大量成熟经验,但是在军事航天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概念探讨与尝试阶段,打造军用级的区块链仍需开展数年的科研和实践工作,一旦取得突破,将带来颠覆性的收益。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比特币大涨,某些作者建议随时可以上车?比特币暴涨下的三大误区 下一篇:手把手教你如何使用三大去中心化借贷平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