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 Jiang:分布式金融的实践及未来

PlatON 閱讀 34983 2020-12-3 16:32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Jennifer Jiang:分布式金融的实践及未来

分布式金融无疑是目前区块链最火热的应用。它的价值何在?对未来的业务生态模式和组织形式会产生哪些影响?发展前景如何?LatticeX基金会首席战略官Jennifer Jiang在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通过题为《分布式金融的实践与未来》的主旨演讲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以下为Jennifer Jiang女士演讲全文:

五年以前我有过两段印象非常深刻的对话,一段是人民币刚刚加入一篮子货币,我受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邀请,给全协会做了一个报告,我当时分享的观点就是强势货币首先要是强国货币。在另外一场很有趣的对话中,我被比特币的极客爱好者挑战,他说,未来的货币是没有国界的。而且比特币会让传统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失去饭碗。所以被比特币淘汰之前,我把自己先炒掉了。

2016年我从摩根大通去了MIT,师从现在的Libra首席密码经济学家Christian Catalini,在MIT做了3年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创业,接触到了两个极端分化的领域,一个是去中心化金融,一个是华尔街资产管理领域。今天我将从应用落地的角度来分享我在这个领域看到的国际事件以及我对区块链应用价值的思考。区块链的应用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不止影响到未来的业务生态模式,还会影响到组织形式,每个人在社会中创造价值的方式也将随之变化。

什么是分布式金融?

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指用另外一套纯数字化、分散的金融基础架构,以区块链为中心,打造一套可替代性的金融服务方案。金融机构主要实现两个功能: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但我们现在用一种分散化、非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这两种功能,是让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其实从来没有全新的创新,比特币整合了过去50年的密码技术、计算机工程和微观经济学博弈论的精华,实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功能,就叫去中心化。

金融中的去中心化是怎么发生的?

Jennifer Jiang:分布式金融的实践及未来

这是ConsenSys二季度发布的去中心化分布式金融的交易状况。每个颜色对应去中心化平台上的一个分布式APP,每一个节点可以代表一台计算机、一个地址、一个人或是一个机构。就像你仰望夜晚的星空,每个星星之间有强联系也有弱联系,但没有目前存在的数据孤岛。不像现在,你登录APP,进去能够享受到所有的产品,但出来后什么都带不走。去中心化平台不是这样的。分布式平台上的节点拥有所有数据,你可以选择想要交互的节点。以这个系统为例,你可以选择所有的APP,它都是开源的,你可以选择和它们共享代码。这样的系统非常开放,没有身份要求和准入环节。

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系统实现了传统金融的大部分功能,包括存款、贷款、质押、外汇交易等。可想而知,华尔街对它的态度非常复杂。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每年在CNBC上发表的观点都不太一样。2017年他说比特币是骗子,2018年又说自己说错了,2019年就欢迎大家使用摩根大通币了。摩根大通从15、16年开始研究底层公链技术,收购了以太坊的一个分叉GoQuorum,致力于把它改造成企业级的公链系统,现在成绩斐然。

全球最大的基金之一和托管机构富达投资在今年7月份正式宣布经过三年筹备,他们开始提供数字资产托管服务,两个星期之内就拿到了一个大单密码货币的托管业务。虽然这样的金融服务表面上名称一样但形式是不一样的。数字化资产托管中托管的不是资产本身而是密钥。INN涵盖了78个国家超过400多家银行,虽然表面上是银行间的跨境支付结算系统,但其实所有的金融信息本质上都是合同,这个系统可以做跨境支付结算,同样也可以做银行之间的股票结算、债券结算、银行贷款,其背后的基本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全世界的央行为在自己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有效性而战。面对私营企业在数字金融领域做出的各种努力,央行也不甘示弱。根据IMF的报告,全世界80%的央行现在都开始研究数字货币政策了,超过一半的项目已经过了概念设计阶段,进入到落地实施环节,包括中国的数字货币。

目前各央行的数字货币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现有法定现金的数字化,即它们的数字货币政策和现在的货币政策是吻合的,通过量化宽松或收紧来产生或燃烧这种币。另外一种是创造完全独立的数字货币,用来对冲本国的货币风险,比如委内瑞拉的石油密码货币。有意思的是,IMF去年对货币进行了树状的归纳,我们发现货币种类比原来丰富太多了。我们原来的熟悉货币形式是M1和M0,简单对应一个是借记卡,就是银行转账,另一个是移动支付,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但还有一些正在崛起且慢慢进入主流的货币形态。这张图对这些货币的类别、价值和技术进行了分类。

Jennifer Jiang:分布式金融的实践及未来

由此可见,软件和货币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它创造了很多中间地带,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风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监管和创新一直在互相牵扯、互相学习,共同前进,包括中间有稳定币的出现。它随时有可能被央行纳入监管框架,变成一种新的货币发行机构。我们都知道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给商业释放了很大的行业动力,因而也可以想像新出现的货币形态将会带来许多新机会。

为什么要研究数字货币?

研究数字货币难道是为了创造一些新的货币或资产让大家投资吗?区块链在这个领域里到底有什么用呢?现在并不缺乏投资资产。全球有超过95万亿美元的股票,100多万亿美元的固定收益,不需要再用代码人为编出一些新的资产让我们去投资。

纵观支付工具过去十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它真正有意义的是一种网络状交易形态,它比传统的垂直塔状形态更有效率和弹性。分布式的支付工具过去十年早就有巨大的电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全球至少产生了数十家独角兽级别的企业从软件角度参与到金融体系建设中。未来的行业为什么不能如此呢?

发展的关键点是基础设施。我们能否打造一套新的基础设施支持这些功能的发展?分布式金融的核心就是模块式金融原语的智能组合。我们刚才讲了一下支付工具。这里面的模块很多,我想再提一下数字资产。这些跟数据价值有直接关系。区块链在此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让投资者直接拥有资产。

为什么呢?从金融资产角度来看,现在社会中没有人真正拥有你认为你所拥有的东西。比如买股票,拿到的不是股票,而是对账单,证明你对某只股票的拥有权,是交易对手给你的借条。大家直觉上能够理解去银行存钱,实际上你是替银行创造了一个债务。资产领域的证券机构也是如此。为了证明你拥有这个资产,就需要交易方、经纪人、托管方等机构一一证明你的确真实拥有这个借条。在你卖出资产时,又需要这些机构证明你可以卖出这个借条。

在过去的40年里,全球金融体系越来越发展成为了一个间接拥有的债务模式。这样的结果是投资人并不直接拥有他们认为拥有的东西。因此,「投资者直接拥有」是区块链技术推动的金融行业的一大创新。

大家对于比特币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非议,但是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从来没有人抱怨说拿到了假的比特币或是核算的金额不对。但在中心化金融体系中,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银行之间的的账单永远在清算因为对不上。回到金融市场为什么需要区块链这个问题。金融市场的首要功能和最重要功能是资本配置。我们要把资本配置给最有活力的实体经济项目中去。这就需要创造一个让有价信息得到价值确认和转移的机制。金融上的无记名票据,只要拥有密码,就能解锁这个信息的价值。这会让我们深有启发。

为什么资产难以确权?因为现在的资本对接方式大部分是按照信息流动性或标准化划分的。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的股票、债券,也有不那么标准化称为「非标」资产。这类资产规模非常大,涵盖所有的场外交易市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和甚至二手车交易市场。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每年交易20万辆车,交易规模达到20万亿。但这些「非标」资产全部处在一个休眠或半休眠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投资者不知道这些资产在哪,也不清楚资产的具体交易情况。但无记名票据的形式可以为以前信息不对称的数据资产带来一种新的使用体验,而且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点对点的。点对点不只是个人对个人,还可能是机构对机构。

对这样的问题给出一个直观的理解。我们看看美国联储的资产负债架构,以及票据回购市场。这是IMF的一篇报告的图表。看这行数字,从2007年以来的美国国债杠杆水平。到2017年底,每份债券都加了2倍杠杆,那就是说一份债券,至少有三个人认为自己拥有。市场流动性翩翩起舞时没有关系,但是当音乐一停,就有很多人找不到椅子了,这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核心原因之一。

资产交易数据和其他数据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延迟交割和资产间接拥有模式创造条件给杠杆放大,资产借条被复制再复制。而区块链简单说是一个不能复制粘贴的互联网。所有的信息都是不能复制转移的。我们可以对这些资产的直接拥有权和交易历史进行确认。这是区块链能提供的全新另一种模式和思路。

但金融体系也是慢慢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1974年,发行人是可以直接发券给投资人的。1974年到1994年,这20年间发展出了一层层的中介商模式,至今已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完善的中间商机制。如今在区块链时代,我们有可能通过直接的所有权压缩这一整套中间商交易机制。最终,极大地压缩交易对手方风险。

那么就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同时可以发行基于区块链的债券和常规债券,大家会投资哪个?现在几乎是两个平行的宇宙在同时崛起。世界银行、新加坡交易所等一些机构和公司开始试点发行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债券。这些数字债券没有交易对手方风险,真正为投资人所有。

分布式金融的未来是什么?

在我们非常熟悉的高效的中心化金融体系中,信息是被封装在一个个交易上的盒子里。而在去中心化的金融体系中,在区块链技术的赋能下,信息是完全开源、开放、可被定价、被自由交易的。但实现这个转变的过程也并不会是一蹴而就。很多金融机构在美国做了大量的概念验证试验,但有很多半拉子项目。很多项目的核心变成了是以我为中心的去中心化,非真实性的区块链项目,如果是这样还不如就回到原来的中心化体系,那样效率还更高。

Jennifer Jiang:分布式金融的实践及未来

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协作性组织?这个过程中也有风险和挑战。所有的这些领域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意见领袖。我想重点谈一谈隐私保护。《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全球隐私保护的先行者,中国也在今年推出了数据保护法。这都为打破数据孤岛和进行隐私数据交换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大家通常把区块链简单理解为分布式账本,但这是不完整的。区块链不仅仅是账本,它还天生具有计算功能。隐私计算可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被有机地融合到数据分享和交互中。企业级应用尤其需要隐私保护。LatticeX Foundation平台致力于搭建隐私计算和金融服务的模块。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分布式金融不是金融,而是一个基础设施,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资本配置。去中心化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可以让数据的贡献者和享用者直接进行价值交换,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并解决隐私保护问题。

相信每个企业面对未来都有一个神经网络学习机制,核心是最大程度地优化投入产出比。区块链应该成为你们数字战略中的一部分。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就像90年代的互联网时代,在宽带和移动终端出现之前的拨号上网时代,我们很难想象互联网经济未来的前景。现在我们则是在畅想区块链的前景。比起技术,我们的想象力更为重要。希望与大家一起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OpenDeFi(ORO)金融科技协议即将上线BitMax 下一篇:AWS能为区块链行业做什么?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