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下海ALL IN DeFi
11月12日,比特币价格冲破16000美元大关,币价上涨将市场关注度吸引到比特币身上,两个月前热火朝天的defi声量减弱。
此时,CEX生态领域的王牌选手币安反其道而行,进入去中心化世界All IN DeFi。他们认为,流动性挖矿的泡沫被刺破后,真正的DeFi才开始。
11月13日,DeFi市场上的TVL(锁仓资金)突破16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作为理财工具,DeFi不仅可以让持币者获得额外收益,还可以对冲风险,这让DeFi具备有价值的落地场景,「不讨论并不意味着凉了。」
币安大举布局DeFi最先亮出的杀手锏是币安智能链(BSC)。
上线两个月,BSC一直在迭代升级,上线了兼容多个区块链的钱包,开启「运河计划」支持跨链,从外部打通了BSC与其他公链的链接,包括与以太坊、波场各式不同的公链相连对接。而在生态内,BSC也与币安交易所紧密相连。
在实现与以太坊、波场等其他主流公链跨链互通后,BSC引领着这些主流公链上的DeFi登上币安「航母」。下海DeFi,也让币安距离去中心化治理的终极目标更近了一步。
BSC上线2个月 链上地址超30万
币安的DeFi布局围绕币安智能链(BSC)展开。
2个月前,BSC上线。和其他公链一样,BSC也是一条可以布局智能合约的基础公链,它还在以太坊的基础上做了改进,目的是打通与其他公链的连接,建立一个开放、便捷高效的区块链网络。
自上线以来,BSC从内外迭代升级——上线了兼容多个区块链的钱包,开启“运河计划”支持跨链,从外部打通了与以太坊、波场各式不同公链的桥接;对内,BSC生态与币安交易所紧密相连。
这些变革让BSC快速吸引了应用和用户。
上线前50天,BSC链上地址就超过26万个,链上单日交易量超过20万笔,为以太坊的20%,不过平均gas费用却只有0.05美金,约为以太坊的3.5%,使用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
币安智能链社区
目前BSC的链上总地址将近30万个,AMM、去中心化借贷等多类项目在币安智能链上部署,包括PanCake、Burger等用户关注度高的应用。此外,还有超过30种代币在币安智能链和币安链上进行锚定,价值超过4亿美元的代币被用于包括DeFi生态的各个部分。
「航母」币安多维扶持BSC生态
相比以太坊,BSC的独家优势是背后站着强大的币安生态。
在去中心化金融的海洋中,币安生态如同「航母」一般,为BSC提供了强力支撑,包括大量的资金投入、上币优先、安全兜底等资源倾斜。
近期,币安为BSC推出的「生态加速计划」,设立1亿美元种子基金、BUIDL奖励、1000万美元流动性支持和未来的BSC基金会。其中,种子基金发布的前两期,共11家DApp获得投资,种类包括AMM、NFT、数据分析等。
BUIDL奖励则更倾向于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开发者,针对Gas费进行30%返还,计划总奖励为价值500万美元的BNB。
流动性支持主要是帮助初期发展的项目启动,注入流动性,增加代币锁仓量和代币流动性,目前已公布第一期获得1000万流动性支持的项目。币安利用CeFi的强大经济实力,扶持BSC对于整个DeFi进行资源倾注。
此外,BSC上的优质项目,币安也会给与资源倾斜。CZ在近期公开对外表示,在币安上币筛选时,会给BSC项目一些优先待遇。
事实上,币安推BSC上的项目已经在开始了,新设立交易创新区,就有多个BSC项目代币入选,在进行用户风险提示与教育之余,为币安用户提供更多、更快捷的DeFi投资之选。
不仅是资金扶持和资源倾斜,在安全方面,币安也在为BSC生态保驾护航。
最近,币安义务帮助用户追回DeFi跑路资产,集合生态力量为BSC的安全兜底。币安还启动了BNB反黑洞计划,弥补因用户打错地址造成的损失,几尽全力维护用户的资产安全。
「去中心化」是币安的彼岸
币安为何如此重视BSC?
这或许不仅是币安对DeFi的All IN,更是币安通往去中心化世界的路径之一。
「未来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世界,所以我们在DeFi领域持续大量投入。」币安创始人CZ不止一次公开表达对DeFi的长期看好。
布局DeFi,CZ将其视作币安的自我革命。他认为虽然现在DeFi平台还是比最大的中心化交易平台小,但这种局面过几年后会发生彻底改变,「币安主站可能5年后规模会比DeFi交易平台要小。」
短期看,币安生态内的矿池、质押挖矿、借贷、投资板块都已呈现出DeFi特征,这些业务正向着开放式、社区化方向发展,这也符合币安一项做开放式生态平台的主张。
BSC未来则可能成为这个开放式生态的底层。在实现与以太坊、波场等其他主流公链跨链互通后,这些主流公链上的DeFi正在向币安生态汇聚,而币安也因此变得更加「D」特征。
中心化交易所或许不是币安登顶的目标,这艘「航母」的彼岸在去中心化的海洋中,BSC无疑让币安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