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2019年鉴
2019即将成为过去,这一年中区块链行业发展展现出7大趋势。
1. 各国区块链法规不断完善。
马耳他,列支敦士登,瑞士,日本和爱沙尼亚等国一开始就对区块链非常友好,在今年出台了更完善的区块链法案。法国,瑞典和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紧跟其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分布式账本技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发布了新法规,改变了其现有的法规基础结构并积极地采取行动,适应新的技术形势。
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在监管方面更加完善。但是,并非所有国家出台的监管法规都对区块链项目有利,尽管如此,也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法律清晰度和确定性。这将有助于减少诈骗事件,并为投资和开发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各个国家监管态度不同。例如,SEC和在英国的FCA采取了相反的立场。尽管SEC保持立场,将大多数代币定义为证券,但FCA宣布“ 任何非证券型代币或电子货币代币均不受监管 ”。
2.区块链解决方案从实验项目演变为有形落地产品。
去中心化金融,尤其是在以太坊上(Ethereum),正良好发展,尤其是MakerDAO生态系统。去中心化金融通过建立稳定账户可以获得复利,远远高于传统的活期存款利率,这吸引了很多曾因加密货币的波动性望而却步的投资者。每个月都有新的DAO出现,包括保证金交易、贷款还有其他金融服务。
当DApps进入商业领域时,通常需要一个比以太坊技术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因此,有几个高度可扩展的智能合约平台都在走向成熟。
3. 游戏推动消费者采用区块链。
在资本层面,区块链游戏开始受到青睐。今年3月,Ripple宣布将拿出1亿美元的XRP,投资区块链游戏领域的创业团队。而各类行业巨头举办的区块链游戏开发者大赛,也层出不穷。这直接催生了区块链游戏数量的不断增加。DApp排行评测平台DAppReview向一本区块链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起,各大公链的DApp数、日活用户数都呈现上升态势。
随着市场的发展,游戏开发者开始清楚地意识到,提升与其他玩家的互动性(比如竞技性手游)才是游戏的未来。区块链游戏基于底层技术发展。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市场对区块链游戏的要求也会更高。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区块链游戏的全部潜力还没有实现。
4. 权益证明发展了网络可扩展性。
ETH开始向POS过渡,但向权益证明过渡的进展比作者预期要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主要的网络将主网完全从PoW转到PoS,但是有一些新颖的PoS智能合约平台正在推出。Cosmos今年已经发布了主网,而Polkadot也即将发布,PoS的采用正在缓慢而稳定地进行着。
对PoS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有针对规模较小的PoW区块链的51%攻击,而这些区块链是通过访问廉价云挖矿服务实现的。有些攻击甚至在Twitch上直播。
5. 重点从技术转移到用户体验。
一个普遍的趋势是,业界已经开始大量讨论采用。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实现主流采用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提供了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仍然面临这样的问题:链上操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繁琐钱包操作。因此,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开发具有良好可用性的轻量级钱包(用户体验可以向支付宝看齐)。
6. 全球巨头开始进击区块链。
今年最热门的两个话题是Facebook的Libra稳定币和Telegram开放网络。这两个项目都面临着来自监管机构的强大阻力,更确切地说,阻力巨大正是因为它们有潜力将区链技术引入主流应用。
Libra受到打压的主要原因是,这种以一篮子法定货币和其它资产为后盾的全球支付体系将威胁到各国货币的主权。人们对隐私性和执行“反洗钱”规则存在担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现有的银行间和基于现金的系统相比,Libra系统在控制洗钱方面要有效得多。在某种程度上,批评的声音不久将会消失。
监管机构取缔Libra项目的问题在于,监管机构可能会对其他项目采取同样的做法。Telegram尝到了这种滋味,因为SEC通过诉讼阻止了TON主网发布。
尽管如此,TON还是在GitHub上发布了一个测试网钱包。日本领先的通讯应用LINE已经成功推出了区块链主网,这将有助于处理用户之间的交易。
7. 主权国家开始发行数字货币。
突尼斯通过E-Dinar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由中央银行支持的数字货币。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也将于明年年初加入这场竞赛中。根据习近平主席的说法,中国致力于抓住区块链技术创造的机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对加密货币采取更积极的立场。德国财政部长也曾表明支持德国发行国家数字货币,不应该把这个领域“让给中国、俄罗斯、美国或任何私人企业来发展”。欧盟在11月5号发布一项草案,建议欧盟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
区块链行业正在从一个“三无”领域逐渐发展壮大,2019年是区块链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本文作者为Aaron McDonald,翻译由头等仓(First.Vip)_Jaden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文末信息。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