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易所热潮背后最大推手是如何形成的?

链捕手 閱讀 37 2020-3-20 21:42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浅谈交易所热潮背后最大推手是如何形成的?

各类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出现如火如荼,庞大利益的诱惑当属根本原因,但其背后主要推手的存在与作用似乎被多数人所忽视了,即交易所系统技术服务商。

作为各类加密资产的交易平台,交易所系统涉及到交易撮合、钱包存储、流动性等诸多方面,如果从零开始开发一个拥有足够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交易所系统,开发方至少需要耗资数百万元以及耗时3-5个月,技术与资金门槛都很高,故而行业早期交易所数量较为有限。

但交易所系统服务商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它们通过提供一整套交易系统解决方案,帮助任何第三方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开设交易所,极大地助推各类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遍地开花。目前全球数万家交易所中90%以上都是通过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建立,它们在行业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也随之越来越重要,成为区块链行业不容忽视的力量。

同时,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内部与行业也在发生诸多变化,例如部署模式逐渐从私有模式转为SaaS模式,服务商正在从分散化走向集中化,种种变化也折射出交易所行业的诸多趋势与乱象。

01

部署模式:从私有到SaaS

交易所系统服务商的部署模式决定了交易所的的系统架构,

在行业早期的第一阶段,即17年下半年到18年上半年,交易所系统服务商的主要部署模式是私有化部署,即服务商会向客户交付前后台系统代码,客户在进行本地部署后可以进一步自主研发和升级,特别是可以开发一些差异化的功能与活动去吸引用户。

不过,此时的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大多都是杂牌军、工作坊式团队,其交易系统质量大多参差不齐,质量普通的系统收费可能只需小几十万元,如进行手续费分成甚至只需要小几万,质量较好、持续更新的系统甚至可能需要收费三五百万元,但对于计划认真、长期做交易所的团队而言,只有价格高昂的后者才能满足其需要,毕竟系统的安全性对交易所而言意味着生命线。

尽管前者系统可能会吸引到更多客户,但这类交易所上线后几乎都如石沉大海,难以起势。而采用后者系统的客户如今来看也较为尴尬,只有Cointiger等极少数交易所较为知名。

在那个阶段,交易所行业的市场几乎完全被火币、OKEx等巨头所占据,而新上线的交易所在运营上缺乏明显的差异化与优势,难以吸引大批用户,这是任何技术架构所无法弥补的问题,同时后续运维成本亦是不小开支,因此生存艰难。同时,这些交易所由于不具备自主研发技术,在交易所系统维护与升级方面也会面临障碍,影响用户体验。

直到18年6月,火币、OKEx等交易所为了应对FCoin的爆红与竞争,相继推出各类云交易所计划,交易所系统服务商行业进入第二阶段,类似于传统金融行业的白标模式。

在这个阶段,许多交易所都将自己既有交易所系统架构开放,使得第三方客户在云端可以共享自身多年积累的订单撮合系统、钱包系统、资产管理与清算系统等,特别是深度与流动性,客户自身无需掌握开发技术与部署本地服务即可开设交易所,代表案例是火币云与OKEx云。

这类产品的主要优势在于品牌背书与成本下降,一方面主流交易所的背书能令第三方交易所更易获取用户的信任,另一方面主流交易所推出该业务的主要目的并非通过卖系统赚钱,更多地在于提升自家平台的流动性,价格相对那些垂直服务商更加实惠。

相比此前的私有化部署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令第三方客户的交易所开设成本大幅下降。据链捕手了解,

浅谈交易所热潮背后最大推手是如何形成的?

OKEx云公告对合作模式的阐述

这个价格相比私有化模式无疑极具竞争力,火币云与OK云推出时都收到上千份合作申请,火爆一时。至于具体的案例数据,据链捕手多方统计从18年7月到19年底大约有250-350家云交易所出现。

但是,云交易所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即第三方交易所的自主性、可控性较低,用户信息与资产全都在平台方,自身无法进行二次深度开发增加系统功能,同时前端网页显得千篇一律,这对交易所团队的运营能力与引流能力提出了极端高的要求,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相当于第三方交易所给主流交易所「打工」、吃力不讨好,多数云交易所至今也生存困难。

「」一名云交易所创始人阿迪认为。

第三个阶段则是SaaS模式,自19年年初以来迅速成为国内新交易所主要采取的模式,众多交易所系统服务商都在向该模式转型,同时驱动新一波交易所的诞生潮。

相比过往的部署模式,交易所客户使用SaaS模式在享受系统服务商提供的一系列云端交易所软件系统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拥有独立的用户账户体系以及相对灵活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大增强了交易所客户方面的经营自主性以及用户资产信息的所有权。「」币核科技创始人巨建华表示。

一定程度上,SaaS模式可以视为对私有化模式与云交易所模式的「融合贯通」,兼顾了前两种模式的优势,价格也在两者中间位置,因此自19年以来多数打算采购交易所系统的客户都会选择该部署模式。

需要补充的是,无论哪个服务商、哪种系统模式,其系统价格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巨建华告诉链捕手。此外,部分交易系统服务商还会选择投资入股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02

服务商:从分散到集中

在广阔的交易所系统服务市场,近年来也已经诞生许多知名的服务商,例如币核云、ChainUP、港盛科技、火币云、库币云等,它们正是前述部署模式变迁的主导者与推动者。

最早的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已不可考,但目前主要玩家中成立最早的则是ChainUP,它由连续创业者钟庚发以及火币联合创始人杜均成立于17年9月,凭借着杜均的名号与先发优势率先在交易所系统服务领域取得龙头地位。在此后几个月,陆续有MasterDAX、Alicms等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入场。

,但由于市场尚未得到主流企业重视,缺乏品牌性强、技术实力强的交易所系统服务商,这些不知名的服务商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至18年中,交易所服务商的竞争进入高潮阶段,OKEx云与火币云都在18年6月宣布问世,此外还有币安、BitZ等多家交易所宣布类似计划,同期币核云与港盛科技等系统服务商也开始走向市场,如今的交易所系统服务行业主要玩家悉数出场。当然,海外也有AlphaPoint、SHIFT MARKET、B2BROKER等知名服务商在迅速发展,不过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在这个阶段,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多家服务商都具有充足的实力深入研发并开拓市场。具体来看,ChainUP由于入场较早以及营销能力强,拥有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功能与服务体系方面较为领先,累计已服务超300家交易所系统客户,代表案例有Cointiger、BiKi等。

火币云与OKEx云则有着交易所层面的背书,其技术架构与安全性都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并可以实现流动性与深度的共享。其中,OKEx云为其云交易所设立了统一的APP「OKNodes」,用户可以在该APP选择特定云交易所进行登录并交易,同时资产可以直接从OKEx平台走内部转账通道,这在各家系统服务商中是独一家。

币核云则由币核科技发起,其创始人巨建华为火币前CTO,整个团队都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与经验,在行业较早提出交易所SaaS模式,尤其注重个性化定制与去中心化托管概念,19年至今已经拿到近200家交易所系统客户。

港盛科技的团队则主要来自传统IT系统服务巨头恒生电子,在金融系统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提出数字资产经纪业务的概念大规模宣传,赢得不少的客户。

从18年下半年到19年上半年,这些交易所系统服务商都在激烈抢占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服务商的发展策略大幅转变,同时行业的格局地位也越来越清晰,部分玩家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下滑。

链捕手发现,火币云曾在18年12月面向其合作伙伴举办交易王者争霸赛,资料显示LOCKCOIN、BTC100和BACCPro最终排名前三,但链捕手近日查询前述交易所官网发现,其中一家已经宣布停止运营,一家页面长期显示0交易量,一家已经放弃火币云交易系统并转投其他系统服务商。此外,火币云曾经在新闻通稿列出了许多云交易所网站已无法打开或暂停运营,只有XOXOEX等极少数交易所尚数活跃。

种种现象显示,火币云的发展状况似乎要落后于其它主要服务商。业内人士何嘉昊(化名)告诉链捕手,他认为这与火币云早期规定云交易所需要累计质押50万HT才能获得自主上币权的举措有关,按HT时价23元计算则需1150万元,如此高的价格既降低了火币云的竞争优势,也阻断了云交易所的主要收入来源,故而发展不顺。

链捕手从公开报道中了解到,火币云现在已经将发展重心转移至合规化发展与联合运营,在泰国、阿根廷等海外其它国家寻找具有政府资源的机构深度合作,以云交易所的形式共同深度运营当地交易所。

不难看出,

同时,ChainUP也将市场拓展重心转移至海外,仅2019年上半年ChainUP就在海外超过20个国家,举办多场区块链活动推广其系统和服务,「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我们能通过卖系统赚回来。」ChainUP全球市场总监Jade Chen说。

去年7月底,币核科技与港盛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BOMS交易系统并推向市场,这起合作亦说明服务商市场已经进入整合阶段,彼此合作有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既有老玩家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加速分化。

今年2月,币安与库币交易所亦入局交易所系统服务市场,试图凭借自身对项目方、社区、用户的影响力推介其交易系统,同时也反映出交易所市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火币云、OKEx云上线两年以来,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距离当初定下的目标还是相差很远,产品和服务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需要有新的血液进来。」库币联合创始人Johnny Lyu向链捕手表示。

总的来看,随着越来越多「正规军」的入场,过往占据交易所系统市场主要份额的「工作坊」式服务商几乎销声匿迹,主要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在少数服务商手中。如今的国内交易服务商市场已经进入「两超多强」的格局,其中ChainUP与币核科技在客户数量、市场认可度方面较为领先,OKEx、火币等交易所的云系统紧随其后。

03

交易所:从疯狂入场到艰难生存

交易所服务商的种种转变与发展,与交易所行业的形势与需求密切相关,也反映交易所行业的疯狂与变化。

众所周知,交易所作为区块链行业基础设施,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与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区块链和财富最大的交汇点。

其中,2018年堪称交易所最为火爆的一年,称全球有近万家新交易所上线也不夸张,各色团队都尝试进入这个利益诱人的市场。Jade Chen表示,去年行业最火热时ChainUP几乎每天都会交付一套新交易所系统。

在交易所热潮之下,浑水摸鱼者也频频出现。「曾经有一家客户找到我谈合作,对方直接说,咱们别浪费时间了,我直接给你们10万块钱,签完合同后你们不用再去花一周时间去部署,你连做都不用做。我问他为啥,对方说,我有这个合同后就能找投资人拿钱了。」某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前高管张臻(化名)告诉链捕手。

这个案例揭示了交易所行业疯狂之一角,不过回到交易所本身,它真的像多数人所以为的那么容易赚钱吗?这些入场交易所的真正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

按照行业惯例,交易手续费与上币费是交易所收入的最大来源,决定了交易所的生存状态。「」李臻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交易所日活是1000人,平均每个人一天0.5个比特币的交易规模,一天总共500个比特币的交易量,交易所对其双向收取手续费,按0.1%或0.05%计算,一天也有半个到一个比特币的纯收入。

链捕手还联系到一家知名服务商的交易所客户,对方属于活得还不错的那类交易所。该交易所创始人阿迪告诉链捕手,他曾是一名的比特币矿工,18年在行情越来越差后决定迈入交易所行业,如今有20多名运营人员,「年初每天的交易手续费有上万元收入,上币费3个BTC,行情好的时候每周上两个项目左右,然后发行平台币做下市值管理也会有收入。」

更具体而言,上线各类山寨币几乎是这些小型交易所最核心的收入来源,这也是为数不多能形成差异化的地方,只有上币项目拥有足够量的社区规模,就能为交易所带来可观的用户量与交易量。

例如去年著名的「百倍币」CPYT就上线于OKEx开放平台「理想国」。

但对于多数交易所而言,前述收入状况仍显得过于理想化。随着上万交易所的涌入,一方面火币等主流交易所的规模效应、生态效应争夺了大量用户,另一方面这些云交易所又分别蚕食了规模不大的散户市场,绝大多数云交易所都难以实现上千的日活。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交易系统服务商客户的生存昨天也不容乐观,市场上鲜有采用第三方部署的知名交易所。不过客观而言,这样的残酷状态与ChainUP等服务商提供的系统没有直接关联,任何服务商都难以避免这样的状况。「」张臻认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在交易所行业主要扮演技术与运营支持的角色,交易所行业的发展饱和度与潜在空间决定服务商们的发展前景。尽管多数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对交易所行业的未来表示乐观,但从实际情况而言,新成立交易所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狭窄,这意味着服务商们也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去年10月,国家从官方层面推出区块链战略,只鼓励技术而对币保持距离的态度非常明显,此后更有许多交易所受到警方与官媒的指控,这些也会使得许多计划入场者保持观望态度。

因此,许多交易所系统服务商正在寻求战略转型,据了解ChainUP就由于在该层面的担忧,去年开始试图从交易所系统服务商转型为综合性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还推出了链改解决方案、风控解决方案,抵御潜在的业务下滑风险。

前文曾提到的海外拓展策略也是重要方向之一,火币云、ChainUP、币核科技等交易所系统服务商如能在海外本地化取得突破,或许将迎来可观的增量市场。

「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监管政策不同,很难有一个交易所能绝佳的满足每个地区用户的需求。通过与各地的合作伙伴联合,交易所的云服务可以帮助其快速搭建最满足当地用户需求和匹配当地法规的交易平台。」Johnny Lyu表示,「如果做到地区合规化,并将运营公开化作为常态,对于云交易所的生存空间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宣布明确的交易所监管政策前,交易所市场就始终会存在潜在的重要窗口期,这也是多数交易所系统服务商所看重的主要机遇。不过,这也对交易所系统服务商的实力与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还面临着文化差异、海外服务商的竞争等问题 。

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上究竟还需要源源不断、数量不菲的新交易所吗?现有主流交易所未来是否将通吃大部分市场份额?当前的交易所系统服务商们是时候仔细衡量这些问题了。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浅谈社区驱动型交易所的力量与实践 下一篇:政策解读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迎17年来首次修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