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或将迎来收益最惨淡的十年:是否能催生区块链的春天?
许多华尔街资深人士都认为, 未来十年,股票和债券的回报速度将减慢。是时候将加密货币了添加到投资计划中了吗?
传统投资组合表现不佳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告诉彭博社(美国财经资讯公司):“未来十年的回报前景并不乐观。与前几十年相比,投资者面临更加消极的前景,尤其是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十年相比,当时的风险资产价格由正在瓦解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支撑。”
投资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则更加悲观。他们的十年预测显示,大型美国股票的增长率将达到令人失望的0.4%。小型股的价格仅略高一点,为1.9%。由于利率处于创纪录的低点,债券的收益率将从零变为复数。他们指出,新兴市场是唯一能在股市上获得可观回报的地方,尽管回报率也仅略高于7%。
Research Affiliates预测的10年的股票和债券回报率
美国银行的分析师告诫投资者,未来十年可能需要重新考虑60/40法则,即60%的资金用于股票以获得收益,40%的资金用于稳健的债券投资。他们认为:“资产类别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许多投资者现在购买股票不是为了未来的增长,而是为了当前的收益,并参与债券中价格竞赛。”
由于投资者担心经济衰退,2019年流入债券和流出的股市的资金都创了新高,这降低了债券的收益率,还引发了抛售的风险。美国银行的分析师指出:“当今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是,债券、分散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似乎都在减弱,而这恰恰发生在许多固定收益投资的仓位非常拥挤的时候,这使得债券价格非常容易被拉高,当资产管理人进行投资再平衡时,这些债券会瞬间被抛售。”
GMO对未来7年的预测显示,美国大型股票收益率为-3.7%,债券收益率则持平或为负数。
GMO预测的未来7年的股票和债券预期回报
是时候将加密货币列为投资组合了吗?
Bitwise最近发表了一篇假设性的论文,评估了自2014年1月1日以来,比特币的1%,5%或10%的投资分配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力,结果令人咋舌。
在“57%的股票分配和38%的债券分配”中增加5%的比特币分配,将使投资者的回报率从26%提高到67%。分配1%的比特币投资将使总收益增加4.5%,而从最高价到最低价间的损失实际上低于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的损失。
分配10%的比特币投资将带来接近80%的回报。但是,由于过去五年来的股票表现良好,因此该研究并未体现出相关性。
但Bitwise还指出了容易导致比特币价格飙升的三种催化剂,第一个是2020年5月的区块奖励减半,这将使比特币的供应增长率减半。
Facebook的子公司Calibra(Libra的钱包)也将推出一种通过WhatsApp和Messenger来使用加密货币的新方式,这可能会为Facebook增加27亿用户。
该“领先的指数和加密资产基金提供商”公司还引用Cerulli Associates去年末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基金经理正寻求将股票和债券转向另类资产类别的多元化投资。
加密货币的非相关参数
传统上,加密资产与传统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较低。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将减少,许多人将比特币的非相关性视为一种积极因素。
摩根凯瑞资产管理公司(Morgan Creek Capital)的Anthony Pompliano最近对FXStreet表示,“减半对于比特币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时刻。我不认为其价格会在第二天暴涨,但我确实认为从现在开始,到2021年12月,比特币的价格将达到10万美元。”
随着千禧一代(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在人口数量上超过婴儿潮一代(各国的生育高峰时期),无论如何,亲加密资产的和远传统投资组合转向的发生是大势所趋。如果这成为现实,那么加密资产的需求将增加,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正如Crypto Briefing最近报道的那样,Blockchain Capital Blog将比特币定义为“人口大趋势(Demographic Mega-Trend)”,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的兴趣和意识都在提高,但“在18 - 34岁的人群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不是政府债券;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不是股票;近四分之一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不是不动产;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不是黄金。”
人口趋势带来的影响可能已经开始了。正如Crypto Briefing上周报道的那样,“灰度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在千禧一代的持仓中排名第五,占持仓量的1.84%。”
站在十字路口
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的低利率环境下,股票市场已经飙升到历史最高点,部分原因在于投资者没有别的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股票和债务产品都面临长期低迷的回报,加密资产或许可以享受相同的“别无选择效应(TINA Effect)”。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