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D之DeFi去中心化金融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2020年的第四季度,回顾今年的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无疑就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了。从六月份的突然崛起到九月份的暴跌,再是现在的一蹶不振,狂欢来得快,去得更快。
随着越来越多DeFi项目的真实面目显露在用户面前,用户们也纷纷从疯狂恢复到理智,甚至怀有质疑,DeFi到底怎么了?
潮涨与潮退
2018年DeFi市值停滞在600万美元,2020年1月份DeFi总市值还不到7亿美元,4月份总市值达到20亿美元,8月中旬总市值已经飙升到了100亿美元,速度可谓是十分惊人。
DeFi其实是一个范围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货币发行、货币交易、借贷等。
尤其是由Compound在6月份开启的“流动性挖矿狂潮”,让DeFi狂欢达到了最高点。9月份时,流动性挖矿直接占据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焦点视野,它凭借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收到了用户们的追捧。
从COMP开始,Curve,YFI,YFII,YAM……各种流动性挖矿教程与币种分析文章充斥着社交媒体和媒体网站,一个个暴富故事时刻挑逗着用户们的神经,就连睡觉仿佛都是致富的拦路虎。
但随着DeFi挖矿热度的不断攀升,各种问题也不断显露。DeFi挖矿对于资金少的用户来说门槛高且过程复杂,不少用户都出现过转错地址、买错币等情况。就算操作没有失误,挖矿成功了,用户好不容易赚到的可能就只够付手续费,竹篮打水一场空。
9月,Sushiswap事件宣告着DeFi暴跌的开始。
SushiSwap的一夜蹿红再度诠释了“DeFi一日,币圈一年”的疯狂。Sushiswap开始当天从不到1美元冲高至12美元,部分交易所疯涨到15美元。然而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第二日价格就腰斩,紧接着在SushiSwap的匿名创始人Chef Nomi抛售代币后,价格最低跌至1.5美金左右。
SUSHI事件就好似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DeFi 项目下跌模式,且触目惊心。
暴涨暴跌、剽窃代码、圈钱跑路等等好戏接连上演,DeFi总资产也难逃暴跌的命运。
一切事出有因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月份,DEFI PULSE数据显示,DeFi的锁仓资产总价值已经突破了100亿美元。
从整个走势图来看,DeFi市场出现了疲惫萎靡的状态,但始终没有跌破100亿美元。一方面,近期市场反馈DeFi单日暴跌25%,疑似“泡沫破裂”。但从数据来看,流动性挖矿的魅力不减,资产入场持续。另一方面,DeFi暗藏的“陷阱”已经让不少用户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大致来说,DeFi存在五大风险。
系统设计风险:大量DeFi协议运作时间不长,但提供了大量的激励措施,比如Balancer,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漏洞,FTX就获得了超过50%的收益。
智能合约风险:没有经过安全审计匆匆上线,存在漏洞且容易被黑客攻击或利用。YAM因为漏洞问题代币增发8倍,价格暴跌;bZx、Curve被黑客攻击过。
清算风险:DeFi协议中的加密抵押资产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并存在债务头寸在市场波动中出现抵押不足的风险,继而诱发清算机制,造成用户遭受进一步损失。
泡沫风险:一些底层网络代币(比如COMP)的价格动态会呈现自反性(relexive),因为预期的未来价格通常与网络普及应用程度相关,而网络使用情况又受到网络激励代币未来价格的影响。
人性风险:骗子无处不在,DeFi领域中好像格外的多。DeFi节奏快玩法多,骗子抓住了用户怕自己跟不上的心理,一割一个准。
DeFi智能合约种类、玩法花样百出,面对各种新型合约的交叉出现,不论是对合约开发还是安全审计来说都会是新的挑战,同时还存在着让人猝不及防的骗局。因为各种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不是小数目了。
真的会走向破灭吗?
小编觉得不会,至少目前不会。
有加密货币市场分析公司发现,一些DeFi“巨鲸”已经在本次市场开始下跌期间囤币,包括Synthetix(SNX)在内的若干去中心化金融资产都出现了“巨鲸”的身影。另一方面,加密货币市场波动似乎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DeFi也不例外。
DeFi是“新鲜血液”,诞生至今的时间其实很短。很多资产并没有经过太多的市场考验,例如YFI和UNI,订单深度不够深,面对突然抛售的抵抗力当然也会较弱。与此同时,DeFi市场里依然有一些较为成熟的项目/协议,比如MKR和KNC,他们都没有出现暴跌。
话虽如此,DeFi仍未成熟,危机重重,想要火中取栗,就一定要步步为营,谨防骗局。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