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NFT的网红相 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在经过三个多月的火热之后,defi热潮逐渐降温,随之而来的是NFT(NFT,Non-Fungible Token,有人称它为ERC-721代币),即非同质化代币,意指以太坊开发者根据ERC721标准所发出的代币,其特性为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与同质化代币相对应。
同质化代币
非同质化代币
可替代性:可被同类型的任何代币替代。如:一枚BTC可被任何一枚BTC替代。
不可替代性:无法被任何同类型的代币取代,如:你的出生证明无法被其他人的出生证明取代,即使一样都是出生证明。
一致性:每个同类型的代币在规格上完全一样。
独特性:每个同类型的代币皆和彼此相连,独一无二。
可分割性:每个代币皆可分割成更小的单位。无论你拿到哪个单位,价值是相等的。比如:任何一聪比特币价值都是相等的。
不可分割性:不可分割,每个代币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单个代币。如每一只加密猫的价值都是不相等的,每一只猫都是非同质化代币。
ERC20标准:已是以太坊广为人知的发行代币的标准,如:USDT
ERC721标准:以太坊上发行非同质化代币的标准。如:加密猫
根据NonFungible 数据,NFT的交易量金额、平均价格及总交易量在9月21-22日出现暴涨。MXC 抹茶交易所首个上线了 NFT 指数产品,其他各交易所也已陆续上线「NFT 版块」,类似于此前的「DeFi 版块」。
如今 NFT 市场交易总量已超过 1.1 亿美元,卖出的 NFT 超过480 万个,均价在 23.36 美元。
相比DeFi市值135 亿美元,整体加密市场市值3,418 亿美元,NFT实在还是一个小众领域。但它仍被市场不少人认为是DeFi之后的下一场数字豪赌。
实际上,NFT不是最近才出来的概念,2017年火爆的加密猫游戏、2018年Decentraland、以及2019年耐克将球鞋代币化, 实际上都属于NFT。
在NonFungible上,目前已经有130多个NFT加密币,其中交易量排名前十的加密币包括NIFTYMOJI、CRYPTOKITTIES等。
NFT之所以被市场看好本文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
一、NFT实际上是对“一切皆可代币化”的补充
如果说我们对区块链技术的最大期望在于,现实世界的链上化。那么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例的同质化加密货币只是其应用之一。因为无法在同质化代币中写入唯一的信息,因此很多具有唯一性的证书、产权等数据和资产追踪、验证、交易仍然是一片空白。而这部分市场空间的想象力是无穷大的。比如游戏、数字艺术品、软件授权、房产等。而NFT基于其不可分割、不可取代、独一无二的属性,特别适合用来作为资格或是资产证明。除此之外,其“通证”属性也能实现资产通证化,促进其交易流动性,虚实资产的整合也将更加密切。
二、对数字艺术的豪赌
NFT此次突然爆红市场,与全球最大艺术品拍卖所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数字艺术品《Portraits of a Mind》(心灵肖像)有关。
再看传统艺术市场过去20年的表现,从2000年到2018年,艺术市场比标准普尔500指数高出180%以上。数十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在购买艺术品,无论是为了储值、资本增值还是纯粹欣赏。因为就像比特币优于黄金一样,很多人也认为数字艺术也优于传统艺术。目前传统艺术市值超过 600 亿美元,而数字艺术的市值不到 1000 万美元,这中间大约6000倍的增长空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三、DeFi热潮与NFT结合
过去一周,随着 NFT+ 流动性挖矿的 MEME 逆市上涨创下新高, MEME成为了「2020 空投第一币」。有人被空投了大约 60 万刀,再次被社区称为「强制暴富」。NFT 领域也在不断突破着人们对其「艺术品、卡通动漫线上定价」这一固有印象,NFT + DeFi、NFT+保险等新模式不断跳出。实际上NFT的类型主要包括三类:1、NFT 平台的平台代币 ;2、数字收藏品、数字艺术品等 ;3、数字版有价票据、收益权。在目前这个阶段最能大规模落地的是数字票据类NFT,属于 DeFi 的一个子集,比如数字保单、数字门票、RealT的房产收益 Token 等,可以通过再抵押实现价值流动。另外,流动性挖矿本质上是一种奖励机制,也同样可以运用在NFT上。
NFT项目概念一览:
除了数位资产(例:数位艺术品、虚拟宝物),现实生活中与有形资产对应的数位凭证(例:房地产证明)早已充斥我们生活,而为了保证这些资产的拥有权转移公开透明、可被验证、稀缺性、流通性,使用区块链技术把它们化为NFT其实是个不错的方式。搞不好未来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成为NFT大收藏家。
作为NFT生态项目交易的主战场,MXC抹茶交易所目前已经上线超过十几种NFT项目和NFT指数产品。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