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数字经济引领疫后新机遇

通证经济 閱讀 22591 2020-8-29 10:54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多个方面给世界主要经济体带来巨大冲击,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要寻找重现繁荣的增长点。数字经济由于其高技术、高渗透、高融合、高增长等方面的特性,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重要动力。

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了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上下各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各部门,再到各行业企业,危中寻机加快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共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代表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数字经济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经济形态。我们要以2020年为新的起点,一方面继续推动数字经济自身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化学反应”,为增强我国经济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1、数据逐渐成为关键生产要素

2、数字经济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3、数字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数字经济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作用机制

1、数字经济通过要素供给革命奠定世界经济发展基础

2、数字经济通过成本有效降低提升世界经济运行效益

3、数字经济通过信息精准衔接推动世界紧密分工

4、数字经济通过经济形态重构推动世界经济升级

三、数字经济引领疫后新机遇

1、生产端的新机遇:倒逼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消费端的新机遇:促进民众接受新的消费模式

3、流通端的新机遇:平台企业成为经济运行新的“稳定器”

四、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1、新基建的内涵

2、如何把新基建用好

3、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01. 数字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数字经济概念应运而生。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的认识、分析和应用,引导并实现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社会全方位进步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经济形态变迁的新阶段,存在两大形态:一是数字产业化;二是产业数字化。总体而言,数字经济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数据逐渐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一方面,数据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要素。与传统模拟信号相比,数字经济下的数字信号为信息的产生、传输及使用创造优势有利条件,通过数字基础设施链接,社会经济主体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成为数据创造和使用的主体,其进行的各项经济行为及其行为创造的经济成果如商品、服务、货币等逐渐数字化,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如平台购物、云服务、数字货币等。

另一方面,数据成为经济活动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数据具备智能化特征,禀赋独特,共享方便、复制简单,增长迅猛,可实现无限供给,突破了传统要素的供给约束条件,成为经济社会基础性战略资源,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数字经济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一方面,数字产品与服务凝结着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和科学技术,并经由新技术推广与复杂劳动改造成为经济社会中的新产品与新服务内容,催生了新的需求,而新的需求又吸引大量新企业和研发机构持续加入,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数字技术进步与知识积累,形成不断创造技术和财富的力量。从事数字经济的企业数量增长和技术进步必然引起已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形成新兴主导产业。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产业的产出转化成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促进了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技术的改造升级。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在数字技术进步的带动下,数字经济产业逐渐发展为其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三、数字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既推动了以信息通讯产业为核心的相关数字产业交互融合,也推进了经济中的跨产业融合,并广泛拓展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治理等领域,最终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化。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融合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持续提高和深化。

其对经济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技术持续深化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数字经济基础产业持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投入,催生一系列经济新模式和新业态;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速度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持续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效率水平和产出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民日报:数字经济引领疫后新机遇

02. 数字经济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作用机制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增长乏力状态,制约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的各种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反而随着“逆全球化”思潮,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盛行,平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一次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与发展,都伴随着技术上的突破和相应的产业革新。

历史表明,真正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突破性发展的力量发端于供给侧,通过供给侧技术水平的提升来产生经济发展动力。因此,世界经济要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需要供给侧的技术革命,通过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形态的出现来实现,而当今方兴未艾的数字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应当承担这一角色。

第一、数字经济通过要素供给革命奠定世界经济发展基础。数字经济时代,得益于前期计算机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现实经济运行通过数据驱动业务,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通过数据流动和算法模型实现智能化发展,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约束,突破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从而使得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供给。

数字经济扩大了要素供给范围,带动了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产业业态发展,为全球生产系统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数字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对称性,促进了国际资源供给和需求方的匹配效率,提升了资本的投资运作效率,降低了传统经济形态下出现的资源浪费和不合理使用问题。

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成本有效降低提升世界经济运行效益。数字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使得信息生产率提升,信息供给数量增加和传播速率提升,经济主体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幅下降,从而使得全球新科技的扩散速度加快,学习成本降低,提升了世界经济生产能力。

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降低了跨国企业资源和市场搜寻成本,也大幅降低了签订契约和实施监督的交易成本,也会减少企业跨国投资因不了解政策信息的盲目性交易成本,提升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济效益。

第三、数字经济通过信息精准衔接推动世界紧密分工。数字经济通过信息传递透明化,将传统经济形态中的企业内部分工以“众包”的形式外包给其他国家经济主体,推进专业化分工的精细化和精准化,深化模块分工、生产分工、产品分工和产业分工,提高运行效率。同时,数字经济通过紧密的国际分工,亦可起到抵制逆全球化思潮,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维护全球化的作用。

第四、数字经济通过经济形态重构推动世界经济升级。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逐步从产品的物质制造转向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处理等活动,数字化活动在经济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数字技术及其他产业、其他部门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革新,颠覆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理念、市场模式、组织形态、管理和制度模式,促进新业态的兴起和发展,从而带动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塑。

人民日报:数字经济引领疫后新机遇

03. 数字经济引领疫后新机遇

新冠疫情自暴发以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但同时也为数字经济领域众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由于新冠病毒极高的传染风险,迫使民众大幅减少线下社交,甚至居家隔离,这却使得网上零售、生鲜电商等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使得诸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数字经济新兴行业加速发展。

接下来将从生产端倒逼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消费端加速民众接受新模式、流通端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等三个层面,探讨后疫情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并进一步对疫后数字经济在创造岗位、拉动就业方面加以展望。

第一、生产端的新机遇:倒逼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首先反映在生产端,这表现在由于用工难、资金难以及需求下降所导致复工复产的实际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于服务行业内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就成为了保就业、保增长的重中之重。

在数字经济中,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实现生产端要素资源的线上共享,提高生产过程的价值共创,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协作共赢。

经历过这次疫情之后,很多企业的内部生产方式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方式由线下的物理空间逐步迁移到线上的网络空间,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连带效应:产品设计与生产实现定制化;企业更为关注产品物理属性之外的服务属性;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更为高效协同生产等等。

这些效应进一步体现在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生产协作三个层面。在要素层面,数据则上升成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源泉的生产要素;在技术层面,由于存在网络效应,数字经济中的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递增特征,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同消费者进行深入互动,实现价值共创;在协作层面,数字经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与数字化营销。

第二、消费端的新机遇:促进民众接受新的消费模式

在疫情冲击下,很多专家学者将刺激消费作为提振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环节,但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数字经济在民众转换并适应新的消费模式方面的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第一季度数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了19.0%;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却逆势而上,为18536亿元,增长了5.9%,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3.6%。通过这一数据不难发现数字经济在拉升居民消费方面的巨大潜力。

这次疫情不仅为网上零售、生鲜电商等数字经济中较为成熟的行业提供了再一次扩张的机会和空间,同时也促进了诸如在线文娱、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型线上消费模式的加速发展。

在年轻人群中非常火热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预计增长118%;疫情期间,“医联”平台的注册医生与注册用户数分别环比增长784%和372%,百度“问医生”累计咨询量超过500万次,平安好医生平台的访问人数达11.1亿;另外,在线教育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今年春节之后普遍出现了涨停的现象。

这些数字经济新兴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疫情冲击下人们大幅缩减了原有的线下消费方式,转而接受线上模式,这实际上为这些新兴行业的企业节约了大量建立用户基础所需的营销资金。

另外,我国数字经济过去十年间的高速发展也为这些新兴行业的突然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近年来移动通信行业的“提速降费”改革让普通民众习惯于在已经非常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使用在线新兴行业的应用程序。

第三、流通端的新机遇:平台企业成为经济运行新的“稳定器”

当新冠疫情对我国国民经济各个层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作为连接供求两侧桥梁,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稳定器”的作用。

首先,在需求侧,由于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全国的线下零售与服务行业普遍采取了强力的管控措施,普通民众也要求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外出。在这种情况下,以淘宝网和京东商城为代表的实物零售平台企业,以及以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为代表的生活服务平台企业,在解决因疫情所导致的民生问题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疫情最为严重的1-2月份,京东累计向全国供应了2.2亿件、超29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另外,在武汉封城期间,美团外卖的配送骑手承担了大量的生活物资配送工作,为保障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隔离在家的市民的日常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在供给侧,由于本次疫情的暴发刚好同农历新年相重叠,这导致当封城、隔离、限流等防疫措施实际起作用时,大量员工困在家乡无法返程或者即使允许返程也需进行隔离观察。为了解决企业复工复产时的用工难题,很多互联网平台企业推出了“共享员工”的应急措施。另外,由于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大量中小企业陷入了可能因现金流枯竭而被迫倒闭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众多商户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以保护他们在危机时期能够持续经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冲击对于不同组织形态的平台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平台企业应对策略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京东商城因为自身的整合度较高并且拥有自建物流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并且能够较为迅速的协调、整合内部资源应对冲击;对于同处于网上实物零售行业的淘宝网,其营销与物流体系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式,因此在疫情冲击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分散在各地的小微企业灵活自主的优势。

这次疫情的暴发使得人们愈发担心未来世界经济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黑天鹅”事件,而作为经济运行新的“稳定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必然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数字经济引领疫后新机遇

04. 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当前,如何夯实数字化基础、推动数字新基建、完善智能化发展生态,已经成为助力我国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第一、新基建的内涵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工业经济发展的后期,同时也迎来了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应运而生。

新基建实际上是支撑数字经济的,对于中国至关重要,一旦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机会,就有可能占据未来若干年的领先优势。最近发改委也专门对新基建的内涵做了三方面的阐述,从中也能看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机会,以及企业、个人面临的新机会。

第一类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覆盖面很广,发改委的文件里重点讲了三个方面。

第一是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通讯设施一旦提升,意味着它的时延降低,对于很多物联网应用将会是极大的利好,而且中国在这一方面已经领先。未来几年会陆续看到我国在5G、物联网上面的加大投入,所以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新基建内容,而由此会进一步去创新基于这样通讯网络之上的应用。

第二是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这些算力也就是数据中心,中国的数据中心现在还是缺乏的,所以需要大力的发展算力基础设施。

第三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应用一定要有一些技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才能够用得好。比如人工智能,现在大量机器学习算法需要海量数据,需要相应数据的一些标注,也就是说要实现人工智能实际上是需要大量的相关基础设施才能更好把它做起来。在算力基础设施上这个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中心的价值,还包含着数据作为资产未来的价值。

中央这段时间也专门出了文件,叫做要素市场化配置。从要素市场上来看,这次国家增加了一个新的要素就是数据要素,也就是数据已经变成了和土地、资本、技术一样重要的新要素。有了这样新的基建、新基础设施,就能把生产要素存储好,使用好,才有可能在生产要素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它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数据变成了一种资产,当它变成了生产要素之后,很多企业必须要去思考拥有数据,是不是也拥有数据的价值。

第二类新基建,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是指用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来提升老的基础设施,大量老的基础设施是支撑以往工业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现在需要用新技术赋予它新的内涵,进而产生大量创新的可能性。

比如交通,如果为交通加入物联网、车联网,交通基础设施也就智能化了,可以去支撑未来更多交通行业的创新。

所以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对每一个企业的创新是极其重要的,它可能会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改变每个企业的生存环境,甚至改变整个社会运营的方式。

比如公交车,如果仅仅把它当做出行工具,公交所能承载的经济内涵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但在数字时代,在物联网时代,公交车能够带来的不仅仅是客流人员的位移。如果把公交车和数据融合在一起,把公交系统转型升级,公交系统就变成了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它所承载的内容不只是每天在北京1000万乘客这样一个数字,而是1000万乘客遍布在北京哪一个角落,从而指导我们去优化商业配置,把城市的潜力发挥出来。

再比如房地产,房地产行业也是基础设施,原来觉得地产行业的基础设施已经告一段落,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在物理空间里还存在着数字空间,我们不仅仅是在一个建筑里面遮风避雨,还需要了解这栋建筑里面空气的质量、温度、电磁辐射等等,各种各样的数据已经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于消费市场是愿意为这样的数据买单的。而经营这样一个数字空间,就会为地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换句话说,在工业时代大量的传统基础设施,都需要通过和新技术的融合来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创造出大量新价值。

第三类新基建,研发型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这对综合国力提升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加大了投入力度,我们看到了像天眼望远镜等一系列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在中国的建设,而且已经全球领先。

比如清华大学投入的全球分辨率最高的照相机,这个照相机是照大脑活动的,当达到全球最高的分辨率时,我们对于脑科学的研究就有可能上升到新的台阶。

当然在研发类基础设施里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每个企业都需要加大自己在研发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当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上述三类基础设施当中也能看到,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修桥铺路类型的建设项目,新基建不光是建而是用,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用好。

第二、如何把新基建用好

对新基建的使用,国家在4月7日也发布了相关的文件,讲了企业要“上云、用数、赋智”,这六个字实际上是从三个层面让企业思考如何在新基建基础之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上云。上云是企业层面的,企业要通过上云来打造数字化企业,要实现对云、对各种各样基础设施应用的能力,通过这种应用能力创造出企业新的价值,所以上云不是目标,通过上云实现数字化转型,创造出新的价值才是目标,上云要求企业认真思考如何改变企业现有商业模式、产品、服务,通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用数。用数是产业链的层面,需要通过数据打通进而把整个产业链打穿,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形成更高效、便捷的产业链生态,创造产业链上的价值,发现更多的机会。

赋智。赋智是产业生态层面,即如何创造出新的产业生态新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做传统产业生态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不仅仅要用技术,还需要用到经济模型、金融工具,离开这些构建不了数字时代新的产业生态,也意味着需要改变我们原来所思考、所熟悉的盈利方式。

第三、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有了新基建,有了上云、用数、赋智这样一些应用的路径,是在打造数字化的生产关系,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产业、每一个地域,都应该去思考如何建立适应于新生产力的数字化生产关系,这种数字化生产关系,有三个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透明性。新数字化生产关系环境下会看到越来越走向上下游的透明,刚才讲的用数,就是要实现产业链上的透明,企业通过这种透明性,实际上是在释放企业的创造力,现在上信息化、上各种各样的软件系统,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的透明性。

第二,更可信。新数字化生产关系是可信式生产关系,对每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原来可能难于实现,而现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三,对等性。在新数字化生产关系里,无论哪一个参与方都是对等的,大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样一种对等性有助于释放中国的人口红利。很多人总在讲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人口红利没有那么明显了,中国人口红利时代结束。

实际上每个人除了劳动以外,还有一颗智慧的大脑,所以就劳动力而言,可能人口红利确实已经告一段落,但就智慧而言,我国智慧人口红利时代刚刚开始。需要用对等性、透明性、更可信,建立这种新的数字化生产关系,去释放智慧人口红利。

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开发自己大脑20%的能力就已经很了不起,通过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让每个人大脑的能力能够去翻番,那意味着什么呢?

至少我们14亿中国人可以干28亿人的活,这不就是智慧人口红利吗?

所以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是在新基建基础之上要去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也希望未来在应用新基建设施,在创新商业模式的时候,大家多去思考这样一些可能性,创造出新的价值、新的理论。

本文摘编自新华网《数字经济引领疫后新机遇的三个层面》、人民智库《数字经济: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中国经济网《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抢抓新基建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人民日报《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等。

出品: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超过10亿美元比特币期货到期,为何投资者仍然看涨? 下一篇: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引社会关注,如何做好科普工作?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