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为未来数字金融生态的流量入口?
互联网时期的发展让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流量入口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应用受到欢迎,那么就可以在这个应用上开发出更多的产品功能,就有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因此就会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一个主要入口。QQ和微信的成功就充分表明这一点。 在未来的基于分布式记账技术的数字金融世界,这样的一个应用入口同样非常重要。其原理同互联网时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应用受到用户欢迎,那么这个应用产品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更多的相关业务。现在看来,哪个应用会更有可能成为未来数字金融世界的入口呢?
我认为从目前来看,此方面有三个可能的应用终端。它们分别是星巴克的提供基于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终端,Robinhood的提供证券和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的终端以及Facebook即将推出的支持法币和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应用终端。在这三个应用中, Facebook的应用终端最有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数字金融世界的入口。 Bakkt交易所的创始人看到了未来数字金融世界的部分场景,也就是在交易终端支付功能与交易功能的融合,以及加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之间的随时兑换交易。Bakkt因此在建立这个衍生品交易所的同时,就力争将其交易终端同用户的支付终端衔接起来。所以它宁愿采用赠送股权的方式来获得使用星巴克支付终端的权利。
星巴克的用户因此既可以使用加密数字货币来购买咖啡,同时也能用它来进行资产交易。在这样的一个数字金融生态当中,星巴克提供支付应用场景,Bakkt提供加密数字资产的交易场景。它们的共同的用户因此就可以使用同一个终端来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 Bakkt的创始人对这个前景预判是正确的。它采用的策略也是基于现有的技术,业务和监管的综合考虑之下,采取的一个适当的策略。但是,这样的一个策略并不有利于它们打造坚实的基础,以便在未来的数字金融的世界当中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应用。 未来的数字金融世界一定是以分布式记账技术为主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开展的。
在未来的这个数字金融生态当中,会采用数字货币来交易数字资产。数字货币会包括各个央行发行的CBDC以及基于单一法币的数字稳定币。数字货币的价值稳定性的这个基本特点保证它是作为一个高效的价值交易媒介。但是在Bakkt打造的这个生态当中,Bakkt和星巴克的系统都是中心化的系统。所使用的交易媒介是比特币这样的价值波动极大的媒介,因此这样的一个结构就不可能便捷地过渡到未来的数字金融世界。 Robinhood的交易终端提供免费的证券和加密数字货币的交易功能。由于它的免费的特点,它因此吸引了海量的用户。Robinhood因此成为互联网时期的一个典型的流量入口。在未来的数字金融生态当中,Robinhood的用户会很容易地迁移到未来的数字金融生态。首先,由于Robinhood提供的是证券交易服务,因此它对用户已经进行了进行金融业务所需要的各种资质的核实。这些用户现在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现有的金融服务,也会非常容易地使用未来的数字金融生态当中的各种金融服务。其次,它的用户基本上都是年轻用户。而年轻用户更容易接受新的应用。第三,Robinhood现在提供的交易服务已经是免费的。
在未来的数字金融生态当中,由于整体的生态的成本大幅降低,因此数字资产的交易服务一定是免费的(见我的相关文章)。因此在成本方面,Robinhood已经拥有了此方面的优势。第四,在系统方面,Robinhood没有过重的后台系统。它的最重要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的用户终端。它能非常容易地对接各种后台提供的交易服务。具体来说,Robinhood可以很容易地对接到一个或多个崭新的数字资产交易所,集成基于区块链技术所提供的相应功能,直接使用这个数字资产交易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在这三个潜在的应用终端当中, Facebook的社交终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数字金融生态的入口。首先它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了海量的用户。其次,Libra正在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数字稳定币。Libra成员以及Facebook在此开发的各种应用都是基于未来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第三, Facebook正在将其基于法币的支付同其基于数字货币的支付集成在一起,会统一集成到它的应用终端。因此Facebook的用户就可以使用法币和数字货币进行日常的支付和交易。另外,Facebook的这个终端实际上提供了从法币向数字货币迁移的通道。因此社会中的法币就会由此流入到未来的数字金融实际当中(见我的相关文章)。所以Facebook的应用终端会是连接现在的金融世界和未来数字金融世界的桥梁。 Facebook的海量的用户因此也就会非常容易地迁移到未来的数字金融世界。因此在未来的数字金融世界当中, Facebook的应用终端会成为这个数字金融世界的一个主要的流量入口。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