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市场在不久的将来或迎来爆发?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所有权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开始以NFT的形式出现。2020年7月上旬,NFT(非同质化通证)的总成交额突破1亿美元,在DeFi大热之后,NFT领域是否有可能出现类似的爆发呢?
NFT简介
NFT(非同质化通证)表示对某物的所有权,每个NFT都不同,无法复制,因此也拥有不同的价值。例如,比特币是同质化的,每个比特币之间没有区别,拥有的比特币越多,持有的价值就越大。相比之下,每个NFT都是唯一的,因此1个NFT可能比另一个更有价值。通常,如果一个NFT越稀有,价值就越高。NFT的一个完美示例是Decentraland中的土地,由于位置原因,所有的土地都是不同的,价值各异,而且无法复制。
众所周知,熊市是加密项目打好技术基础的时段,NFT项目也在这两年来获得了进展。在2017年筹集超过2000万美元的Decentraland在今年成功启动。通过出售数字土地的Cryptovoxels项目也获得了比Decentraland更多的投资。同时,曾创造加密猫NFT收藏游戏的Dapper Labs也一直在致力于为NFT提供更高的吞吐量环境。
2017年,用户只能通过MetaMask在以太坊上参与项目,而此后的几年内,加密生态系统已经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飞跃:如稳定币、非托管钱包、法币入口、资金管理平台、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和数字身份提供商等设施都已经非常完备了。
由于大量的用例和去中心化金融带来的可观回报,以太坊显示出了新的用户行为周期。第一条炒作曲线已经开始并且会继续上升,市场的继续膨胀将为生态系统带来更多的资金。
最好的切入点
在这种情况下,NFT市场处于非常有利的局面。NFT领域从众多技术创新中受益,同时又是新一代加密货币用户的理想流量入口。
据研究人员推测,未来将会有大量新用户通过NFT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然后再稳定地转移到其他细分市场。NFT这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技术概念,而且游戏一直是各个行业的导入口,就像很多计算机高手都是从玩游戏开始了解计算机操作一样。
NFT符合人类的固有心理
原因1:简单有趣
收集数字艺术品,如游戏中的武器、装备、卡片和动物等资产的过程是非常容易且有趣的概念,而且不需要任何金融知识背景。用户通过有趣的游戏与界面进行交互,并因为拥有独特物品的所有权得到激励。
ERC-20和ERC-725通证的创建者Fabian Vogelsteller曾公开表示这些标准最初是为娱乐性社区通证(艺术、时尚和娱乐)创建的,而不是最近在DeFi上大获成功的金融应用程序。
所以,可以说,NFT实现了以太坊创建者的初衷,通过对非同质化通证的收藏,以无法篡改的拥有权以及视觉在心理上吸引用户。
原因2:稀缺性和投资吸引力
稀有物品的定价属于零和游戏,用户选择他们认为有市场需求的物品,以获得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
正如物理学家和网络科学家Albert-LázlóBarabási曾说过,当性能无法衡量时,网络将推动成功。在艺术界,高知名度的创作者的作品数量相当有限,因此受到许多收藏家的追捧,这是作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在没有稀缺性的行业中,例如当窗户变得很昂贵时,更多的窗户很快会被生产并涌入市场。但是,这在NFT市场中这是不可能的,NFT物品的价值与心理吸引力是分不开的,因此经济周期更加明显。NFT和稀缺的艺术品一样,具有唯一性和成长性。
原因3:亚洲市场
很多加密货币项目都瞄准了亚洲市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NFT对亚洲市场更加具备吸引力,因为有趣的藏品和游戏概念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
亚洲人对可爱的物品、角色和图像的视觉表现形式非常感兴趣。例如,很多举世闻名的吉祥物以及表情符号都诞生于日本。
对于亚洲人来说,纯粹由市场驱动的资产价值是一个很自然的概念。在加密货币出现之前,在韩国其实已经存在可以提取内部货币的游戏。
现状与前景
为了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和玩家开始进入NFT领域,这也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与DeFi的用户兴趣和需求由实际应用和收益所驱动不同,NFT市场是由深层的心理模式驱动的。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数字化,许多物品仅以数字原生形式出现,而且所有权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以NFT的形式出现。
为了进一步促进NFT的采用,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互操作性和gas手续费。对于NFT来说,统一的Layer 2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使NFT在所有平台和钱包上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是所有权的关键心理因素。
由于延迟的分片和拥堵问题,在以太坊2.0实现之前,gas手续费问题可能会继续恶化。打个比方,分片的区块链就像由高速公路连接的城市和郊区。从长远来看,在Layer2解决方案或分片中创建NFT“城市”将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NFT项目被鼓励选择相同的Layer2解决方案的原因。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上的障碍被清除,未来的NFT市场非常值得关注。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