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借DeFi热度爆炒加密艺术Crypto Art
最近,NFT借着DeFi的热度也被爆炒了一把,加密艺术(Crypto Art),因为它和NFT紧密捆绑,这个很多币圈人极为陌生的词汇开始出现在各种微信群。
为什么,一幅加密艺术画作,动不动就可以卖到几十万美金?为什么,加密艺术的销售平台会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17日,Sheknows直播间邀请到了两位加密艺术圈的红人,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BCA区块链艺术创始人孙博涵,他们和巴比特北京站站长海伦一起,向中文社区讲述了颇为有趣的加密艺术世界。
这是直播的文章整理,希望你能喜欢。
为了小白用户都看懂,先科普下什么是加密艺术。
今天,数字艺术的发展蔚然成风,它是指任何使用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品。数字艺术有些弊端,比如,数字艺术作品具有易存储、易拷贝的特点,这为它的稀缺性、所有权的确认带来挑战,也让大部分藏家望而却步。
区块链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NFT(非同质代币),它是一种唯一的、不可拆分的Token,比如加密猫,以及一些Token化的数字门票。今天,数字艺术与NFT结合,就有了加密艺术,NFT提供了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能力,基于NFT的加密艺术品也逐渐成为艺术收藏家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今天,加密艺术品销售平台的一些头部平台代币,也成为加密货币圈热捧的对象。
开始阅读前,先来欣赏几幅由曹寅和孙博涵提供的加密艺术品。
▲Saint Nazaire,艺术家Robbie Barrat。这是一幅由AI学习后生成的具有印象主义风格作品,曹寅认为,它是AI艺术的划时代作品。(曹寅收藏)
▲So MaNY HEADaCHes,拉斯维加斯艺术家Fewocious作品。(曹寅收藏)
对话内容:
第1问:区块链技术为加密艺术品的赋能体现在什么方面?
曹寅: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很多艺术作品无法在传统的艺术市场里展示,也难以得到正确的估值,比如,用各种新工具创作的作品,新的主题作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作品,像菲律宾、南美等地地区的作品,甚至是一些跨性别同性恋艺术家的作品。
加密艺术因为本身不在现在艺术市场的权力结构和市场体系里,它反而给了边缘人群,或者说新的表现技法、表现工具、表现主题的创作者,一个非常好的平行空间。
今天,一些艺术家进入加密艺术圈,他们原来可能对区块链完全不了解,但他们可能天然就是用数字技术在创作。以前,这些数字艺术品缺乏展示和出售的途径,因为容易被复制,唯一性、稀缺性差一点。但是,加密技术使得这些作品有了在链上的稀缺性,这点很了不起。一旦有了稀缺性,就像比特币,它使得原来无法估值、无法交易、无法承载、无法陈列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有了上万亿美金的价值。这些加密艺术品也是一样的。
孙博涵: NFT解决了传统数字艺术品交易流通的一个问题,它增强了作品的流动性。此前,画廊卖数字艺术品非常的传统,你来买,画廊给你一个U盘或者光盘。但还是容易出问题,藏家买完作品后Copy(复制)下来,再通过二级市场去交易流通,那这个复制品怎么算?
区块链的NFT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它还能记录时间戳,记录作品的创作者。比如,假设有人复制了作品放到其它平台,那么通过时间戳就能看到,它比原作品要晚。
而且,NFT技术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可以实现两个NFT作品的组合,然后形成一件新的作品。等于说,它可以实现NFT艺术品之间的链上交互系统。 比如上面《最初的晚餐》这个作品,它就是由13名早期的加密艺术家共同完成的。
第2问:数字艺术品可以被复制,我从网上复制一份放着也能欣赏,为什么还要购买呢?
孙博涵: 你购买这件NFT的作品,你购买的是它的所有权,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数字艺术,版权始终是归创作者的,即你购买的是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美术作品原件的权利。如果你的这件作品被很多人做成海报或者其它,它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从而形成更大的共识,你不用担心。这是一种变相的对你拥有的作品的认可。
曹寅: 这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问题。蒙娜丽莎的高清复制品到处都是,大家越喜欢这部作品,复制品传播越多,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原版的价值反而会更好。数字艺术品也是如此,比如,你手里有一幅加密艺术品的NFT,链上记录了它的所有权是从艺术家这边转移到你手里的,那么就永远不会发生任何的纠纷或误解。
我可以把我收藏的加密艺术品文件送给任何人,有时候收藏家会花钱让大家用他的作品,或者空投作品的复制件给别人,但是原版会保存在身边。
补充提问:传统的艺术品,原版和复制版很好定义,临摹也好,拍照也好,很好区分两者间的区别,数字艺术品的复制版和原版有什么区别呢?
曹寅: 单纯从作品本身来看没区别,但是从艺术创作和艺术品收藏的角度来看,在链上登记了地址的原版,和之后复制了但不在链上有登记的复制品,也就是说,通过所有权在NFT里面映射的和不映射的版本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不是同一件东西。
补充提问:技术让艺术品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段发生了一个变化,NFT,或者说区块链技术,它给艺术作品提供了哪些可能的更多的交互性?
孙博涵: 传统的交互,就是在现实中交互。加密艺术品可以实现不一样的交互,比如,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在链上记录下来,你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结果,你还能看到这个过程。比如某个人购买了一幅作品的某个元素,这个过程都可以记录在链上,它很像是艺术品的二度创作,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比如《First Supper》。那么,这个艺术品就不是固定的,它不断在变化,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之前没有发生过的。
第3问:数字艺术品怎么估值呢?尤其是对当NFT火了后,你们对新人有什么建议?
曹寅: 艺术的估值是一个玄学。
今天,艺术品的估值已经完全和艺术家的技法脱离了,除非有些作品真的很吃技法,很吃天赋。那么,估值归结到底就是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什么决定了历史地位?那就是作品是否反映了创作者所在的时代精神,艺术家背后的故事,艺术家的背景。艺术家为了要表现自己,不单纯靠视觉化的作品,甚至有可能要写一篇论文去论证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是的,艺术它越来越表演化,越来越哲学化,越来越形而上。
对于一个非艺术收藏者来说,没有学术背景,没有收藏经验,没有时间去研究,做艺术品收藏是很复杂和艰难的事情。
我觉得艺术品的估值体系难以建立。但有一点在于,你买艺术史上的第一件作品,像《First Supper》,首件智能合约交互的艺术品,就不会错。
孙博涵: 艺术圈子,它有很多的流派,像现实主义、抽象艺术等等,大家没法对所有的艺术品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评估模型。而且,艺术它本身就像是很多圈子自己在玩,他们自己可以把一件作品炒得很高。
加密艺术品也是一样,它也分很多种类,像视频类、AI类、合约交互类等等。
而且,它一定是建立在共识之上,或者说一定要有权威的机构,它认为你的这件作品具有某种价值,它可以写到艺术史里。艺术史的发展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断进行迭代。我觉得加密艺术它是在互联网和区块链的背景之下,在科技革命之下诞生的一个艺术流派,它肯定是会被写进艺术史的。
第4问:目前加密艺术品市场的构成是怎样的?有哪些公司、资本、艺术圈的人加入其中?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分别如何?
曹寅: 现在加密平台处于非常早期阶段,人很少,收藏者非常少,但是发展前途非常好。
因为加密艺术天然出圈,它离艺术近,离区块链远,我经常交流的几个藏家,他们跟加密圈没有一毛钱关系。加密艺术对接上的是那些不把钱当钱的人,他们拥有远远超过我们数字货币圈能够想象的财富。
其实,我觉得不是职业的艺术收藏者的话,你没有时间去研究艺术品,研究艺术家,你就买那些加密艺术平台的代币就行。
如果真的对艺术很喜欢,也了解,有时间研究,就应该直奔主题去买。如果说你的资产已经超过了100个比特币以上,你其实应该拿10个btc左右的资产去配置加密领域的一些另类资产,比如加密艺术品这种东西。
孙博涵: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认知变现的过程。但从我们所处的一个时间阶段来讲,它是加密技术生态圈的早期,它容易出圈,未来想象力很大。
我们讲一讲线上虚拟美术馆,它也是一个出圈点,疫情期间一些画廊空间都在往线上转型,它就是一个网页,一个线上展览。但是, 像Cryptovoxels,它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现实世界,就像头号玩家那样的世界。你可以在里边逛,也可以在里面办展览,并且设置门票。墙上的作品,你也可以用以太坊购买。它整个都在区块链系统里。
国内的加密艺术圈相对于海外加密艺术社区发展相对落后,但已经有不少的数字艺术家、传统画廊、策展人开始关注并认识到这一趋势。BCA也集结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加密艺术家,未来将和传统画廊合作定期开展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同步的加密艺术展览,可以期待一下。
第5问:你怎么看未来加密艺术品这个市场的规模?什么时间点有可能爆发?
曹寅: 市场规模非常难以测算,现在去研究,去购买的话,都属于第一批上车的人。如果看全球世界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话,那真的非常大,拍卖机构非常赚钱。
孙博涵: 确实难以测算。
我们希望技术发展好以后,更需要的是真正提供内容的人,提供内容的创作者。2000年,或者2000年之前的人,接触的更多是非屏幕类的东西。95和00后,从小看iPad长大,用的是iPhone。电脑上的这些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东西。等他们到20-40岁时,他们创作的一定是屏幕上的,电脑编程的东西,建立一个数字之上的世界,这些会让他们更有感觉。
另外,拍卖行,主流的一些藏家、机构,他们都是你在胡润财富榜里看不到的财团,艺术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植入,艺术文化统治的手段。从区块链诞生的加密技术,它真的是变革的点,可以存钱,可以提供流动性。
投资机构也都特别看好这个赛道,只不过现在我们看不清具体的一些商业模式。
但我说唯一的一句话:就是上车。
这是简短的内容整理,一定无法和直播相比,直播中两位嘉宾对若干心爱的加密艺术品进行了阐述,介绍,堪称线上的小展览,小科普,点击可以回看直播:http://suo.im/5SIupc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