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Apps的五大制胜关键?
DApps是区块链行业的重要板块之一,只有DApps真正大规模取代传统App并被普通用户给使用,区块链技术才算是真正走向落地。
此次,ArcBlock创始人兼CEO冒志鸿撰写了本文,并指出传统APP的五大优势、六大劣势以及DApps的五大制胜关键,干货颇多,相信会对各位读者深入了解DApps行业大有裨益。值得一提的是,ArcBlock旨在为DApps开发部署更便利的区块链服务网络,ABT Network公测版将于美国太平洋时间29日下午3点正式上线发布。
我在《多数人只知道去中心化,却并不真正理解 DApps》一文中,从去中心化的确切含义、计算机软件应用发展历程的角度讨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应用。那么,去中心化应用具备哪些基本特征?或者说,有哪些要素才能构成去中心化应用?
前不久「区块律动」有篇文章《DApp的竞争对手是App》写得不错——现在很多标榜着DApps的应用,只不是用了一点区块链的应用而已,和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应用」相去甚远。目前这些应用不是因为今天区块链本身的局限性,就是因为粗制滥造,整体的用户体验糟糕无比,不少应用纯粹是博彩类的东西,根本没有实际价值。因此,最近这批伪DApps用户活跃度下降、发展趋势持续走低,并不令人惊讶。
01
DApps必须具备App的什么优势?
DApps要为大家所接受,首先必须具备以下列举的今天常用应用的许多明显优势。
免费
人人都喜欢免费,尤其在一开始接触新应用的时候。目前基于区块链的DApps往往要用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要有通证,例如以太的Gas fee,几乎任何操作都需要一小笔费用,而申请一个EOS账户也要钱。虽然这是一笔很小的钱,但这可能是妨碍用户进入的最大阻力,以及最糟糕的用户体验之一。通过免费的方式让用户体验应用的价值从而自然而然转化为付费用户,这是传统软件及互联网行业过去几十年行之有效的方法。
快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从计算机和软件诞生以来, 「更快」、「更方便」一直是用户默认的第一体验。没想到现在的区块链给用户带来的却是「缓慢」和「无尽的等待」。因此,DApps要成为主流也必须提高性能,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前一段时间区块链行业的「TPS大跃进」看似要解决性能问题,但实际上只是试图解决一部分问题,而整个应用更快的体验则要从多个维度同时提升。
用户体验
早期的软件、网站在设计和使用体验上曾经都很「反人类」,但最近十年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软件应用开发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让用户越来越依赖直觉反应动作来操作使用。而今天的DApps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及处于行业早期,其用户体验往往无法与传统应用相提并论。
用户端容易安装
软件应用商店虽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极大地推动软件的普及。如今购买和安装软件再也无需求助专业人员,任何人都能举手之劳、轻松搞定。而目前区块链和DApps,没有专业知识技能无法安装使用,这是导致DApps无法普及的一块拦路石。
服务端容易部署
随着最近十年来云计算服务发展,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让服务的部署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易于部署服务端对企业用户、大规模应用的普及非常重要。区块链应用如能得到大规模普及,必须和今天的云计算服务密切配合,让服务端的部署变得极为容易。目前各大云计算厂商的「可管理区块链(Managed Blockchain)」或「区块链即服务(BaaS)」基本都是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上述中心化应用具备的这些优势,是DApps必须追赶上来的入门条件。但是仅具备这些条件的DApps还不足以战胜传统App。
02
现今的App存在哪些用户痛点?
首先我们得明白,「去中心化应用」应该不是为了「去中心化」而去做去中心化的设计,而是因为去中心化能给用户带来中心化所不具备的价值。在今天的技术架构上开发去中心化应用,会比中心化实现更难,因此必须在开始投入之前就考虑清楚去中心化带来的价值,及其可以取胜的要素。
太多的账号,需要记忆大量的密码
「用户为王」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条军规,服务提供商以用户数量多而取胜,并且逐渐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资料为价值。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收购常常用拥有多少用户账号和用户资料来作为估值的重要依据,这导致每家互联网企业更追求这样的产品和运营设计:尽可能掌控用户账号、攫取用户尽可能多的资料。
这种设计给用户带来的最直观的麻烦就是登录使用各种应用服务就有无数个账号,每个账号都需要记忆储存单独的用户名和密码。
大量的数据失窃
为什么已成熟的数据加密方法体系在这些互联网应用服务不能奏效呢?原因是用户数据在这些中心化平台的传统设计里并不属于用户。因此,一旦系统出现安全漏洞被攻击者突破,大量的数据基本被黑客毫无保留地获取。
如果用户数据可以真正属于用户,现在的加密算法完全可以用来生成用户密钥对这些数据加密。这样的话,即使系统数据被攻击泄漏,黑客获得的也只是加密的数据;哪怕黑客截获系统本身的数据,这些数据也和用户的数据、用户的身份隔离。
隐私危机
当每个应用都把应用的数据和用户建立了对应关系,并且尽量收集到了详细的用户资料,用户隐私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严峻问题。
一些服务的数据本来不存在太多的隐私问题,但由于目前互联网行业获取用户的套路作风使得这些数据和用户数据相关联才导致隐私问题。例如,搜索引擎分析用户的搜索习惯,如果这些用户资料完全匿名,那么这些搜索可能不会带来隐私问题。
审查和封锁
这可能是让今天的互联网用户越来越不满的问题。更可怕的是现在的互联网封锁可能不仅来自权力机构,还来自越来越垄断的互联网服务商出于竞争私利进行封锁或越位的审查。例如Facebook曾经利用AI算法审查封杀用户各种照片和内容,连著名的二战时期的新闻都被「误杀」。
运营者关闭服务
很多时候让用户伤感的是,自己喜欢的服务只是因为服务方本身经营难以为继,每天眼睁睁看着不同的服务关闭消失。对于某些服务,用户的数据(例如照片、日志、生活中的回忆等)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即便某些服务让用户在关闭之前有一段时间可以保存自己的数据,往往用户也只是获得一些原始的备份,再也无法继续拥有原来的服务。
同质化、不互通的同类应用
移动设备让这些同质化应用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主要因为移动设备从用户体验上通过统一通知(Push Notification)的形态,并让App切换变得足够轻量快速。从iOS的一系列产品,从News stand、TV等iOS 内置App的理念,可以看到苹果公司试图在改进用户在互不相通的同类应用切换的体验。
03
DApps的五个制胜要点
上述这些中心化应用的用户痛点,DApps充分利用去中心化的特性和方式去解决,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去中心应用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就有机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在用户体验、隐私、安全性等方面取胜,超越传统的中心化应用。
去中心化应用应该首先支持去中心化的用户身份
去中心化身份是一种数字世界的自主身份,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的「天赋人权」: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权益并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机构的背书和证明。W3C建议的DID(去中心化ID)标准正是这样的一种个人自主数字身份。
而在越来越中心化垄断的互联网世界里,本属于用户自己的ID和数据却「逆行倒施」地被Facebook等大公司垄断滥用,这些超级垄断平台泄露滥用用户数据的丑闻也唤醒了大众对数字隐私和个人身份的重新正视。因此支持DID的去中心化应用,在个人隐私、自主身份等方面会获得大量用户的共鸣和接受。
现在也有一些平台声称采用「去中心化ID」,但是你使用时仍然需要向此平台去 「申请」,可能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ID。任何需要你先注册一个用户ID、登记某个Passport之类的才可以使用DApps,可能都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自主ID。
去中心化应用如果充分支持个人自主ID,那么不但对用户而言是一种价值,而且也能够团结更多其他的DApps形成联盟。在互联网思维下,每个应用都试图「争夺」用户,因此很难形成真正意义的合作,而对于支持DID的各个DApps都尊重用户ID属于用户这个基本原则,则不存在抢夺用户的问题,更容易形成联盟和合作。
去中心化应用应该充分支持用户的数据可迁移性
任何去中心化应用的用户数据都应该完全属于用户自己,因此用户可以自由地转移。而实现用户数据可迁移的前提是去中心化用户身份的普及。用户可以自主许可或撤销平台应用对自己数据的访问和使用,就不会绑定在任何一家服务商上。
而用户的数据可以被用户自由授权给任何自己愿意提供的服务又可以催生新服务的发展。创新的服务由于可以在用户授权下获得完善的数据,就不需要从头开始,反而有后发制人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变成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比拼,而不是谁套牢锁定用户数量更多的竞争。
数据可迁移(Data Portability)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用户所期待的功能,但在过去由于技术、法律、用户普遍认知水平等诸多原因而一直未能获得长足发展。DApps恰恰可以借助目前大众普遍批评警惕大公司侵害用户数据权利的情势,乘势而起,在数据可迁移的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服务,从理念到服务质量上战胜传统应用。
去中心化应用充分利用数字资产的优势
作为和区块链密切成长在一起的DApps充分使用数字资产的优势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何为「充分利用数字资产优势」?并不是发行一个数字货币就充分利用了,现在很多区块链应用,为发币而发币,发了很多根本不必要的通证或币,不但没有利用其优势,反而给用户体验造成伤害。
除了作为支付手段,其实数字货币还有更多可以被DApps利用的地方。例如,一个电商服务,除了支付,数字货币还可以用来打造用户积分体系,用数字资产来建立用户等级、信用等,还可以用数字资产来直接表征商品。当商品用数字资产来表征后,可以带来一系列优势,例如可以更有效地和第三方物流系统来集成。
去中心化应用必须建立在开放协议之下
去中心化应用最需要的是开放协议,而未必是开放源代码。有时候开源是一种商业模式,开放源代码不等于开放协议和标准, 尤其开源对最终用户未必直接提供价值,有时反而为恶意分叉和攻击留了口子。
开放协议意味着只要大家遵循相同的协议就可以互联互通,互联网的成功建立在一系列的开放标准协议基础之上,开源运动让技术发展高歌猛进,但是归根结底互联网成功的根源在于开放协议,这使得各种各样的设备、网络、服务和应用能够互相无缝连接起来。
建立并遵循开放协议,也使得商业的分工更容易完成。DApps应该出现众多App可以互相分工协助的情况,而不是像传统的App一样,每一个都是大而全的应用,而每个应用又大部分雷同。
我们从苹果一系列iOS产品,如Wallet,Home,TV,以及最新推出的News+都可以看到这个趋势,我们并不需要一大堆类似的app,而是需要可选择一个支持多个服务的最好的去中心化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DApps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垂直细分,在每个垂直领域可能会有若干个选择,而每个选择都可以支持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服务。
去中心化应用必须安装部署非常容易
去中心化应用的安装部署是否简单容易,其重要性经常会被大家所忽视,而且这也是过去十几年来传统中心化应用胜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简单快捷的东西常常会赢得用户。一些去中心化应用,例如Mastodon(猛犸象)这个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这可能是目前去中心社交应用中用户数量最多的一个,但是用户如果想去安装自己的一个节点,会迅速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步骤,没有基本的网络、系统管理甚至开发经验,根本没有办法去成功安装起来。
由于去中心化应用不同于中心化服务, 往往需要很多用户参与到网络和节点的建设之中。 因此,要想让去中心化应用能够普及就必须让其安装部署非常快捷,通常一个好的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应该帮助开发者来做到这些,而不需要开发者来考虑这些问题。
总之,去中心化应用(DApps)并不是开创一片无人竞争的蓝海,而是必须首先和「旧世界」的中心化应用同场竞技,并战而胜之。用户并不会因为是否「去中心化」而去使用一个应用,而是因为这个应用对他是否有价值才会使用,去中心化是DApps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作者/冒志鸿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