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6个省市的企业推出抗疫区块链应用,杭州开发应用占城市总比例的25%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示了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在首批8个应用中,有7个采用了区块链技术。《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区块链技术尚需进一步成熟完善,但已有部分区块链应用崭露头角。近日,《2020中国区块链战“疫”活动》应用方案征集资料显示,来自于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学术机构、区块链企业等40余家单位的应用方案入选,区块链应用场景遍及医疗、慈善、疫情预警与检测、保险等各个领域。
应用集中在哪些领域
从应用类型上划分,上述公示的8个应用中,有4个归类于金融服务,有4个是科技产品,总体上看,都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探索。比如,浦发银行申请的“基于区块链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中国银联、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申请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与政务数据融合产品”,建信金融科技、中国建设银行申报的“‘信盟链’中小微企业票据流转支持产品”等,均为创新应用。其中,浦发银行申请的“基于区块链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未来融资规模有望达200亿元。相关资料显示,该应用能够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及成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除了金融领域,农业、医疗、慈善以及疫情防控等都是区块链应用较常见的落地之处。
日前,主产复合肥料的云图控股联合金融科技公司祺鲲科技联合打造“云图农服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在持牌金融机构的配合下,成功完成首批近6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的化肥贷款,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并与金融创新结合,在服务“三农”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战“疫”区块链应用中,医疗、慈善、疫情防控领域较为普遍。比如,在医疗领域,浙江省财政厅联合蚂蚁区块链建立浙江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在疫情期间便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开具发票,减少病毒传染。在慈善领域,由趣链科技开发和技术支持、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负责业务运营的慈善捐赠溯源平台“善踪”是一个代表,该平台利用联盟区块链网络,为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慈善捐赠提供全链路可信、高效的解决方案,使需求方拥有了方便快捷的需求信息发布平台。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将加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府治理、扶贫、慈善等产业应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区块链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社会价值被不断挖掘
根据《2020中国区块链战“疫”活动》相关资料,从全国来看,开发疫情相关应用较多的城市集中于发达地区,曾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此次抗疫区块链应用企业数量位居前列。
数据显示,全国16个省市的企业推出抗疫区块链应用,在企业数量上,具体来看,在48个样本企业中,开发抗疫应用最多的城市是杭州,共有12家企业,占统计城市总比例的25%;北京有9家企业在疫情期间推出了抗疫应用,占统计城市总比例的19%;上海和武汉均有4家企业推出相关应用,并列第三。此外,包括广州、西安、重庆、成都等10余个省市也推出了区块链应用。
陈晓华认为,在抗疫背景下,一些企业分析当下抗疫的痛点与难点,紧急研发出疫情监测、疫情防控预警、慈善公益、食品溯源等各类型的区块链应用,对抗击疫情贡献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区块链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疫情来临之际无法在第一时间投入抗疫,一些场景难以落地应用,可落地使用的场景相对有限,已经开发并使用的应用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对区块链抗疫形成一定限制。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前景,一些业内人士提出,透明和可信度问题会倒逼一些部门、企业进行改革,思考如何做到高效率、可信度高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区块链技术有望逐步被理解和认可,相应的社会价值也有望不断被挖掘,疫情一定程度上将加速区块链技术的规模化落地进程。
在云图控股总裁宋睿看来,区块链技术所拥有的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的基本属性在化肥销售行业中找到了应用场景。未来,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农业金融服务的大数据模型,可以让农业农资领域的中小微企业不再受传统金融机构抵押担保贷款模式的限制,更充分地得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
祺鲲科技中国区业务副总裁王佳宜表示,区块链技术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希望未来该模式还能跨区域、跨领域复制到更多产业上。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原题《16省市推出相关应用 区块链抗疫崭露头角》
作者:胡萍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