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物品编码 破解追溯“断链”困局

人民网 閱讀 21649 2020-7-13 17:50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在食品与医疗卫生行业,追溯监管常态化意义深远。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有效管理手段,追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监管工作当中;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打造透明、高效的供应链,通过追溯提高管理水平成为市场化需求。

我国商品溯源由于参与管理部门分散、条码数据不统一,造成流通环节扫码数据“断链”。专家学者建议应用国际统一标准的条码技术,采用与国际一致的编码体系,确保追溯信息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追溯。

食品安全——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发重视,多方参与、共同锁定“菜篮子”的“最初一公里”,建立从生产基地到物流配送,再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追溯体系。

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利用商品条码+批次的形式,将预包装食品从原料进厂查验、生产管控、出厂检验、销售去向等实现全过程(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消费者可利用手机扫码查询信息,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对问题产品可实施精准召回和靶向监管。在食品销售环节,重点针对优质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进行标准认证,对基地的产品赋予GS1位置编码和品种编码,赋码的农产品从种养殖基地-物流运输-食品配送-终端消费“一码平川”。例如,消费者用手机扫码付费后,电子秤“吐”出一张印有GS1标准二维码的电子交易票据,扫描二维码,包括产地、检验结果、进出货单位等产品追溯数据立即显示出来。与此同时,系统还对消费者因购买劣质食用农产品造成的损失进行投保。

这种依托“智慧闪付电子秤”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检测、支付、食品安全保险的“一条龙”服务,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创新之举。

目前,我国的追溯标准体系建设正加快完善,追溯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食品和药品,越来越多地覆盖到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随着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建成并与多个省级平台对接,我国目前已实现上亿种产品的责任主体追溯和3000多家企业的产品过程追溯。以顺德为例,近5年来,顺德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合作,依托该平台,在不增加生产企业资金投入、不改变销售环节工作流程、不影响消费者购物便利性的前提下,实现对辖区内260多家食品企业、100多家食材配送企业及近200家农贸市场的生产、采购、流通(配送)、消费等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的动态一体化监管。

顺德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孔繁昌表示,通过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市场监管部门在服务企业完善内部风险防控、自控自律、促进品牌发展的同时,得以腾出更多精力抓住重点环节,落实风险防控,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消费安全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一方面倒逼经营主体落实主体责任,从而形成食品安全政府推动、专业机构参与、技术机构支撑、经营主体自律、消费者获益的共享诚信的“多赢”局面。

医疗产品——实现全球追溯

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流程追溯机制,也在医疗卫生领域打开新局面。

为药品和医疗器械申办商品条码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在全球贸易与供应链管理中的效率和透明度,更能便于产品的流通销售,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并实现药品和医疗器械可追溯。而在统一编码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全球数据交换系统,突破追溯壁垒,则具有重大意义。

“药品和医疗器械追溯系统的两端,在国际上叫‘end to end’。第一个‘end’是生产端,第二个‘end’是医院,在这两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产品交叉、人员交叉情况。”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严樑表示,作为追溯系统中的重要载体,标签由人工识别到电子识别后,形成了信息流和物流的闭环。产品的生产、流通等信息通过追溯系统推送到医院端,当不良事件发生后,为追根溯源提供便利,不仅能够精准定位使用产品的批次等信息,还能快速找回使用产品的人并进行及时干预。

虽然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相关法规在各个国家存在差异,但技术标准和编码规则统一则成为趋势。“假如每个国家有自己的U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编码方法,即使相互存在很小的差异,也无法形成全球统一追溯体系。如果产品在分销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跨国家和地区反复更换标签和编码的情况,如何确定安全责任问题?”严樑说,采用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作为UDI编码方法,在医疗卫生领域进行有效标识已成为国际共识。

资料显示,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强制要求或接受GS1标准用于医疗产品标识或追溯。我国已有九成以上的医药企业使用商品条码,市场上超过八成的非处方药印有商品条码。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申请GS1商品条码的医药制造企业达1.2万余家,医疗器械制造企业3500多家。基于GS1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已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的200多家医院应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表示,采用与国际一致的编码体系,能够确保追溯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追溯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追溯。

追溯体系——物品编码快速发展

“谈起追溯,有一个理念叫‘向前一步、向后一步’。‘向前一步’就是希望了解一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信息,‘向后一步’就是了解产品去了哪里。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在一个链上把更多的产品信息串联起来。”山东省科学院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钱恒说,从追溯的理念看,离不开对产品的标识,即标准化、个体的唯一编码。

而唯一编码被识别,需要明确数据载体。“无论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还是RFID电子标签、NFC电子标签等,这些数据载体都是用标准化的形式把个体的唯一编码写进系统。”钱恒说,从标准化的系统来看,基于唯一编码和数据载体,在整个供应链中集聚更加高效的规范化数据,并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追溯系统就成型了。

近年来,我国追溯体系建设在促进监管方式创新、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编码的根源问题上也走过弯路。更早时候,国内曾存在对于同类物品拥有几套不同编码规则的情况,这为用户有效标识物品信息带来困扰。随着中国物品编码事业快速发展,产品编码的统一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基于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的商品条码结算体系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GS1编码作为“商品身份证”的作用将更加突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破局。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我国累计有80多万家生产企业拥有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目前使用商品条码的产品达数亿种,商品条码在零售行业覆盖率达95%以上。

与此同时,物品编码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数字经济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和迭代,让追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显著提升。5G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高效稳定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追溯数据具有不可抵赖性成为可能;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追溯系统发挥更大作用;大数据对追溯系统则是重大利好。

“追溯系统中的信息本身就是大数据的来源。要掌握‘无处不在’的数据,就要求数据采集量、数据采集频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反馈结果将更有利于追溯系统精准发挥作用,最终对追溯产生正向影响。”钱恒说。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A股牛 vs DeFi牛,选谁不会被套? 下一篇:比特大陆争权持续升级:“世纪云芯”谁做主?

相關資訊